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展开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范畴、就业能力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关系着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效利用高层次人力资源的战略问题,是一个具有连锁效应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内容
就业能力是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学生就业能力定义为“学生成功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综合”,它包括学生的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
专业素质代表了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它要求一个人具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创新能力。【1】非专业素质是一个与专业素质相对的概念,与专业素质相比,这些方面的素质往往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特征。非专业素质一般是指除专业性的知识、能力之外的其他通用能力与必备人格,如思想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职业规划等。
二.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表现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趋国际化,人才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素质这六项。在实际办学中,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失衡现象:重专业轻基础,重能力轻素养。有调查分析表明,一些高职院校为追求经济效益,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经常忽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把教育等同于社会上的培训机构,只注重对学生相关技能的培训;以培养掌握一定技巧、能够立刻上岗的学生为目的,集中全力开展专业技能教育,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关注甚少。根据调查,高职学生求职74.7%被拒绝是因“缺乏综合素质”,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法律观念。然而目前一些毕业生往往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操守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也存在没有正确的自我定位,对职位的要求过高的错位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三.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3.1.专业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对应市场的需求
一是要适度在就业市场的引导下调整专业结构,针对工作环境变化要求进行改革。在专业设置中,着重加强学生基本胜任力的培养。要转变过去单纯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与以市场为导向相结合的做法,根据社会需求、市场反馈的信息来重新审视和考虑专业设置,更应该强调根据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和调整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要通过就业市场反馈的结果,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专业。并随着时代与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经过详细考察论证之后设置新兴专业。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注意专业设置与市场紧密结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高职院校的结构安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相适应,注重学生基本胜任力的培养,具使其备就业市场所需求的就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才就业渠道的畅通,保证高职教育产品的“适销对路”,真正实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二是要针对国家、地方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结构优化。在专业结构设置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学生对于岗位及职业的适应性,因此在专业设置中,也要顾及到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国家发展政策影响着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方向。高职院校要时刻以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预测地方对于人才实际需求的类型及标准,在现有专业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优势及特点,改进老旧专业。只有在专业设置中,考虑到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的具体问题,才能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时刻嵌入到整体培养体系中,认真对待学生基本胜任能力、沟通能力等技能的培养。
3.2.增加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
从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于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就业能力的体验。高职院校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实施实践教学,注意避免实践教学形式化,切实将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落实到实处。
鼓励教师亲身参与企业实践。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实习,不仅可以从工钱实践中学习到最新的技能,还能弥补理论知识的盲目性。例如理工科教师进入生产第一线或者深入车间,了解到实际生产过程的情况,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从实践中积累的知识与经验,教师在讲授时针对性也强,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实践与理论教学氛围的不同。
3.3.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当今的社会是充满挑战、充满竞争的社会,而竞争社会只信奉一个信条:实力(知识和能力)。随着竞争机制被全面引入职业社会,“双向选择”所营造的竞争只遵循一个原则:优胜劣汰,这就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高职院校要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人才竞争的特点,承认现实,正视竞争;积极进取,乐于竞争;为了生存,不怕竞争;灵活机智,善于竞争。锻炼能力,打好基础,以乐观的态度、必胜的信念,积极参与竞争。着力培养学生勇于取胜、寻找成功的精神,教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且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道德观和法制观,避免学生使用不正当或非法的手段前去竞争。在不同的领域走出前人未能走过的路,使自我价值得以充分实现。
3.4.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启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营造校园内的良性创业文化,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创业的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首先要大力宣传创业的意义和价值。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校刊、板报和橱窗等宣传工具,进行创业宣传,使培养创业人才的思想深入人心;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崇尚科学、求实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新生开展创业引导,让他们对创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办公室、教室整洁优美,标志性建筑突出办学特色,彰显师生的创业精神
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竞争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2】。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也应该形成一个系统的培养模型,高职院校则是这个模型中的中坚力量,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转变落后的办学理念,加快改革进程,为培养有较高就业能力的学生作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姚霞、姚秀芬,浅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与提升[J],就业研究,2010-04。
[2]王雅荣,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高等教育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01。
论文作者:叶甫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专业论文; 高职论文; 素质论文; 竞争论文; 社会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