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核心培养一再被提及,初中语文这个兼顾文化气质和工具作用的综合类学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语文核心素养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素质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并将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和传播开来。中国有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历史是文化的沉淀,深藏我国文化的精髓。学生是新时代的未来,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是民族振兴的肩负者,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引言
当代中学生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方面会出现西化或者波动的情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提高,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要义。不仅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对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具有一定的帮助。除此之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其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和语文成绩的提高。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遵循的原则
1、符合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切不可盲目选择。选择传统文化资源应遵循针对性原则,根据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渗透传统文化,尽可能让学生全面接受。如此才能使知识传授与文化传承二者统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
2、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不能脱离教学目标,应科学合理分析,并选择适合的传统文化资源,这样才能促进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3、发挥传统文化正能量。任何一种文化都有精华也有糟粕,传统文化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应遵循去伪存真的精神,选出传统文化中正能量元素,过滤掉一些守旧的思想,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当前初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提升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知识来进行引导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性格特征,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当中掌握更好的学习习惯和基础。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普遍地存在,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大量的进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在课堂当中产生过多的压力,无法提起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心理。教师要针对传统教学的这一问题,进行创新和改革,使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传统文化渗透的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分析
1、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经典作品,尤其是对于课文中经典作品的拓展阅读需要仔细研究。学生通过阅读我国优秀的诗歌可以更加清晰完整地了解我国文学艺术形式的深刻内涵,通过阅读我国优秀的文学小说经典可以深入地理解文学艺术形式的时代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掌握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情感,还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时代内涵。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将课堂教学实际和经典文学作品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文学修养以及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2、课上增加传统文化介绍环节。语文学科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增加介绍传统文化的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课前的五分钟时间开展传统文化介绍,设置这样的环节能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思考与总结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相应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全体学生文化底蕴的效果。比如,在介绍传统文化时,有一位学生讲解的是洛阳的龙门石窟,学生在演讲前期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发展史、文化内涵、宗教特点等,就算是其他同学提问也能对答如流。在这个环节中,全体学生对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有全面的了解。
3、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渗透要结合特色文化。中国有很多习俗和节日都是与传统文化有关。这些传统习俗和节日为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机会和突破口。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尚处在对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兴趣的阶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传统节日和当地风俗习惯为媒介,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点。语文教学可以将实际的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纪念诗人屈原。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他有什么事迹?为什么要通过这样的形式纪念他?这些问题就会引出屈原投江的背景,让学生们知道屈原所代表的是传统文化中忠君爱国的形象。教材中《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社戏》等,都可以由当地的习俗或传统节日为吸引学生学习的点。以《社戏》为例,如果学生与鲁迅同乡,教师可让学生从当地戏剧为出发点主动了解庙戏的出现和祭祖文化。这样,教师在做知识的讲解时,学生的注意点自然而然由课文内容本身转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上。在进行课下活动拓展时,教师也可安排有关社戏的调研活动,加深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4、革新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及方法。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要具有探索精神,注重创新和改革,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科学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积极的尝试,敢于运用传统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区域化学习,使学生的兴趣能够让教师点燃,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不要一直进行灌输,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趣味性的品读探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力度。
5、引导学生鉴赏经典作品。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积极引导学生鉴赏经典的中华文化作品。经典作品中承载着太多的精神文化内涵,学生学习并且逐步增加对经典文化作品的鉴赏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真正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感情,发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比如,教师在教学《教学相长》这一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时,先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诵读并鉴赏文章的精神内涵,最后教师再为学生系统讲解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
6、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学氛围。教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积累,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还应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让学生不断接触并运用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世说新语〉二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先阅读《世说新语》,这属于笔记小说,但是蕴含了大量传统文化优秀的东西,又比较浅显易懂,十分适合初中生阅读。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世说新语》时,无形之中就为学生营造了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积极交流,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由于初中生是塑造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性格特点,在语文课堂当中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埋藏于心,真正地让学生起到传承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能得到提升。教师要积极地开拓思路,引导学生更好地接受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走出世界。
参考文献
[1]王虹.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汉字文化,2018(15).
论文作者:邓萍萍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论文; 屈原论文; 语文论文; 传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