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自媒体时代中的网络舆论监督
杨阿圆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中不断衍生出一批又一批的自媒体用户,形成一个宽广的舆论空间,这些舆论有其积极影响但也一定会伴随着消极影响,在争取平等话语权的同时又会有舆论场混乱的局面出现。因此本文试探讨在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中,网络舆论出现的问题以及监督和引导。
关键词: 自媒体;网络;舆论;监督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报纸,广播,电视已不再是人们心中唯一获取外界信息的媒体平台了,手机使用功能日趋完善,微博微信成为国内社交龙头软件,在这些软件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账户,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评论,针对热点事件会集中表达看法,这些意见和看法集中在一起形成了舆论。面对网络所带来的及时,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很容易将新闻发酵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事件,此类事件的发生开始引起学者们对网络舆论传播研究的热潮。但在网民获得话语权带来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人肉搜索”“道德绑架”恶性评论等网络暴力浮出水面。网络舆论带来的职能和问题,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网络环境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所以应当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以便其今后能更好地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大肠癌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及综合护理干预,能缩短患者进食及排气时间,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对患者愈合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一、舆论的定义
关于舆论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综合,具有相对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李良荣认为,“舆论是特定的时间空间里人们对于特定问题所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虽然学者们看法不相统一,但总体上都是围绕着“公众”“意见”“事件”这三个部分,这就是舆论形成的基本要素即:舆论的主体-便是发表意见的人们即公众;舆论的客体即发表的意见总和;舆论的载体即事件本身。但是具备着三个要素,简单的事件也不一定可以形成舆论,舆论不是将公众对议题的看法进行简单的叠加总和,而是经过了一定的交流,碰撞,整合,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
二、网络舆论
网络舆论的定义指公民在网络空间里,针对一件或多个事件,这里的事件一般是公共事务,并且在传播力上具有一定的规模,通过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或者其他方式。形成网络空间里特有的舆论形式。网络舆论对比普通的舆论来说具有一些特性。
(一)网络便捷性
舆论在网络空间中的生成,因为其平台的特殊性,会伴随着网络的特征存在。首先网络中的信息并不会因为地域的因素产生阻碍,信息在发布的时候,可以瞬时传递到对方的媒介上,无论信息接收方身处那个地域。其次在时间方面来说,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也是及时迅速的,双方信息的接收时间间隔很短,甚至是秒达,这些都正是网络信息的特点,同时也是网络舆论形成的特点。
(二)舆论主体匿名性
尼葛洛庞帝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节点分布在网络这个空间里,网络的隐蔽性、信息传播的快速性等等,给网民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信息的接收和发布,也这个是因为这样网民在发布信息的时候不会受事件本身的环境影响,也不受任何言论限制,舆论的形成也没有任何限制性。从而,网民,舆论主体的整体非理性化也非常的明显。这也是网络舆论的重要特点即内容的复杂性以及舆论主体的非理性性。
(三)舆论形成快速性
我国舆论监督一词从梁启超在1902年《敬告同业者诸君》中提到的“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开始,“报馆监督”便含有一些关于西方的社会政治文化观念,它似乎是中国历史上的监察和西方民主理念的糅合。再到新中国国成立前后的“报刊批评”在这个时期,新闻媒介是党的喉舌,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在1945年的《解放日报》社论中提出“报纸应当成为自我批评的武器”在人民群众中,特别是报纸刊物上展开对于我们工作中一切错误和缺点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舆论监督的意义由此演变成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利用报纸批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在这种语境在邓小平在十三大政治报告中首次将“报刊批评”换成了“舆论监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时期,我国的媒介在“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理念下,要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的争取受众。舆论监督处于一种党管媒体和职业本身的统一中,并在一定的媒介环境中不断改变曾经的话语实践。在现在网络时代,舆论监督正在经历“话语权分化”从政治话语权开始转变为经济,文化,社会等话语权,网络时代的舆论监督也向我们提出了如何重构政府和传媒之间关系的紧迫话题。同时它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意义:第一、舆论的主体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是由传统新闻媒体利用媒介在扮演着,在这种情况下舆论监督基本等同于媒介监督,所以现在网络舆论监督将舆论的主体——社会公众重新拉回本位,公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形成舆论从而影响事件的发生。第二、有了上述的公众可以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之后,公众可以进一步利用网络对国家事务,社会事件或者个人行为等发表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社会的发展起着监督和制约的作用,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体现了我国民主化与法制化的程度。
围绕“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总目标,5个村均制定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确立建设任务,排出了2018—2019年的具体建设项目。2018年8月,首批省级试点丹徒区世业镇3个村庄25个项目全部启动。
(三)内容复杂性
网络舆论因其形成的空间特性,不像普通舆论是发生在真实场景中,因而,舆论的形成是具有开放性,舆论的形成主体之间的讨论也是在公开的场合,之间是开放的场景,但是网络舆论,每个人都是散布在网络空间的每一个节点上,因为时间的发生,主体之间开始通过网络发布消息,进而汇聚成舆论。也就是说,主体之间并没有之间面对面式的交流,而是通过网络,通过个人面前的媒介进行发生,舆论主体之间并没有真的照面,因此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三、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含义
由于网络大环境,门槛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而网民的教育水平,媒介素养高低不同,这势必会造成网络舆论质量的层次不齐。特别是在“人肉搜索”兴起之后,更是让一些失控的网民滥用权力,挖人隐私并擅自公开在网络上,对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人身伤害,甚至诱发悲剧。
(二)舆论监督的历史演变
普通舆论在形成过程中因为受到真实环境中如前文所述的地域、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因此形成的过程回比较慢,通常情况下会经过一定的沉淀时间。但是网络舆论在现在的环境下,尤其是新媒体环境下,微博、微信的出现后,群众有了更明显的舆论场所,因此网络舆论的形成打破了时空限制,加速了沉淀时间。通常是在事件发生后的十分钟内,就会有新闻报道,进而开始有讨论的声音,引起众多网民参与。从而使的网络舆论的形成。
企业管理系毕业的高材生莫高是这样解释的:企业与员工之间无所谓忠诚与否,重要的是能否彼此满足。男女之间,也是如此。他的话让青春单纯的楚墨赏了他一记狠狠的耳光,那记耳光让莫高终生难忘。
四、我国网络舆论监督中的新问题
虽然在上文提到了一些关于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和意义,它的确对社会起到促进作用,但事物的发展必然是有两面性,有积极影响同时自然也会带伴随一些问题出现。
(一)法律约束力不足管理方式出现问题
在试验时期内,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变化如图1a所示,总辐射变化如图1b所示。2015年11月份连续寡日照天气下温室的平均温度为13.44 ℃,平均湿度为94.67%,日均总辐射量为2.38 MJ/m2/d,均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
波特认为衡量一致性重要的是知识内容和深度这两个维度,他吸收并重新整理韦伯的理论,建构了“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的分析模式,即SEC分析模式.
(二)网民素质参差不齐
舆论监督的含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在广义上是指公民运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形成的社会舆论对国家政府或者其他组织人员进行检察和督促。狭义是指新闻的舆论监督,即普通大众和新闻媒体通过媒介对社会组织在公共领域的一些公共事务进行公开的提出建议,评论、指控等手段,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的一些不当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三)舆论代替司法
网络的便捷性、快速性、及时性提升了信息透明度和意见表达的多元化。媒介审判也逐渐成为影响司法公正的消极力量。2011年“药家鑫”案件,从最初的普通刑事案件到在网上舆论发酵,网民一度陷在一边倒的呼吁处死药家鑫的狂欢当中,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力当时的审判结果。再到近几年于欢案中舆论将此事件推向风口浪尖,最终不得不进行二审,并最终获得减刑。这些都是舆论代替司法的结果,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一方面他为我国司法增添了人道主义色彩,另一方面也在影响司法的公正性。
我国的舆论控制主要在把关和制造主流意见两个方面,这在传统媒体盛行时代可以很好地控制舆论,但是在现在的网络时代,舆论从源头开始就进入了无序性状态,公众畅所欲言,政府的舆论引导能力减弱,而且在信息上缺乏严格意义的把关人,网络的匿名性给一些网民带去了安全感,他们可以随意发表言论,随之而来的就是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频发。这些问题很难从源头上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办法也已经不再适用。
五、网络舆论监督的引导策略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我们一直在试图维护和谐友好的网络环境,适当的引导策略也会为此营造更好的环境。
(一)增强网络素质教育
作为舆论的主体本身,应当有足够的媒介素养和文化背景才能对热点事件理性探讨,因此,应当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展网络素质教育。网民自身也应该自律,自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内部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来调节行为,网络世界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不能到了网络上就变成了法外之地,我们仍就要规范行为,注重增强法律意识,不做对他人社会国家有害的事。
(二)政府加强监督管理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的控制主要集中在政府和媒体手上,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控制舆论,基本不会出现网络暴力的现象,但在现在自媒体时代政府的管控往往在事态已经严重,在社会上形成了影响力之后才介入,这势必会影响政府的形象,随着舆论对现实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政府应当开始正视网络舆论的监管。
(三)传统媒体进军网络
传统媒体凭借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拥有更专业,素质更高的记者和编辑,在信息的把关上比自媒体更有权威性,这正是传统媒体的优势。并且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事件发生后应当迅速调查,进行深度调查,追踪报道,确保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为网络信息提供标杆,为舆论提供正确的空间。因此,凭借这些优势,传统媒体在自媒体领域可以努力探索,为引导正确的网络舆论做出努力。
六、结语
网络舆论监督是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平等的重要推动力,是网络监督的基础和目的。但是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问题很多,对其的监管和引导需要更多高素养的公众参与,更严格的监管手段,以及学者们的思考和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各阶层的努力下,营造出一个严肃活泼又不失公正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吴建华,班生.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25 (03):59-62.
[3]权辉蓉.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点[J].青年记者,2007 (20):81.
[4]吴果中,尹志伟.中国舆论监督话语生产的历史演变[J].国际新闻界,2010 (03):81-8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