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现代化建设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交通运输业也不例外。如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进步,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公共交通从广义上看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狭义上看则包括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渡轮、索道等交通方式。公共交通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当下我国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面临诸多问题,这需要人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公共交通;规划;中小城市;问题;对策
引言
交通运输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行业,是流通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对于我国而言,中小城市的发展显得异常重要,因此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就成为新时期社会建设重要的一部分。社会的不断进步给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成为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工作。
一、中小城市城市特征分析
(一)城市空间布局特征
在土地利用方面,中小城市和大城市有很大的不同。大城市土地开发程度较深,开发强度大,综合功能也相对完善;中小城市徒弟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土地开发强度较弱,几遍开发强度高的地区功能也较为单一,很多土地富余的地区片面追求新市区或开发区的建设,不断扩大城市建设面积,这样就容易让城市的土地开发密度降低,难以出现高质量的群组形态,而中小城市中一些开发密度过高地区又有较高的人流量,这些都不利于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营。另外,我国很多中小城市是依靠过境公路或铁路场站发展起来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公路或铁路场站附近快速城市化,使得中小城市交通运输发展不平衡,给公共交通规划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交通设施特征
在道路的城市化和机动化方面,中小城市要比大城市落后许多,中小城市的对宽大的高层次道路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中小型道路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忽视了支路微循环系统的建设,这样中小城市道路网络结构不够合理。中小城市在国道、省道承担着重要职能,过境的交通穿越城市内部,大小道路相互交织,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有所降低,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更加明显。而中小城市中专用停车设施建设不足,缺乏一个相对合理的车辆停靠制度,车辆随意停靠,占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广场等城市公共空间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不利于交通环境质量的提升。
(三)出行特征分析
一般来说,中小城市用地范围相对有限,居民出行规律和大型城市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中小城市居民出行距离相对较短,一般集中在2—5km范围内,以步行、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为主,这几类出行方式占出行方式总量的70%以上,公交出行所占比重约占10%(如表1);其次,公交客流中,学生出行占了很大比重,很多居民工作地离居住地较近,因此一般会出现早、中午下班、下午上班、晚四个高峰,而且人均出行次数要高于大城市;另外,中小城市周边村镇出行比例突出,近些年中小城市农村客运需求增加,但农村客运和城市公交之间无序竞争的现象也逐渐增多,这也给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带来了新的问题。
二、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的问题分析
(一)道路面积率低,道路功能不清
中小城市的公交客运总体规模较小,覆盖率也相对较低,虽然市区内公交线网发展程度较高,但边缘区域或开发区的公交密度并不高。中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公交发展滞后,不能及时填补服务空白区,不利于道路沿线用地的有序开发,也不利于居民交通出行结构的改善。同时,中小城市市区和乡镇之间客运线路较少,大多集中在城市发展轴的通道上,线网密度相对较低,而且很多乡镇没有和市区相连通的线路,乡镇之间公交覆盖率更低,这使得中小城市中乡镇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不利于中小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二)交通管理水平不高,交通规划不规范
一些学者的相关研究显示,若车道宽度未达到标准,路边停车必然影响车辆通行。中小城市虽然有很多建成了一些大型道路,但缺乏对道路整体的协调性建设,交通管理水平不高,公交线路的设置不合理,交叉路口很容易出现拥堵的现象,而且班次间隔时间较长,公交站点设置较少,部分主要线路夜间运行时间较短,即便在高峰期班次也没有增加,增加了市民乘车的难度。而且,高峰期运营时司机素质较低、公交通行紧张等造成的违规问题也屡见不鲜,公共交通规划水平有待提升。
(三)交通模式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
中小城市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阶段,对公共交通缺乏准确的定位,新旧客运管理体制并存,管理部门职责不清。目前来看,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营主要集中在市区,市区与乡镇以及乡镇之间的公共交通主要是短途客运,这类公共交通方式运营票价并不比公路长途客运低,而且车内拥挤,车况较差,发车密度低,行车不准时,尤其在高峰期,很难达到快捷、舒适的效果,总体服务水平有待提升。而且,很多中小城市城镇客运和城市公交并存,各自相关的管理部门之间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协调,政府对市区和城镇公共交通的发展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这样不仅制约了中小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也给这些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策略探讨
(一)不断加强绿色交通规划
中小城市要想完善公共交通规划,首先要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不断推进绿色交通规划。第一,进一步加强道路网的规划,立足绿色交通层面,适当增加公共交通、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出行,提高绿色交通网密度,提倡集约式、高密度的道路网规划,提高交通承载能力;第二,加强公共交通规划,按照中小城市自身的经济特征、区域特点和发展目标,积极完善城市公交线网,进一步增强公交的时间观念,强化公共交通的舒适性,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第三,适当提倡慢行交通,构建安全舒适的慢行道路系统,积极发挥慢行交通方式的优势,为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二)注重枢纽规划,提高管理水平
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要想让公共交通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按照城市的总体布局,合理规划公共交通枢纽,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中小城市要积极构建预测模型,合理组织城市内外的公共交通线路建设。一方面,中小城市要积极整合各种交通方式和各条运营路线建立相应的客运服务网络,在公共交通市场上,积极投入多层交通线路,建立涵盖市郊铁路和公共汽车的多层交通公路,结合地上和低下交通线路,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另一方面,中小城市还要促进公共交通枢纽和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有机融合,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公共交通枢纽的整体服务质量。
(三)加强线网规划,完善公共交通模式
正如前文所言,中小城市处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阶段,而公共交通的城乡协调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就对公共交通领域的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城市的线网规划要建立起统一的经营管理权,针对不同类别的公共交通方式和公共交通线路制定各自的规范章程,同时积极协调各个交通方式和各个线路,实现各个公共交通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要向城乡一体化迈进,加强对市区和乡镇公共交通的整合,对城乡公共交通的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实现城乡公共交通的舒适、快捷,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水平。
结语
交通运输是联系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主要纽带,是行业内部之间和各行各业之间的重要衔接点,因此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只有明确公共交通规划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公共交通规划,深化对交通运输的建设和管理,改革交通运输经济运行体制,才能让公共交通真正发挥作用,推动中小城市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我国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中小城市交通运输业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韩宝睿;杨涛;夏国华.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研究—以高邮市为例[J].森林工程.2011年3月
[2]王朝阳;黄秋乐.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12月
[3]李庆贺;郎海鹏.中小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若干问题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3年5月
[4]李强;周杨;隋洪鑫.中小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研究—以铁岭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5年11月
[5]张敏锋;黄春松.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问题及发展方略—以漳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3月
[6]陈军.试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如何在中小城市得到具体落实[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月
论文作者:刘琦,张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中小城市论文; 公共交通论文; 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公交论文; 道路论文; 客运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