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田家炳中学)
摘要:微课应用于教学之中,它发扬了传统教学的情境引导,细微切入,愉悦学习的大教育理念,更加有效地驱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在耳闻目睹自主学习,从而让更多的感官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然而微课仅仅是浩瀚课堂教学的一朵浪花,它代替不了教师“授之以渔”,也不可能完全占有课堂的全部,微课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快捷、更高效学习的平台罢了.唯有用活微课辅助课堂教学,才能创设高效课堂。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表现形式,在我国起步和应用时间较短,真正被广大教师重视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也就是近几年来的事情。实际上,从微课的来源看,要追溯到2008年的美国,之后才在国内出现。我们探讨的微课,实际上是一种小型的教学视频,是一种针对学科知识点而特意开发的一种场景性的小型课程教学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开展教学,正好契合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微课的特性。短小的视频资料对应着特定的教学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降低教师工作强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验和实践活动。面对这些教学工作,教师为了一个知识点,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由于课堂环境的限制,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利用微课这种简单的形式,可以降低教师工作强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并制作成微课,以此开展教学活动,并把整个教学过程录制下来,方便日后直接使用。为此,我结合微课的特点,特意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首先提出问题“上课的铃声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思考并猜想,之后再让学生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因此,我设计了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触摸自己的喉结,然后说出自己的疑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体会手上的感觉。实验二:使用音叉和水来做实验,让不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学生观察到水面是平静的;然后敲击音叉发出声音,再接触水面,发现音叉把水溅起。比较前后两次的实验结果,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实验三:用一面不发声的铜锣接触一个悬吊着的乒乓球,乒乓球静止不动。敲击铜锣发出声音,再次接触悬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发出声的铜锣弹了起来。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出声音的物体在振动。实验四:把一些豆子放在鼓面上,当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时,鼓面上的豆子跳动起来。实验五:向学生展示一把吉他,没有发出声音的时候,琴弦是静止不动的,在用手拨动琴弦时,琴弦振动发出了悦耳动听的声音。通过这几个实验,学生能充分地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这一道理。教师如果把这样的教学活动制作成微课视频,在将来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重复利用了。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充分的准备,合理的设计,把一个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既能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新课导入,提纲挈领
新课的引入在微课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除了贴近生活的日常举例,可以从一道题目的解答开始,用由不懂到明白的解题过程来引入新的知识概念,或者是从假设出发,推理验证或推翻验证.例如,在引入压强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的形式,来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从压力与压强的角度来讲,人在背书包时,由于书包的背带宽窄不一,同样重量的书包却给人以不同的“压力”体验,其实从本质来讲,便是压强在起作用,压强较大时,给人的感觉是很不舒服的.再比如,人类在登月之前,了解到月球表面有很多的尘土存在,为了登月探测器的安全着陆,对于探测器做出了一定的改进,让其支脚底部安装上面积较大的底盘,这样的话,就不会陷入较软的月球表面.学生通过形象的视频记录,对于压力和压强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并且会对压强大小的概念产生好奇,想要对其一探究竟,这时再通过物理实验所表现出的形变与压力大小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关系的微视频,便可以顺利地引出压强的概念.
三、微课演示实验,培养科学素养
初中物理课本中的实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会在课堂上为学生做演示实验,也会带领学生做学生实验,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有些实验还是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的,微课教学就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利用微课,可以让学生观察这些实验,帮助学生弄清楚实验操作过程,得到应有的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气体的压强》时,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实验中是把水银放入长玻璃管中,由于水银有毒,在课堂上直接操作不合适,如果单凭教师讲解这个实验,又不会使学生真正体会液体的压强,教师就可以把这个实验以微课的形式展示给学生:a.教师为学生介绍托里拆利实验的经过,并为学生讲授此实验的原理,让学生动手计算出标准大气压强。b.教师对此实验进行改进,用水来代替水银,把操作过程详细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计算水柱的高度。c.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上覆盖一张硬片纸,然后教师慢慢地把杯子倒转,杯口朝下,水竟然不会掉下来。
四、小结拓展,升华思维
知识学习的最终阶段,是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融会贯通的过程其实是很简单的,那就是采用一种能够清晰地显示教学和学习脉络的知识整理的方式,进行小结拓展,以完成对于思维的升华.知识小结要与知识教学有所不同,不能对知识进行罗列式的重复工作,要从新的角度来看待已经学过的知识,这与微课的课前复习有所相似,却又大不相同.微课进行小结拓展的目的是进行知识的框架建构和系统整合,并总结解题中所用到的新的思维方式等.例如,在进行压强课堂的小结拓展时,可以从压强的概念出发,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制作微课教学材料,可以通过Flash动画进行压强相关知识点的发散和总结.首先是压力的判定,明确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其次是关于受力面积的判定,要注意与受力面接触的部分的面积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而未接触的部分的受力面积是不计入有效接触面积的.实际的计算中,有时可能并不需要计算压力和面积的大小,而是通过概念来进行比例计算得到相应的压强.对于这些总结,微课中可以用相关的图像和简捷的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在进行构建自己知识系统的同时,也对于常见的题型进行了学习和理解,进而增强了自己快速反应的能力,使得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帅晓红.中学物理微格教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2~43.
[2]闫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7.
论文作者:顾文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