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阔步迈向信息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世纪之交,全球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为我国带来了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提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志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样也离不开信息化。”他们从战略高度,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逐步实施
金桥工程建成卫星站70个,主干网覆盖30个大中城市。金卡工程的12个试点城市全部实现了同城跨行的自动取款机联网,全国电子联行系统每天处理5万多笔业务,金额达800亿至1000亿元,每天为国家增加可使用资金500亿元。金税工程稽核系统投入运行,据不完全统计,3年多来查出利用假发票违法违纪案件3万多起,追缴税款1.5亿元。金关工程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四个应用系统,提高了对外经济贸易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这几项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提出的信息化工程,对国家加强金融、财税、外贸的宏观调控发挥着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向各领域渗透
目前,电子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正在从单项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网络化应用发展,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八五”期间,电子技术推广应用共完成8000多项,资金投入产出比为1∶5。全国约有50%的自来水公司采用了计算机控制技术,每年节水挽回的损失相当于35亿元,可投资建设44个水厂。有色金属行业80%的铝电解槽实现了计算机控制,每年可节电1.2亿千瓦时。农业信息网已在十几个省市、200多个县推广应用,收到良好效果。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实现了国际联网,使计算机互联网成为了解与交流科教信息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社和新华通讯社等主要新闻机构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把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成就传向全世界。
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
信息化促进了通信产业的发展。从1993年到1998年,程控交换机由1978万门增加到1.2亿门,电话普及率由2.2%提高到10%。1998年邮电业务量增长25.4%,邮电业务量达到2295亿元。
信息化扩大了电子信息产业市场空间。1993年以来,计算机产品、通信产品、软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以50%、40%和35%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达到3100亿元。
信息化推动了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从1993年到1998年,广播覆盖率从76%提高到88.6%,电视覆盖率从82%提高到89%,有线电视入户数已达到8000万户以上。
我国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国家信息化建设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了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标准等六个要素在内的国家信息化体系,提出了我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二十四字指导方针。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第一步,到2000年,形成一定规模和初步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第二步,到2010年,建立起健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先进的国家信息化体系。
目前,我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如:大力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资源上网,促进信息资源网络化、社会化和商品化;加强国家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积极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并逐步促进其相互融合;以信息化建设带动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加快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的建设,已经启动的“金”字工程、财税金贸联网工程等,都是国家急需的跨部门、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必须集中力量,抓紧抓好;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公众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息;加快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特别是农业、工业、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政府决策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科技和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提高科技教育水平,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研究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社会信息行为,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