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论文_郑成章,陈水钰,顾翔

郑成章 陈水钰 顾翔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闽东医院 352000)

【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死亡率、血肿清除情况及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的分析。方法:将60例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组,其中采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治疗30例,保守治疗组30例,对比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死亡率,血肿清除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组的临床死亡率无显著差别,血肿清除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1)。结论: 脑室外引流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可使病人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脑室出血;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85-03

脑室内出血,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1]。患者可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神经功能损伤,甚至脑疝死亡,其死亡原因主要由于原发脑出血本身造成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损害,脑室内血肿引起的血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导致颅内压迅速升高,血块对丘脑下部和脑干上端的挤压,后期出现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而预后极差。因此,及时选择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死亡率,促进神经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评价手术治疗对脑室出血的疗效以及预后影响。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7月至2014年0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患者60例。病例纳入标准:①1.明确诊断,均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原发部位均为幕上出血,脑内出血出血量小于30ml,无需行脑内血肿清清除治疗,住院患者住院时间大约30天。②均经过头颅CT证实,脑室出血,部分铸型,脑室内积血程度按Graeb评分标准,均5~12分[2]。病例排除标准:排除小脑、脑干出血,排除AVM、动脉瘤、moyamoya出血,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表现。

1.2 分组

按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A组)、脑室外引流组(B组)两组。A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58±7)岁。其中GCS评分(3~8)8例,GCS评分(9~12)11例,GCS评分(13~15)11例,B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59±5)岁。其中GCS评分(3~8)7例,GCS评分(9~12)11例,GCS评分(13~15)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表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3,4]

A组:常规吸氧,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止血及预防应激性溃疡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及对症处理等。B组:除常规保守治疗外,在发病24h内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侧脑室额角穿刺血肿引流:手术方法:经额角穿刺置入内径为4~5mm硅胶脑室外引流管,术后第二天开始行双侧侧脑室引流管注入尿激酶3万U/次,夹管1h后放开脑室引流管,以引流积血,每天2次,每天放脑脊液量约150ml-200ml。连续注入尿激酶,待引流液颜色变淡,于术后第7天拔除脑室出血量多的引流管,剩余的引流管继续原方案注入尿激酶3万U/次,每天2次,并保持引流,每天放脑脊液量约150ml-200ml,于术后第10天拔出另外一根引流管。A/B组组病人均分别于入院后3/5/7/30天复查头颅CT。复查两组头颅CT,B组脑室积血消失或基本消失,并且无脑积水发生,同时引流脑脊液基本清亮,颅内压基本保持在正常范围的情况下拔除引流管。A组期间复查头颅CT提示血肿有不同程度吸收,其中Graeb高,脑室铸型患者脑室内血肿吸收不明显,发生不同程度脑积水,病情进一步恶化。

1.4 神经功能评定指标依据[2]

Glasgow昏迷评分法。预后采用国际GOS评分进行评定。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以x-±s表示。两组样本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AB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两组患者死亡率

存活死亡合计死亡率

A组23 730 23.3%

B组27 33010%

合计50106020%

X2=1.08,υ=1,P>0.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AB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

图2:患者林某珠,女,55岁,脑室出血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时候组分别于入院第1天,术后第7天及术后30天查头颅CT。复查CT可见患者于术后7天,脑室出血已经基本消失,术后30天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内血肿完全吸收。

(3)AB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分组治疗前治疗后P值

A组 9.97±3.7110.4 ±4.41Pa<0.05

B组10.07±3.4812.17±3.77 Pb<0.001

合计10.02±3.5711.28±4.16 P<0.001

ta=1.898,υ=29,Pa<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b=8.876,υ=29,Pb<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541,υ=59,P<0.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ab=1.672,υ=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A、B两组在治疗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中,A 组存活23例,死亡7例。死亡者中4例发生脑积水,6例死于脑疝形成,1例死于肺部感染;B 组存活27例,死亡3例,死亡患者中其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术后7天发生再出血;存活患者神志转清醒的时间A 组为18~22d,平均20d;B组为3~19d,平均16d;两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和B两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

3. 讨论

脑室出血起病急,尤其是脑室出血量多的重症病例,常常因为血凝块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引起急性脑积水;血性脑脊液刺激脑室壁,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意识障碍程度深,神经功能损伤,颅内压迅速增高,甚至脑疝形成、死亡[5]。如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将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严重后果。内科保守治疗血肿吸收时间长,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受损的神经功能越难以恢复,致死、致残率就越高。据报道,graeb大于9分患者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相当高,几乎为100%[6]。脑室外引流同时注入尿激酶后加速了血肿的液化,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创伤小,能尽快地将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清除,也缩短了留管时间,有利于脑脊液循环障碍的改善。本研究显示,脑室出血病人经过脑室外引流,能及时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积血,排出红细胞破坏后释放的有害物质,有利于恢复脑脊液循环,也从根本上减轻了血管源性脑水肿及细胞毒性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颅脑损伤[7,8,9]。经过脑室外引流并尿激酶促进血肿融化排出治疗后患者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神志转清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脑积水发病率明显减低,生存质量得到改善。所以,尽早清除脑室积血,解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

总之,脑室外引流联合使用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基层临床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承基. 脑血管外科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0.317-320.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6.

[3]孟祥云,邱胜华,辛军等.重型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2):182-183.

[4]郭伟,王莉莉,向进等.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治疗方法探讨.实用医学杂志,2007, 23(7):1019-1020.

[5]王忠诚.神经外科学.1版[M].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40.

[6]周强,龚德胜,王穗暖等.原发性脑室出血预后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6):329-331.

[7]周刚新,沈艳娜.侧脑室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56例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2,12(2):60-61.

[8]Staykov D,Huttner HB,Lunkenheimer J,et al.Single versus bilateral extermal ventricular drainage for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in severe ventricular haemorrhage[J].Neurol NeurosurgPsychiatry,2010,81(1):105-108.

[9]高明,马世杰.侧脑室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20 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00-101.

论文作者:郑成章,陈水钰,顾翔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性脑室出血的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论文_郑成章,陈水钰,顾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