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视阈下“新”青年的实践要求与培育路径
傅 康,许屹山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摘 要: 五四风雷,百年激荡;五四精神,永恒传扬。值此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于新时代青年提出了更高的实践要求,对于青年培育者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育人标准。“新”青年要做到三个统一,即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有机统一;理想信念与永久奋斗的有机统一;创新精神与科技报国的有机统一。“新”青年培育者要实现两个统一,即实现关心厚爱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实现尊重规律与积极引领的有机统一。深刻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于激励新时代青年昂首奋进,完善青年培育机制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五四精神;青年新人;实践要求;培育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于“新”青年寄予了深切期许,青年新人要将五四精神作为奋斗的引擎动能,勇做新时代的“排头兵”,与祖国同频同振,与时代同心同向。
一、新”青年的实践要求
五四运动爆发至今已逾百年,五四精神成为一代代中国青年砥砺奋进的强大引擎动能。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面临着长期复杂的重大挑战与考验,新时代青年理应深入学习五四精神的意蕴内涵,完善自我人格,做五四精神的传承者,新时代的担当者。
(一)“新”青年要将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有机统一
首先,“新”青年要拥有家国情怀。家国情怀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与国家共存亡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中华民族战胜强敌、挽救国家危亡的精神之魂。回望五四运动前夕的中国社会,虽然封建帝制走向覆灭,但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依然大行其道,主宰人民命运,无平等之人权、自由之民权可言。而辛亥革命所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劳苦大众所关心的土地问题,未能获得广大农民的应援与支持。军阀野蛮统治,封建陋习肆虐的黑暗现实让众多青年新人愤慨不已,来自士农工商各个行业的爱国主义青年凝心聚力,共同向旧礼教、旧思想、旧社会发起猛烈的进攻,其运动规模之大,参与民众之广震惊中外,并涌现出一批革故鼎新,实践救国的热血爱国青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抨击尊孔复古思想,高举“民主”、“科学”大旗;蔡元培致力于推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为造就具有爱国进步思想的青年提供沃土;鲁迅深感行医把脉之技虽能医治肤体,却难以治愈国人思想之痼疾,愤然弃医从文,提笔著说,写出了《彷徨》《呐喊》《狂人日记》等时代作品,有力地披露了封建旧制度,开辟了新文化传播的新路径。[1]历史画卷中铭刻的爱国青年远远不止这些,还有众多为民族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历史的风尘湮没了五四青年的飒爽英姿,然而凝结在五四青年高贵人格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却隽永不息。它作为一种民族精神,熔铸进了中华史册,融入了国民血液,挥不去、抹不掉、打不垮。身处新时代的青年新人要始终铭记五四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的思想武器、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秉性坚守、更是每一位中华志士仁人的奋斗精神之核心,必须牢牢坚守,矢志不渝地将“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永恒发扬,砥砺传承。[2]
通过海外酒业市场调查,发现美国、澳大利亚、欧州消费市场、消费人群、消费喜好的消费特征,显示出中国白酒走出国门时的问题:如中外饮食习惯、文化差异导致了壁垒;国内外在对待酒类商品的贸易政策、行业标准上的不对等,对中国白酒的普及和国际化造成一定的限制;白酒价格与消费者购买力的不匹配等。因此,本文借助智猪博弈理论,论证出行业引领者的角色应当由政府或行业协会扮演,从国家级、省级层面去共同打开海外白酒市场。同时,依托中国白酒产业“品牌伞”,打好中国白酒的“文化牌”和“标准牌”,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白酒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加速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
其次,“新”青年要拥有人类关怀的大格局。人类关怀是一种博大胸襟的体现,蕴含着共建人类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价值观。当今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凝心聚力共创和谐美好的人类大家庭是全球人民共同的价值诉求,也是新时代青年的职责所在。其一,在文化领域,人类关怀表现为对于多元文化形态的包容与融通,正如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拿西洋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补助西洋文明,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由此可见,新兴文明正是在多元文化价值的交织中衍生、合成的。全球化浪潮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文化的交融也日益密切,新时代青年在坚守本国文化价值的同时,也要尊重他国的文化形态,以更为宽容的姿态和更为开放的精神融入文化发展潮流,一味地否定或排斥外邦文化必然会让自我陷入“孤芳自赏的狭隘境地”。其二,在经济领域,人类关怀蕴含着心系他国人民,积极助力他国发展的互惠、共进意识。中国是一个由羸弱走向昌盛的大国,作为“过来者”的身份,深知唯有秉承包容开放的精神,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才能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在当今一些发达国家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利己主义与强权政治的背景下,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这无疑是振聋发聩的新时代强音。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应当勇担时代使命,将民族复兴梦融入人类共荣梦,秉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宽广胸怀,站在普遍人类的立场上为全球人民谋福利、增福祉,向世界彰显大国责任、大国智慧、大国力量。
最后,“新”青年要将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有机统一。《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情感表征,毋宁说是个体对于共同体的自觉认同。家是个体小的归属,国是个体大的归宿,家与国的兴旺与否同样关乎个人荣辱,新时代青年理应将家国情怀作为个体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引擎,常怀忧国忧民之心、常思兴家建国之道、常念实践报国之志。人类关怀则体现了“和实生物”、“天下大同”的包容情怀,共建人类家园是全球人民共同、共通的朴素愿景,青年新人应当将自我发展融入于人类社会发展潮流,以青春之力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辟更为广阔,更加和谐稳定的世界共荣平台。综上所述,无论是家国同构的博大情怀,还是人类关怀的宽广胸襟,都蕴含着兼济天下的大爱无疆,情牵世界的使命担当,是新时代青年继承民族精神道统的具体体现和自觉追求。
(二)“新”青年要将理想信念与永久奋斗有机统一
最后,“新”青年要将创新精神与科技报国情怀有机统一。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青年群体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直接决定着国家创新创造能力与科技实力的强弱。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取得了不斐的成绩,然而这些科技成果大多数都运用了他国的知识技术,在核心领域我们仍然处在受制于人的被动格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青年人要勇担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使命,刻苦学习创新知识,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力求创新的崭新氛围。同时,青年人要将个体的聪明才智与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相统一,个体的社会价值是在服务社会与人民的担当作为中体现出来的,培养科技报国的大情怀,就要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心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践之中,不负青春韶华,不辱青年使命。
其次,“新”青年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目标,又要有扎根现实永久奋斗的实干精神。《尚书.周书》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第一,青年人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理想信念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无数波澜与挫折。习总书记特别强调“忠实”“实干”等品质,指出广大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坚持和执着,培养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同时也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之上把事情做细、做透、做好。只有全面落实“严、实、细”的工作作风,才能逐步培养踏实肯干的工作品质,在工作中展现卓越的成效。一切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而空谈理想信念的行为是要不得的,也是扎不了根,走不远的。第二,“新”青年要发扬永久奋斗的革命传统。毛主席曾在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指出,“永久奋斗”的价值理念是青年运动的优良革命传统,我们共产党人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传下去”。美好的明天是奋斗出来的,精彩的青春是拼搏出来的,“没有谁能够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奋斗的脚步一旦停下,便会产生精神懈怠的风险。培养永久奋斗的优秀品质,需要在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细微的小事,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青年群体要明白任何理想信念的实现都是一点一滴的努力进取堆砌筑造而成,要踏踏实实着眼于眼前的每一件小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凭借永久奋斗的品质铸就更高的思想境界,为艰苦奋斗创造激涌不竭的精神动能。
由于高压开关柜通常工作于发电厂、变电站或工厂车间等不同场所,因此放电声事件检测的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为此,本文设计实验来验证所提特征的鲁棒性。测试数据为原始数据叠加不同信噪比(0 dB、5 dB、10 dB、15 dB、20 dB、25 dB、30 dB)的噪声。噪声来自于标准噪声库NoiseX-92,主要类型包括白噪声、粉红噪声和工厂噪声。
金牛座在这一年有些懒散,对于一些事情并没有非常用心地去做,以致于发生了一些小失误。但过去的就过去吧,让我们开始元气满满的一年!
首先,青年培育者要给予青年关心与厚爱。第一,关心厚爱表现为主动走近青年、亲近青年、倾听青年,进入青年人的内心世界,做青年群体的“知心人”。青年一代思想开放,思维活跃,善于接纳未知世界,对于尚未开拓的领域充满热情与好奇心。同时,由于青年人实践阅历较浅,心理状态发展不成熟,很难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挫折与失败,青年培育者要放低姿态,倾听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摸清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热情地给予他们关怀与帮助,让青年群体真正能够感受到温暖就在身边,关爱就在眼前。[2]第二,关心厚爱表现为热切关注青年所思、所虑、所盼,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以热心交换青年真心,做青年群体的“热心人”。青年恰逢人生的起步阶段,有广阔无垠的空间供青年人施展才华,往往也面临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既需要青年自身的奋发努力,又离不开青年工作者的热心关怀与热情服务。在青年人面临彷徨无助,踌躇不前时,一个简单肯定的眼神、一句温情脉脉的慰问、一次雪中送炭的帮助都可能成为化解压力、融化坚冰、照亮内心的春日暖阳。时常用温暖的双手抚慰青年人的心灵,就能有效激发他们越挫越勇的青春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敢闯敢拼精神。第三,关心厚爱表现为悉心引导青年,为青年指明奋斗方向,扮演好青年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角色。习近平总书记将青年新人的培养工作比喻成“幼苗需要精心培育”,殷切嘱托青年工作者要时时刻刻为青年校正青春航向,让青年始终走在人间正道上、身在人生正途中。青年一代理想缺位,便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青年一代理想扭曲,便会像脱轨之车驶入歧途。一切迷失方位的表现都会挫伤青年实现远大抱负的动力,桎梏青年开拓理想疆土的脚步。青年工作者是青年人生道路上的航向灯,既要做到换位思考,深刻体悟青年所思所想,为他们驰骋思想开拓浩瀚星宇;又要引领青年走在时代前沿,鼓励他们敞开心胸,大步前行,奔向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
(三)“新”青年要将创新精神与科技报国有机统一
其次,青年培育者要对青年加以严格要求。《孟子.离娄上》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圆规与曲尺,就无法准确地画出方圆之形,离开了规则与尺度,也无法成人生之“方圆”。其一,青年工作者要在学习习惯与工作作风上对青年加以严格要求。青年一代正处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仅要求青年拥有正确的思想理念,更要培养严谨踏实,勤勤恳恳的学习态度和务实肯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青年群体大多数处于从家庭向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同样也是从他律到自律的成长契机,脱离了家庭管制,青年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自我的约束机制,难免会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懈怠甚至放纵,青年工作者要正确地认识到青年所处的特殊人生阶段,给予青年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在发现青年产生思维或行为上的腐化问题时要及时扼制,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加深和蔓延。其二,在严格要求青年的基础上,要做好以身作则的自我表率作用,青年一代自主意识强,具有青春天性中的叛逆本性,外力的规范往往只能达到短期的约束效用,很难在长期范围内作为青年培育的普适准则。与其通过外在的条条框框制约青年的行为习惯,不如率先垂范,达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日常熏陶作用。青年培育者拥有良好的行为作风,便能如丝丝春雨,于无声中滋润青年心田,虽未见其形,却已融入其心,转化为青年自觉的实践。
国家的繁荣强盛与青年一代的担当作为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成长是无数有志青年用鲜血铸就的,中华民族的复兴事业同样也需要勇担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十分重视青年教育工作,把青年培育课题放在事关民族前途与未来的突出位置。青年工作,瞄准的是时代,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要讲话,深入探索青年培育的方式与路径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首先,“新”青年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不能致其远。”习总书记在刻画“新”青年的人格轮廓时特别将“有理想”放在青年人格要素的突出位置。理想与信念不可混为一谈,二者既有共通属性,又有区别之处。信念是主观感情与个人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个体在一定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确定的对于某种目标坚定不移的心理状态和精神意向。信念也可以看做是个体在基础认知之上所构建的信仰和思想观念架构,并能够在人们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提供方向指引。而个体的理想是信念的具体表现,在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理想的内涵和内容是变化发展的。从宏观层面而言,各阶段的理想都服务于终极意志,即信念意志是若干理想的汇集体,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正如习总书记所言:“理想崇高才可以坚定信念;信念坚定才能坚守理想。”[3]回首长征时期,正是红军战士拥有坚不可摧的信念意志,才能产生对抗恶劣环境的巨大力量,创造长征胜利的伟大奇迹。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披荆斩棘,开启了又一段漫漫“长征路”,当前国际形势云谲波诡,我们党和国家外部面临着长期复杂的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国际外交考验,内部某些领域产生了初心丧失问题、脱离群众问题、消极腐败问题,中华儿女更要重拾信念,坚定意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迎难而上,砥砺奋进。新时代青年要深知“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新”青年的理想信念要始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梦想同心同向,共筑共行。青年一代能够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国家昌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便是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便是看得见光芒辉映的晨曦。同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以中华亿万同胞戮力同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基础。青年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前沿阵地的先行者,要有“我将无我”的高尚觉悟,既要将实现个人价值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担当作为之中,又要将理想信念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中,融入服务人民的实践之中。若每一位青年新人能够树立理想信念,凝聚共识并为之艰苦奋斗,那么微小的个人梦就能聚合成庞大的中国梦,个人的微弱力量就能汇聚成坚如磐石的中国力量。
二、“新”青年的培育路径
其次,“新”青年要具有科技报国情怀。科技报国情怀蕴含着以创新知识奉献祖国,以自我力量服务人民的忠诚品质,赤子之心。第一,培养科技报国的大情怀,须先立科技强国之志。回首五四运动时,“科学”是与民主并列的两条主线之一,爱国青年力图通过传播科学知识、建立科学体系、培育科学人才、弘扬科学精神等途径,同落后而顽固的旧势力作斗争,在全民族形成了全面破除旧思想,学习新理论的崭新局面。[5]其中,以竺可桢、赵元任、任鸿隽为代表的中国前沿科学家,率先将“赛”先生传入中国,开辟了科学立国、振兴实业的伟大征程,激发了无数爱国青年科学救国的崇高信念。他们创办的《科学》杂志,以铿锵激昂的语言向国人介绍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效用,驱散了蒙蔽国人心神的雾霭,唤醒了大众麻木愚钝的内心。科学社从步履蹒跚到发展壮大,靠的正是五四学人热忱的科学救国之志。时光荏苒,五四青年奋斗的英姿已然逝去,然而凝结在五四学人身上伟大的自强进取精神与科技报国情怀却深深地融入了国人血脉之中,内化为个体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民族振兴的原生动力。新时代青年是民族新鲜的血液,更应当砥砺传承先辈的高贵人格,并用一生来践行。
(一)实现关心厚爱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
最后,“新”青年要将理想信念与永久奋斗有机统一。一方面,理想信念为个体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当个体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方向上的偏移时,理想能够起到校正航向,指引道路的作用。青年群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生力量,同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应以更高的社会责任感来践行自己的社会价值,将个人价值渗透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浪潮之中。只要将个人梦汇聚到一起就能形成磅礴壮阔的中国梦,就能引导人民群众朝着一个方向共同努力。青年新人作为国家振兴和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更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做敢于搏击风浪的勇者,民族复兴宏伟事业的先行者。另一方面,若空有理想而不具备永久奋斗的求实精神就会陷入盲目自大,好高骛远的囹圄。青年应当既具有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崇高信念,又具有踏实稳重的实干品质;既遵循理想目标的指引,又勤勉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者。奋斗是求实精神的具体内涵体现,青年新人的奋斗是置身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奋斗,伟大的时代呼唤有志的青年,同时正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了青年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青年的奋斗实践还意味着对于劳动本质的回归,新时代的舞台属于青年,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需求,更是追求精神富足、实现自我超越、展现社会价值的需要。唯有将仰望星空的自信力量同永久奋斗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才能彰显“新”青年积极向上的青春力量。
首先,“新”青年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蕴含着敢于冲破旧束缚,建立新体系的尚变意识。当今大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还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劳动者在各生产力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在众多劳动者角色中,创新型人才是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是新兴技术的开发者,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与综合国力水平。新时代青年应当肩负起科技强国的神圣使命,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方位,找准自我定位,孜孜不倦地学习创新理论,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创新知识,开拓新科技。[4]其一,培养创新精神,需先树立创新思维。从客观条件而言,青年新人大多处于创新技术研发的“第一线”,拥有更为广阔的平台用以施展才能;从个体条件而言,青年人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与学习技能,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能够对涌现的新知识、新理念提供新思维、新解读,更应该发挥自我革新的魄力,不拘泥于条条框框的制约,敢于突破藩篱、打破陈规、拨云见日。其二,培养创新精神,需先把握创新方向。这是一个颠覆认知的时代,时至今日,全球科技革命经历了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演变,这意味着未来将是人脑与智能芯片共存的世界,智能机器不仅能够取代人的劳动,甚至能够取代人的自主思维与意识。同时,这又是一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科技的进一步飞跃,自媒体迅速崛起,信息时效性增强,一些有用或无用的知识理论都会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下。青年新人应当增强对于信息源的筛选、辨别能力,紧密关注科技前沿资讯,置身信息海洋中不被冗杂的无用知识所羁绊,刻苦学习创新知识以培养创新性思维,提高创新性能力,以创新理论引领实践活动,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
最后,培育“新”青年要实现关心厚爱与严格要求的有机统一。《周易.蒙》有言:“刚柔节也”。道家哲学所倡导的刚柔并济并不仅仅适用于个体人格的培养,更能作为青年新人的培育法则。青年培育者既要拥有关心厚爱的柔性尺度,又要遵循严格要求的刚性规则。前者有利于保持青年奋斗不息,一往无前的青春天性,后者有助于帮助青年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良好的自我约束机制一旦形成,便能终生受益,提高行动力。青年工作者要在刚柔并济的调和中找到一个平衡支点,以理论引导实践,在实践中反哺和充实理论。
想想看,未来你不需要去学校上学,只要坐在家里戴上VR眼镜,就可以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不会有老师枯燥的讲解让你昏昏欲睡,你可以潜入古墓拜访木乃伊,你可以到罗马斗兽场目睹角斗士的殊死拼搏,你可以在长平战场上体验一回被活埋的滋味……
(二)实现尊重规律与积极引领的有机统一
首先,培育“新”青年要尊重青年成长的普遍规律。第一,从青年个体而言,当代青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具备了解知识、掌握知识、融通知识的基本素养,是锤炼品行修为、进行实践锻炼、塑造价值体系的黄金阶段。青年培育者应当积极为青年新人营造高质量的客观学习环境,为其实现人生抱负提供优沃的成长土壤。第二,更要深化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完善平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在全社会形成积极阳光的大环境,让更多优秀的青年新人能够主动拼搏进取,脱颖而出。第三,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与时代发展方向息息相关,青年人的所思所想或多或少都带有时代的特征。青年培育者应当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其与时代发展潮流同向而行。
其次,培育“新”青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关键时刻做到积极引领。现阶段,新时代青年的价值体系受到世情、国情、互联网舆情的三重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所特有的印记。从世情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伴随着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实力与国际地位,试图采用文化渗透的方式对中国青年群体实施“西化”与“分化”政策,而广大青年新人由于缺乏实践阅历,思辨能力较弱,思维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价值的植入甚至捆绑。青年培育者应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航向标,引导青年学习家文化,国文化,在心中根植家国情结,才能在吸收外邦文化的同时保持思想上的定力和民族向心力;从国情看,我国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转型期,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思想意识,思维模式等上层建筑的演变。尤其是处于时代前沿的青年群体,多元价值观的渗入使得新时代青年人思想呈现变化式、差异式发展。同时,思想解放的大浪潮下,青年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逐渐具有自我的独立思维,对于出现的新事物,新理论有独到的见解。然而,这种初步建立的思维体系和自我解读大多是感性的,往往带有个体尚未成熟的主观认知,青年培育者应当引导青年群体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达到探究事物本质,把握发展规律的终极目的;从舆情看,当下互联网言论环境较为开放,公众能够准确地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态度,其中不乏违规与偏激言论,有极大可能诱发民众的不良情绪,进而威胁网络空间的稳定健康发展。许多青年群体判断能力较弱,对于公众事件缺乏客观而全面的分析,容易人云亦云,青年培育者要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青年人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理、恪守正道,在冗杂的大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思维。
本以为烫伤科的病房里人不多,没想到左右两边的病床上都睡着一个孩子——一个和小棉的年纪相仿,另一个只有七八个月大。
最后,培育“新”青年要做到尊重规律与积极引领的有机统一。其一,遵循青年普遍的成长规律是有效引领的前提,规律这一范畴,反映了事物内部本质的,客观的联系,唯有牢牢把握青年成长过程中所呈现的普遍特征,才能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卓有成效地影响青年、引导青年、改造青年。其二,积极引领是深刻认识和把握规律的重要推手,当青年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做出选择;当青年在工作中取得重要进展时,要予以积极的认可,激发他们继续前行的动能;当青年在工作中犯了错误时,能包容则包容,并把他们拉回正轨,及时弥补思想和行动上的过失。[2]正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青年一代更多需要的是自我独立的空间来认识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青年培育者要做的就是在关键时刻拉一把手,做好“引路人”的工作,有时候简单的引领比言语教导更加深刻,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尹洪炜.“五四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启示[J].陕西社会科学,2017,(05).
[2]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4-30.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9.
[4]梁妍.让五四精神领航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前进方向[J].沈阳干部学刊,2018,(05).
[5]肖建国.“五四精神”嵌入“新”青年培养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9,(02).
The Practice Requirements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for the New You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iri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FU Kang, XU Yi-shan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Anhui 243002, China)
Abstract :May 4th Movement, a historical change point, remains its influence for a century. Meanwhile, the spirit of May 4th Movement has been spread far and wide.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delivered an important speech on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putting forward higher practical requirements for the youth in the new era and a more comprehensive cultivation standard for educators. Three “unification” need to be accomplished by the new youth: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human care,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and permanent struggle, as well as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the innovation spirit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ributions to the country; Two “unification” need to be accomplished by educators: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care and strict demands,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rules and positive leading. Learning President Xi’s speech spirit deeply has a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ncouraging the youth in the new era to make progress and improving the cultivation system of youth.
Key words :Spirit of the May 4th Movement; Young newcomers; practical requirements; cultivation path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8(2019)10-0039-05
收稿日期: 20198-06-19
作者简介: 傅康(1996-),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与机制研究。许屹山(1978-),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安徽省社科基金项目(SK2018A0063);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重点支持计划项目(gxyqZD2016061)
(责任编辑 李 维)
标签:五四精神论文; 青年新人论文; 实践要求论文; 培育路径论文; 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