角色游戏——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途径论文,角色论文,幼儿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化就社会和个人而言,是指个人的社会化,即通过个人和社会的相互作用,适应社会并吸收社会文化,从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生物人发展成为具有社会属性、为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①墨森认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期望的行为的过程。”这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自我控制、同伴关系等。②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即获得保证其在社会中成功地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涉及到儿童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学会助人和合作等社会性技能,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望和行为。③
无论人们怎样去界定儿童的社会化,都不外乎包括: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对社会影响的接受及形成个人的行为。对幼儿来讲,家庭和幼儿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其社会化的主要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游戏是幼儿主要的也是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已被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所证实。角色游戏提供了机会、场所、榜样,使幼儿的社会化变得自然而有成效。
一、运用榜样,强化指导、诱导和帮助幼儿明确角色定位
父母、同伴、教师作为外化的影响因素,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影响幼儿确立自己的角色意识和行为。在婴儿阶段,父母是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影响者;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同伴开始对儿童的社会化学习过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儿童进入幼儿园或学校以后,教师成为另一个主要影响因素。
父母常运用榜样,强化指导和诱导促进儿童助人、合作和利他行为的发展,并常教儿童学习一些加入其他儿童游戏时所必需的技能。这些技能帮助儿童成为好的游戏伙伴,使他们能更成功地加入和参与各种游戏。
同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直接参与,一个重要方面是性别角色行为。比如当他们发现男孩在玩沙或木工游戏时,其男孩常持肯定态度,而女孩则相反。这种来自同伴对性别角色行为的肯定与否定,直接影响幼儿的游戏行为。另外,同伴成为儿童模仿的对象,幼儿的任何社会行为都可以通过伙伴间的相互模仿而逐渐形成。
教师也经常通过榜样,强化和指导来影响幼儿的游戏。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比父母和同伴的影响更多、更有计划性,如提供材料、观看游戏和参与游戏等,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并观察儿童、给以帮助和指导。
二、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化的发展
(一)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每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会化的发展是在人际交往中实现的。幼儿在游戏中要与其他伙伴发生关系,他们逐渐发现和了解自我与他人、自己行为的结果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使自己的行为能为同伴接受。在游戏中幼儿作为集体成员,需要相互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掌握和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成人应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提供游戏的机会,以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④
角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游戏,它使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很高水平,充分表现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角色游戏能扩大幼儿交往空间。因为角色游戏是社会的缩影,反映社会实践内容。幼儿把成人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交往的艺术寓于扮演角色之中,为其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实现。其次,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和角色游戏自身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承的。角色游戏越深入,幼儿交往频率越高,交往越积极主动,就越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再次,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源泉,提供必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手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幼儿积极交往的重要保证。
(二)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协作行为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之间的协作显得特别重要。协作是指群体人员相互配合、协调和统一力量,为达到共同目标来完成一定的任务。这种既协调自己又协调别人、统一力量的能力,依赖于在人的协作活动中的锻炼培养。一些研究者⑤通过设计的一系列协作游戏来训练幼儿,结果发现,幼儿协作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其基本趋势是:1.从各干各的发展到各尽其力,为协作活动作贡献。2.协作活动过程相互关系的协调。帕顿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游戏由独自游戏发展到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特别是在合作游戏中,儿童首先要协商角色的分配,制订角色的规范,协调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使用等。每个幼儿都会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并在游戏活动中领悟到,只有角色协调一致,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从而形成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在游戏中,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不协作行为,在互相监督中,使协作行为得以形成和发展。
另外,角色游戏会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角色游戏的开展要以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基础,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及其规范要求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保持一定的合作,为发展合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幼儿游戏必须共同拟定或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要想成功地玩好角色游戏,儿童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有什么象征性动作等。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改变最初的计划。游戏计划的制订或改变需要交换意见和合作,某个儿童如不肯合作则往往会被大家取消游戏资格,采取合作态度的儿童其合作行为从成功的游戏参与中得到了发展。
(三)角色游戏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
儿童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首先是从家长、幼儿园的教师那里接受的,是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感觉到的。这种过程对儿童来说仅仅是一种感受,而角色游戏则是把这种感受变成自己参与其间的活生生的“实践”活动。他们按照自己所能理解的社会需要承担角色,并把某种社会角色最主要的品质加以形象化,在游戏中生动地再现各种不同角色行为,表现幼儿对角色及其规范的认同,并且逐渐将这种社会角色规范由外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品格的趋向。⑥
在游戏中对规则的遵守,也使幼儿的行为必须与角色行为相吻合。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合适,其他儿童也会提出异议。游戏中的规则大多不是事先制订的,而是在游戏过程中制订的。这种规则制订过程给儿童提供了一个了解规则的机会。这样,幼儿不仅学会制订了规则,还了解了规则的含义。角色游戏会发展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幼儿时期,由于思维的自我中心特征,缺乏转移“社会视角”的能力。而角色游戏是以扮演某种社会角色为基本特征,必须从思想上尽量地摆脱自我,把自己放在角色的地位看待周围事物,想角色之所想,急角色之所急,认识角色的义务、职责和角色规范,不断演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学习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促进适应社会生活提供了有利的学习环境。
(四)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人实现社会化的关键,一个人只有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时,才具备接受社会化教育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充分发挥幼儿的独立意识的理想形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可以摆脱成年人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造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角色的评价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从而使自我评价的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取得成功,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在活动中帮助弱者,同情心加强,责任感提高。在活动中逐渐认识体验到,要遵守游戏活动的规则,自制力和坚持性得以加强。当幼儿具有创造性地成功扮演某些角色而受到教师的好评时,就会产生愉悦和欢乐。此外,有的幼儿还会由于特别喜欢某些角色而在日常生活中去模仿其行动,甚至以某角色自居,开始萌生初步的自我理想。这种自我理想虽然朦胧、易变和缺乏现实性,然而,它却是幼儿学习动机、兴趣、才能和个性形成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动力。
(五)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的发展
幼儿游戏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自己提出游戏的主题、选出角色、构思游戏的内容,自制简单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自己评价游戏,在游戏中充分表现出社会积极性。
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指导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独立地解决纠纷,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使幼儿在自然、主动、积极的情况下实现着社会化的过程。
标签:角色游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