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亚太经济合作_世界经济论文

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亚太经济合作_世界经济论文

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经济论文,经济合作论文,亚太论文,区域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50年代出现的新现象,80年代兴起,90年代已形成为全球趋势。预计到2020——2030年,一个集团化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将基本形成,这将是世界秩序的一次重大调整,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区域集团化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当代世界经济集团化多极化的格局及其基本特征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的构成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态势。50年代至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世界经济正朝着三个三极格局的态势发展:(1)以社会制度和经济体系为标志划分。世界经济格局,特别是60年代以来,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3种类型的社会经济和国家构成的三极格局。 这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基本格局。(2)以世界经济中资本主义体系为标志划分。世界经济格局,特别是70年代以来,是由美国、日本和欧共体3 个国家和国家集团构成的三极格局。这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核心格局。(3)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为标志划分。世界经济格局,特别是80 年代以来,则是正在形成中的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三大区域集团的三极格局。这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主体格局。

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相继出现的这种3 个三极交错结构的格局,显示了世界经济体制进入了集团化和多极化格局的新时代。这是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秩序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当代世界经济集团化和多极化格局条件下,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和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不断加强,同时矛盾和利益同在,竞争和合作并存,而国际协调的成败,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冲突和合作,停滞和发展,也制约着各国经济的兴衰。这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

二、区域集团化发展概况和三大区域集团

(一)发展概况

自1958年1月欧共体诞生以来, 在国际分工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兴起,进入90年代,其发展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在世界各地区,或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拟议建立的各种类型、各种层次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贸集团或经济合作组织约有三四十个,参加的国家有140 多个,遍布全球。但在这些区域经济集团和组织中,若以它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则是正在形成中的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区域集团。因为这三大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同时,这三大区域集团不仅发展迅速,而且经济实力也大体相当,是制约和影响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主体集团。

(二)三大区域集团的发展和趋势

1.欧洲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趋势。欧洲是资本主义的故乡,是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区域集团化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1958年1月成立了由法国、原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 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73年有英国、爱尔兰和丹麦,1981 年有希腊,1986年有西班牙和葡萄牙,1995年有瑞典、芬兰和奥地利先后加入,现有15个成员国。欧共体经过近40年的发展,为欧洲地区集团化奠定了基础。因此,近年来,欧共体采取种种措施,加快欧共体统一大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以及欧洲经济区的建设,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统一大市场已于1993年1月正式建立,由17国组成的欧洲经济区也于1994 年1 月正式成立。当前,欧共体正加紧实施《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争取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建立统一的欧洲银行,发行单一的欧洲货币(欧元),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并在此基础上推进欧洲政治和经济联盟的建设和发展。为此,1995年以来,欧共体加紧推行“东进”中东欧和“南下”地中海的扩展战略。尽管在走向欧共体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经济联盟的道路坎坷不平,但在实施这些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重大措施和行动,都基本上按期实现了。预计欧洲区域集团化有可能在21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基本实现。

2.北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和趋势。80年代以来,以《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为契机的北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美国和加拿大于1987年10月正式签订《美加自由贸易协定》,1989年1月1日生效和实施。紧接着 1991年5月,美国、 加拿大和墨西哥又举行关于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正式谈判,于1992年8月12日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 日生效和实施。该协定规定在15年内逐步建成北美自由贸易区,旨在消除彼此间的关税壁垒,以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到2009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各项内空将全部得到实现。近年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仅正在扩大其成员国,而且在1994年底的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西半球的34个国家的领导人,一致同意用10年时间将目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为美洲自由贸易区,即到2005年建成美洲经贸集团。

3.亚太经合组织和亚太区域集团化前景。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惊人。继日本之后,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台湾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此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呈加速趋势。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方针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世人所瞩目。据亚洲开发银行有关资料,从70年代到90年代,东亚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8%, 远远超过发达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3%的增长水平, 也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整体年均增长率4.3%的增长水平。随着亚太经济的快速发展, 客观上要求开展和加强亚太经济合作。因为70年代以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是在推行开放经济模式条件下取得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区内贸易大幅度增长。1980年,亚洲各国间的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25%,1992年上升到45%。预计到2000年,亚洲区内贸易将占其贸易总额的70%。同时80年代以后,日本对外贸易的60%是在亚太地区。二是区内投资大幅度增长。从1990年起,东亚境内投资超过了境外,1992年境内投资比1991年增加了两倍以上,占投资总额的60%。1985年,日本向亚洲累计投资额为195亿美元,1992年增长到600亿美元。目前,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在所有外来投资总额中已占50%。亚洲“四小”对区内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这两方面都表明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意味着区域内部资源跨国界或跨地区配置发展迅速,它使国民再生产过程向着区域再生产过程和国际再生产过程发展,从而要求在区域范围内和国际范围内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组织生产和经营,要求区域内有关国家和地区实行和加强经济合作。这是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此外,80年代以来,以欧共体为基础的欧盟正在发展和形成之中,以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为起点的北美区域集团化也在加快建设。相比之下,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进程则显得缓慢,并与近10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不相协调。在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如果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进程长期落后于欧洲和北美地区,那么,必将对亚太地区国家,特别是对地处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推动和加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适应世界经济集团化和多极化的潮流,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本地区在国际竞争中的抗衡能力,则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这是促进亚太经济合作的外部原因。

在上述内部和外部原因的推动下,亚太地区主要发达国家以及韩国和东盟6国的外交、经贸部长于1989年11月聚会堪培拉,讨论如何加强 这一地区的经济合作。以此为标志,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宣告成立。所以,亚太经合组织是一个官方性质的论坛。此后,特别是自1993年11月在西雅图会议上确定亚太经济共同体的理想以后(虽然当时对此颇有分歧),1994年11月在茂物会议上确定了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具体目标,1995年11月在大阪会议上通过的《行动议程》和《大阪宣言》,则是把西雅图理想和茂物目标付诸于行动阶段,从而空前加快了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样,亚太经合组织不仅已经成为亚太经济发展和合作最具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核心组织,而且它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和一般的论坛,而是一个“具有实质内容的论坛”。也就是说,亚太经合组织实际上已在被悄悄地、微妙地推向某种机制化的组织,或者说是推向一个无集团名义的区域集团化的方向发展。

4.三大区域组织的基本经济情况。从下表中可以看出,在当代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中,欧洲经济区、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主体三极,因为它们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进出口贸易也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左右,同时,它们还是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它们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预计到2020年或2030年,欧洲联盟、美洲自由贸易区和亚太地区之间的经济实力将会达到势均力敌的地步,“三极鼎立”的态势很可能形成。欧洲、北美、亚太地区基本经济指标|名称

年份 成员数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进口额

出口额|(亿人)

(亿美元)(亿美元) (亿美元)|欧洲经济区①1994173.72 75010

16759

16159|北美自由贸易区②1994 33.68 6770071506420|亚洲太平洋地区③1990 13 16.70 4678073017812

资料来源:①②《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4年。③根据1993年《日本经济企划厅》有关资料计算。只含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文莱、澳大利亚、新西兰13个国家和地区。

三、90年代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9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体制瓦解和冷战结束,在现代高科技突飞猛进和世界经济由衰退转入复苏,特别是一些区域和次区域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显著特点。主要有:(1)快速发展。如前所述, 这不仅表现在区域集团化在全球迅速扩展,尤其表现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大最重要的三大区域组织——欧洲、北美和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的进展迅速。(2)遍布全球。90年代以来, 在全球各大洲各地区兴起的区域性或次区域性的经贸集团或经济合作组织,可谓雨后春笋,遍布全球。区域集团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显著特征。一个制约和影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欧洲、北美和亚太三极格局的态势正在形成之中。(3)南北联手。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于1992年底正式签署、1994 年初建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标志着南北联手共组经济集团,以求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亚太经合组织,自1993年以来,经过西雅图、茂物和大阪会议的推动,亚太经合组织中南北经济合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拉美发展中国家在加强本地区合作的同时,越来越感到“穷加穷”的合作方式存在不足,重视发展与北美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搞“穷加富”的联盟,借助发达国家在技术、资金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发展本地区经济。(4)次区域合作。区域集团化进程中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现象,首先是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中出现的,并获得了较快发展,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有“东盟”和近年来兴起的“亚洲经济三角区”。90年代初,拉美国家亦提出“从小地区一体化起步”的方针,即在建立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拉美地区,乃至全美地区的一体化。(5)跨区域合作。从全球范围看,在当今世界集团化和三大区域集团发展进程中,在欧洲和北美之间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美和亚洲之间有亚太经合组织这样广泛的对话的场所,而1995年9 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东亚和欧洲经济首脑会议”,则是要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建立起迄今未有的对话的场所,并且这三大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经济区中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还通过各种形式交错地参与相关的经济合作区。这些对话渠道和交错参与合作区,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可以推动相互进入对方市场,从而可以促进三极之间和次区域之间的跨区域经济合作,并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

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上述特点和趋势,是由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和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决定的。首先是现代高科技进步基础上的国际水平分工深入发展的结果。在当代产品国际专业化、零部件国际专业化和工艺国际专业化的国际水平分工深化的条件下,各国的国民再生产过程日益向着国际再生产过程和区域再生产过程的方向发展,从而要求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和区域内合理流动和配置,要求各国和地区协调它们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政策。但由于国际水平分工有一个发展过程,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水平分工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会呈现出差别性和阶段性。这样,一般说来,水平分工相近、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而又相邻的国家或地区,为了协调它们之间的资源配置,进行合作与交流,发展经济,谋求共同利益而联合起来组成经济集团或经济合作区。这是近年来区域集团化快速发展,不断涌现,遍布全球的根本原因。其次,进入9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推行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方针,加快与国际经济体制的接轨,它们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深化和强化。这是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中南北联手,共谋发展的主要原因。再次,随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亚洲经济的勃兴,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向亚洲转移。19世纪是欧洲时代,20世纪是北美时代,下个世纪将是亚洲时代。因此,欧洲和北美都在加速接近亚洲。于是,一个横跨欧美亚地区的经济三角地区初露端倪。这就造成了当代世界经济多极格局中的主体——欧洲、北美和亚太三极之间在竞争中求合作的跨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四、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及中国的作用

(一)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特点

亚太地区存在着开展和加强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和有利条件,特别是东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在不断增强,近年来,外交上的某些突破为本地区的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亚太经济合作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3 个方面:一是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差异性很大,制约着按照同一目标体系来加强地区合作,造成各国(地区)在政策协调上的难度较大;二是亚太经济合作圈的核心国难以确立,同时美日争夺亚太经合主导权的斗争也成为亚太经济合作进程中的严重障碍;三是亚太地区各国和各地区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情况比较复杂,至今还存在着一些“热点”问题。这就决定了亚太地区走向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是:“分阶段发展”,即在本地区首先建立若干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整个区域经济集团。因为次经济区内各国和地区不仅地理相邻,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也大体相当,经济交流程度较高,相互依赖程度较强,经济利益比较一致,政策协调比较容易,因而有较坚实的合作基础和要求。

(二)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如上所述,亚太经合组织是在既有有利条件又存在不利因素的复杂的背景下走上区域经济合作的,这就决定了它将是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中一种新型的集团化模式。关于亚太经合组织今后的发展和演变,江泽民主席曾指出:它应该成为具有鲜明亚太地区特色的经济合作组织,既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又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既以自主自愿行动为基础,又有经过适当协调的集体行动;既努力寻求共同利益,又尊重不同成员的各自利益;既对区域内开放,又对区域外开放。由于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发展水平差异性很大,存在着多样性,分歧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但寻求共同利益和加强经济合作却是主旋律。而在发展亚太经济合作和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则处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这从下述两点可以看出:(1)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人口共20多亿,生产总值和贸易额占世界总额的50%和40%,而中国76%的对外贸易是在亚太地区进行,93%的外资来源于这一地区。(2)可以因势利导,使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同中国接轨,促进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因此,中国对亚太经合组织应采取积极的态度。

第二,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重要。这从下述3点可以看出:(1)中国是推动亚太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中国是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广大市场和投资场所,其经济潜力十分巨大。可以断言,随着中国改革和开放的扩大和深化,中国对推动亚太经济发展和合作的作用会越来越大。(2)中国在亚太经济合作中具有向东西双方扩散的效应。从整体亚太经济圈看,太平洋东岸的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发达程度均远远高于西岸,从亚洲地区来看,亚洲东部的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配置和市场成熟程度也都大大高于西部,而亚太和亚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国际调整和转移,都会经历一个由东向西的更替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亚太经济合作效应由东向西和由西向东双向扩散的过程。而这种双向扩散必然要经过中国大部地区,因而中国会直接影响亚太经济合作效应的扩散进程。(3)中国在亚太次经济合作区的重要地位对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如前所述,由于亚太经济合作走向集团化的道路是“分阶段发展”,即在次区域经济集团基础上逐步推进亚太地区走向区域集团化的进程。从亚洲地区来看,首先应建立4 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即东盟经济合作区、南中国海经济合作区、东中国海经济合作区和东北亚经济合作区。在这4 个次经济合作区中,中国是其中3 个次区域合作区的主要参与者。这样,通过中国参与的3 个次经济合作区的有关省区贯彻中央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对亚太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和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在亚太地区走向区域集团化进程中的这种特殊作用,也是其他成员所不及的。

综上所述,中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特别是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及其向着集团化演变的趋势,应采取积极参与的战略和方针。

标签:;  ;  ;  ;  ;  

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亚太经济合作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