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关系的变化与影响_德国经济论文

美德关系的变化与影响_德国经济论文

德美关系的变动及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变动论文,关系论文,德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伊拉克危机爆发以来,德国和美国之间的分歧日益明显,裂痕越来越宽,矛盾一度 发展到领导人之间明显表现出不友好的程度。德美关系面临着冷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 机和嬗变,对欧洲以至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德国是美国最重要的盟友和亲密的伙伴之一。“9·11”事件发生后,德国 迅速表示将毫无保留地支持美国反恐,并派出3900名士兵参加反恐军事行动。二战结束 以来,德国还从没向其他国家派遣过如此规模的军事力量。此后,随着布什政府大搞单 边主义,提出“邪恶轴心”说和“先发制人”战略,双方的分歧和矛盾愈益凸显,距离 越来越大,并终于在伊拉克问题上来了一个总爆发。德国坚持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战争, 甚至和法国、俄国组成“反战轴心”,使美国在外交上陷于孤立。这种前所未有的制美 举措表明德国外交上走向成熟和独立自主倾向发展的一个突破。这对以欧洲“恩主”和 当然霸主自命的美国无疑是当头一击。美在恼羞成怒之余,指责德国“忘恩负义”。拉 姆斯菲尔德2月初在美国国会作证时,把德国与利比亚和古巴相提并论。(注:《人民日 报》,2003年3月3日。)两国关系跌到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

德美矛盾的发展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1.德国在德美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冷战时期,德国人曾这样比喻英法德三国和 美国的关系:英美是夫妻,无论双方怎样相互欺骗,夫妻毕竟是夫妻;法美是情人,法 国闹一闹,美国让一让;德国是美国的“奴婢”,它必须看主人的眼色行事。这种比喻 形象地揭示了战后德美关系的本质。在德国统一前,联邦德国对美国奉命惟谨,难越雷 池一步,因为它需要美国的支持来对付苏联的威胁和实现德国的统一。随着冷战的结束 和德国的统一,来自东面的对德国的军事威胁基本消除,来自西面的盟国对德国的制约 能力大大下降,德国的外交活动余地大为扩展。这种变化的心理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德 国终于摆脱了双重钳制,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油然而生。统一还使德国现有和潜在的实 力大大增强。另外,德国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欧盟的建设成就尤其是欧元的成功,更 是提高了德国的实力、地位和自信,它当然要求在国际舞台得到与其国力的增长相称的 发言权,并将在国际关系中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展示德国的独立性。而美国则无视这种变 化,难以也不准备适应德国的“独立自主”。在对伊政策上,美国认为德国的做法是“ 不能原谅的”错误。(注:新华网,北京,2003年2月8日。)

2.不同的世界秩序观。德国黑森和平和冲突研究基金会负责人米勒认为,德美在国际 事务中的分歧同双方在“国际秩序的基本观点和原则方面的根本分歧有关”。(注:《 人民日报》,2003年2月28日。)冷战结束后,建立何种国际秩序的斗争一直若隐若现地 影响着德美关系的演变,德美之间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建立国际秩序的目标和手段上。 美国的目标瞄准单极世界,而德国则致力于多极世界;美倾向用单边、军事、霸权的途 径,德国则注重地区机制、国际机制及全球治理,反对单边主义。早在1991年,美国就 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口号。十多年过去了,德美不但没有就世界秩序问题形成 一致,双方的认识差距甚至还在扩大,尤其在使用武力的问题上,双方的距离犹如来自 不同的星球。对德国而言,战争是一长串负面的历史记忆,是德国百姓忌讳的话题,德 国政府反对美国对伊动武顺应了民心。对美国而言,国家利益是用武力推进的,一部美 国史就是一部从战争中获益的历史。冷战后,美国越来越迷恋和崇尚武力,将军事威胁 、恐吓和战争视为外交的基本手段。也许不是巧合,布什是在德国发表演说时首次提出 其“先发制人”理论的。(注:新浪网,北京,2002年5月28日。)

3.德法关系与德美关系的冲突。德国统一后外交政策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推动欧共体一 体化,实现欧洲统一。但这不是德国一家所能做到的,它必须利用“法德轴心”。而对 美国闹独立性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对外政策的主流,法国过去主要是在美苏分治欧洲的 局面下反对美国控制,维护民族独立,现在是反对美国继续主宰欧洲事务,反对美国建 立单极霸权。在这场较量中,法国最重要的一手,就是拉住德国,深化欧洲联合。这同 德国的目标和做法是吻和的。施罗德说:“我也像希拉克一样,赞成一个强大而统一的 欧洲。欧洲越是统一就越加强大,越会成为抗衡超级大国的力量。”(注:人民网,北 京,2003年1月23日。)而在美国眼里,德法的努力是要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地位和影响, 再联想到“新东方政策”和“戴高乐主义”,更是难以容忍。美把法德的行为视为“窝 里反”,势必要予以反制。

4.经济安全。在经济上,美国面临着欧盟愈益有力的挑战。目前,欧盟的经济总产值 已接近美国,欧元威胁美元的全球金融霸主地位。特别是欧元的升值带动了资金从美国 流出,从2002年第四季度起,每个月净流入欧洲的国际资本都在150亿欧元以上。这是 自1995年以来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向美国后的第一次反向流动。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美国 经济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德国是欧洲的经济重心,美与欧盟的经济矛盾首先是美德 之间经济利益的摩擦与争斗。另外,在伊拉克重建中,美国公司在将近1000亿美元的合 同中拿大头,而将德法排斥在外,引起德国的极度不满。

德美间矛盾和纷争增多,矛盾和裂痕之深是前所未有的。但双方作为西方大国和盟国 ,有相同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互相依存,联 系密切。这些决定了两国不会分道扬镳,不会破裂盟友关系,更不会发生冲突和对抗。 作为盟友,相互合作和协调仍是并将长期是两国关系的本质和主流。

多重利益关系是双方联盟合作关系的动力。两国经济关系十分紧密,美国是德国仅次 于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与美国的贸易占德国外贸的10%以上。德美两国在对方的投资 总额高达2200亿欧元,在德国有大约2000家美国公司,为5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而德国 则有3000家企业在美国,雇用的美国员工超过100万人。在安全方面,德国和其他欧洲 国家一样,仍需依靠美国来维护欧洲的安全与稳定。而德国在国外有大量驻军,数额仅 次于美英,在为美国分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欧洲国家包括德国需要借重美国来确保欧洲力量格局的均衡与稳定。就欧洲内部来说 ,其力量均势与稳定主要靠德、法、英三大国维系。三国都不愿任何一国独大而损及本 国地位。德国在统一后,国力跃升,德又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法、英对德独主欧 洲事务的疑虑难消,其他欧洲国家也有同样心理。它们都需要依靠美国来防止出现德国 一家独大而支配欧洲事务的局面。德国也需依赖美国在欧洲的存在与影响,来消除其他 欧洲国家对其疑惧,从而与欧洲其他国家建立相互信赖的盟友关系。

美国也有自己的需要。其一,美国目前面对的是一个它既不能完全主宰也不能彻底撤 出的欧洲。不能完全主宰欧洲,一是因为财力不足,二是因为欧洲国家的反对。不能彻 底撤出欧洲,是因为美国在这里有巨大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而它要想在欧洲呆下去,则 需要德国的配合,布热津斯基说的很明白,德国在欧洲事务中比英、法有更大的分量。 其二,美国虽有超级军事力量,但却指挥不了全球的非军事力量。没有德国等欧洲国家 的支持,美国虽能赢得战争,但却很难赢得和平。事实上,从波黑到科索沃、阿富汗, 只有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才有当地的和平。美国想当“世界警察”,离不开欧洲这个 “搭档”,在这个意义上,恶化对德关系无异于削弱自己的实力。

基于以上因素和考虑,德美双方在伊战后力图重修旧好,弥合分歧。德国首先发出了 修复德美关系的信号。施罗德在柏林举行的德国美国商会成立100周年纪念仪式上发表 讲话时表示,尽管德国与美国的关系因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而受损,“德国和美国间 维系着真正重要的友谊。这个友谊建立在一个拥有共同经历和共同价值观的牢固基础上 。”还说:“没有人试图让德国在与法国的友谊和与美国的友谊之间面临愚蠢的选择。 ”(注:《光明日报》,2003年5月12日。)在与到访的鲍威尔会谈时施罗德明确表示, 德国将在联合国安理会上支持华盛顿要求结束对伊拉克制裁的要求。同时施罗德还向美 国许诺,愿意把阿富汗安全区扩大到喀布尔以外。(注:《光明日报》,2003年5月20日 。)而此前尽管美国一再要求德国延长在阿驻军并扩大其防务范围,德国却表示不可能 接受。

对德国的和解之声,美国方面也作出了积极的回应。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说,美国同任 何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合作,同德国也一样。5月15至16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对德国进 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以修复德美关系。鲍威尔在和施罗德会谈后表示,这是一次友好 坦诚的交谈,虽然双方在过去几个月中有过意见分歧,但这并不能改变美德两国的盟友 关系。双方在国际反恐斗争中的共同立场多于两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

当前德美关系的变动是双边关系的一次实质性调整和定位过程,德国无保留地被迫接 受美国立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而希望与美国建立一种磋商与信任的关系,谋求成为 美国在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下的平等合作者。在美国主导的联盟关系中,德美矛盾和纷争 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又不会突破双方以合作、协调为主的关系框架,将是今后相当 长时期德美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要特点。

德国和美国均为世界大国,又分别是世界经济第三和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地处欧洲心 脏地带,以其实力和影响在欧洲联盟中发挥主导作用。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 ,对国际事务拥有最大的发言权。长期以来,德美关系就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 边关系之一。此次德美关系的变动是在美国强化单极独霸战略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势必 对欧盟建设和大国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就欧盟建设而言,此次德美关系变动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从正面看,推动法德轴心 运转,加快了欧盟一体化进程。几十年来,法德轴心一直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发动机 ”,两国联手主导欧共体和欧洲联盟向前发展。没有法德的轴心作用,欧洲建设就将一 事无成。但最近几年,法德关系降温,这部发动机却有些运转不灵。德美关系的变动给 法德关系注入了新的动力,“发动机”再次轰鸣。数月来,法德领导人频繁会晤,在一 些重大问题上取得成果,在伊拉克战争及重建过程中密切配合。此前一段时间,法德两 国背着英国就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问题达成一致;提出推动欧洲共同防务新建议;对 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问题采取相同立场;联合对欧盟机构改革提出建议,主张欧盟委员 会和欧洲理事会设立双主席;今年4月两国又和比利时、卢森堡就共同防务政策达成一 致。两国共同带动欧洲一体化沿着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前进。

从负面看,使得欧盟实行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的难度加大。长期以来,欧洲一体化成 功的重要基础是成员国之间,特别是英法德三国之间的意见一致和协调。德美关系的变 动导致了欧洲内部的危机,以致产生“新欧洲”和“老欧洲”的分野。大国和中小国家 之间彼此猜忌。在战后的历史上,欧洲内部出现如此明显的分化与对立,是罕见的。新 欧洲诸国和德法已经拉开了距离,这实际上是对欧盟的共同外交政策和德法领导作用的 挑战。受“反战同盟”的刺激,美国已经开始改变长期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并开始 在欧洲通过“分而治之”的手段寻求“意愿联盟”,导致类似“新”、“老”欧洲的分 野还将在不同事件上显现。1991年,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提出的 欧盟宗旨之一是“通过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现在看来,欧盟实现这一宗旨面临的困难更多,难度更大了。

德美关系变动还牵动了欧洲大国关系的新一轮调整。第一,英美关系拉近,英国在欧 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欧盟的发展自然造就了法德轴心,作为对策,英国则借重 美国来平衡法德关系,这就是“英美特殊关系”的妙用,它使英国在欧洲保持了至少和 德法同等的发言权。然而,在美国的眼里英国并不是一直都很重要。1995年以后,美国 竟“不知道英国能起什么作用”,“特殊关系”也就成了“自然关系”。德美关系变动 给英国提供了机会。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布莱尔都是惟一“铁杆”支持美国的 欧洲领导人,从而提高了英国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被布什称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英 美特殊关系再次得以振兴,从而使得英国作为沟通欧美的桥梁作用增强。

第二、法德俄关系趋密。俄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是“9·11”事件以来大国关系调整中 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但是,俄罗斯深知美国遏制俄的基本政策没有变,而一个“独行枪 手”式的美国也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普京的雄心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然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急剧衰落,既无力单独制约美国,更不能恶化俄美关系,同时需 要在国际关系上寻求新的依托。德美关系的变动,给俄与德、法的接近提供了可能。这 反映了德法俄反战同盟的真实内涵。

第三、美欧俄关系出现微妙变化,有利于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美国战略的核心之 一是遏止欧亚大陆上任何能够对美国的地位和利益形成挑战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的出现, 因而欧盟与俄接近是美最不愿意看到的。如果说美、欧、俄三边关系真正发生了某种微 妙的变化,恰恰是美国的单边主义加速了欧俄的接近,这也许是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 时未曾料到的。俄罗斯外交和美国拉开了距离,重点放在与“近邻外国”主要是欧盟发 展关系上,即利用欧美矛盾和它自身“欧洲个性”的增强,努力与欧盟建立和发展密切 关系。尽管从欧盟外交全局看,欧美关系优先于欧俄关系,近期内欧俄关系不会有实质 性的改变。但三边关系新的互动在客观上将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普京称俄法德在反对美国对伊战争中的合作是建立多极世界的“第一块基石”。

标签:;  ;  

美德关系的变化与影响_德国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