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语法复习的教学对策_英语论文

高中英语语法复习的教学对策_英语论文

高三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英语语法论文,高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切分语言信号,使其成为可理解的单位,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系统地学习语言的使用,因此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尽管在高考试卷中直接考查语法知识的试题可能并不多,但作为语言能力的基础,在高三阶段对其进行适当的复习仍然很有必要。

一、明确语法复习的目标

语法复习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把握语法特征的意识,熟练掌握语法项目,并能在语境中灵活运用,能为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提供支持。在这几个目标中,培养学生把握语法特征的意识最重要,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可理解的输入,加强学生对语法体系的自主建构,尽力将语法知识提升到理性的高度从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二、明晰语法复习的内容

1.考点层面

考点是人们通过对学科的具有可考性的知识点进行筛选、抽样来检测考生对本门学科的掌握情况,尤其是检测考生利用学科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符号化载体。代表性、综合性、发展性和可考性是考点的四个基本特性。[2]其中的可考性是区别知识点与考点的重要标志。比如fish和cat这两个词,后者没有什么可变性,而前者则有可数与不可数、单数还是复数、名词还是动词等变数,很明显,fish既是知识点,又可能是考点,而cat一般情况下只能算作知识点。由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弄清英语学科的考点是什么以及知识点与考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我们研究备考的逻辑起点。

2.重点层面

语法复习的重点有四。一是在英语语法体系中地位比较重要、在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较高的项目,如主从复合句、时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等;二是影响学生持续学习的、汉英差异较大的知识点,诸如简单句的基本句型、词的形态变化等;三是非常规用法和错位用法,如在一般将来时的语法项目中,可能会涉及“用情态动词、be about to和be to表示将来”等非常规用法以及“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等错位用法;四是语法项目中具有代表性的知识点,如复习情态动词就可以抓住这样几点:情态动词表示可能性与推测的用法、“情态动词+have done”的用法、情态动词在虚拟语气中的用法、情态动词的某些特殊用法等。

在所有语法项目中,最应放在优先地位考虑的是句子结构。因为对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汉英句子表达的差异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如果英语句子结构没有掌握,不仅直接影响写作中的句子表达,还影响单项选择题中对句子成分的理解、阅读理解题中对长难句的分析、填空类题中对词性和词形的把握等方面。研究表明,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展较慢,究其知识层面的原因,多半与句子结构掌握不牢有关,而句子结构掌握不牢又主要是因为受到了英语民族思维方式的干扰。因此,在对句子结构的复习中,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弄清英语文化对其句子表达的影响,理解语言选择潜在的认知理据。

3.盲点层面

高考中偶尔会考查一些学生从未见过,或者虽然见过但并未引起注意的知识点,这类知识点就是盲点。例如:

I travel to the Binhai New Area by light railway every day,________ do many businessmen who live in downtown Tianjin.(2009年天津卷)

A.as

B.which

C.when

D.though

本题答案为A。平时我们一般用so来表示某人也这样,as的这种用法并不常见。为了有效消除盲点,教师有必要通览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将考点中所涉及的盲点梳理出来,适当加以复习。

三、掌握语法复习的策略

1.重视语法形式,更要重视语法在篇章中的用法与意义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基于文本的、解决问题的语法活动可能更有益于学习者语法知识的发展。不难发现,近年来高考越来越强调对语篇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强调在语篇中考查词汇和语法知识。根据高考命题的趋势,复习语法时有必要改变传统的脱离上下文,空讲、死记语法规则的做法,要特别重视结合语篇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和各种语法现象进行分析。

为了充分利用语篇进行语法复习教学,教师可从适合学生水平的图书报刊、网络资源中精选一些文段。所选的语篇尽量集中含有某个或某些语法点,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课文。篇章的语言风格要轻松、风趣,过难、过长的语篇尽可能不要选用。

2.分析相关用法的概念基础,使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语法现象的产生往往是有理据的。很多语法规则是现实规律通过人的认知在语言中的投影。”[3]也就是说,很多语法现象背后都有其概念基础。适当分析、介绍语法的概念基础,可帮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下面以虚拟语气的特殊用法为例,看看怎么从分析用法的概念基础入手,实现可理解的输入。

(1)当insist作“坚持说、坚持认为”讲,suggest作“暗示”讲时不用虚拟语气,因为它们实际上是在陈述一种事实。例如:All the doctors insisted that he was badly wounded and that he should be operated on at once.

(2)当would rather,had rather后接省去that的宾语从句,且主句的主语和从句的主语不是同一人时,would rather和had rather实际上表示的是希望或婉转的责备,意为“宁愿某人做某事”,即含义相当于动词wish,故从句也用虚拟语气。其形式为: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时用“had+过去分词”,与现在或将来事实相反时用“过去式”。例如:I would rather he came tomorrow than today.

(3)在“It is necessary(important,better,natural,strange,surprising)that.”这一句型中,形容词多是表示“重要性”“必要性”和“合适性”等意义,有较强的建议、规劝和命令色彩,故从句的谓语动词须用虚拟语气,其形式为“should+动词原形”或“动词原形”。[4]例如:It is necessary that we should make our minds without delay.

(4)在“It is(high)time that…”这一结构中,that引导的是一个定语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须用虚拟语气,用以表示早该做而未做的事,即含有“建议”的意味。其动词形式为“过去式”或“should+动词原形”。用should时,不能将其省略。例如:It is time that we turned in for the night.=It's time that we should go to bed.

3.增强知识的深刻性,使学生的认知达到理性高度

语法复习如果能注意从特殊中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来,学生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下面举几个有关冠词用法的例子,看看怎么将具体问题抽象化。

(1)表示周而复始的活动和周期性发生的现象或被理解为含有此意的现象,一般不用冠词。

周而复始的活动和周期性发生的现象,如日常活动、一日三餐:before dinner,at lunch,during break(休息),at tea。

周期性和周而复始出现的周日、月份、季节、多数节假日:on Sundays,in March,at New Year,on National Day。

(2)在有关场所的名词前,不用冠词一般指该场所的功能、作用等抽象意义,而用了冠词就专指具体的场所。试比较:in bed(人)睡觉、卧床/in the bed(人)在床上;in office执政/in the office在办公室;in prison坐牢/in the prison在监狱里;by sea由海路/by the sea在海边;at table在进餐/at the table 在桌旁;at school在求学中/at the school在学校。

(3)定语是描绘性定语时,其修饰的单数可数名词前一般用不定冠词(描绘性定语使该名词代表某一类人或事物,因此具有了泛指的意味)。例如:This is a book every middle school student must read.

4.适当进行汉英对比,避免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往往会受汉语的影响,把汉语的有关语法过分类推到英语中,结果造成不合英文语法的表达。为了减少学生犯类似错误,教师有必要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分析相关用法的概念基础,使其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我们知道,英语句子表达是中国学生的一大难点。那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对句子表达影响最大的是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比如个性彰显的人强调个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以主体为中心,由近及远,从小到大,言语表达直接坦率,习惯进行个体分析,主张用显性方式解决矛盾冲突;而注重团队精神的人往往将整体置于个体之上,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时,倾向于整体综合,突出集体,从大到小,关注上下层次的分明、先后顺序的清楚和主客观关系的和谐,言语表达比较间接。英汉心理文化的核心差别正是英文化的自我中心和汉文化的群体观念。这种差别影响着句子表达的方方面面。请看下面有关语序的例子。

(1)100 Oakside Drive Cleaveland 3 Ohio(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第三邮区,奥克赛大道100号);20 July,2013(2013年7月20日)

英语民族认知地点和时间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中国文化则注重整体和着眼全盘。

(2)Our life has been greatly changed thanks to the new a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学和技术发展进入新时期,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主从句的顺序安排上,汉语习惯拐弯抹角,总是将主要的内容放在最后,而个性直率的英美人表达总是很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主要和重要的信息往往前置,起修饰作用的关系分句大多后置。

(3)It was a key that she lost yesterday.(她昨天丢失的是一把钥匙。)

这是一个强调句,英语中先提出的是未知信息“a key”,汉语先叙述的是已知部分“她丢失东西了”。

在表达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顺序时,英语句子的顺序一般是从未知到已知,汉语句子则常常是从已知到未知;英语往往强调未知,汉语常常突出已知。

汉英句子中突出已知信息与突出未知信息之别实际上反映出汉英两种文化对待主客体间关系的认识之别,即中国人习惯于从客观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实际得出主观结论;英文化的人却往往突出个人主观见解,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和态度。[5]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人们不同的心理价值取向会对其语言的选择产生程度不等的影响。英语句子中不少特殊的语序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理据。因此,教师有必要认真研究学生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心理文化方面的差异及其在语言中的作用,指导学生深刻认知文化、思维与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理解语言选择潜在的认知理据,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纷繁中注意到常态,在多变中看到不变,在重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在种种差异中认知主要特点,从而加速他们对目的语的内化和习得。[6]

标签:;  ;  ;  ;  ;  

高中英语语法复习的教学对策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