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杰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学区 741506
摘 要:应用题向来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于是老师们想尽办法让学生会解应用题,以至于演变到最后形成一种“题海战术”,将应用题分门别类,分为“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等,归纳出每一类应用题的解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解决
一、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
在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新课标中对总体目标作进一步的细化,分为四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其中对于解决问题目标的具体要求如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由以上“应用题”和“解决问题”内容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不同:
1.《标准》避免了传统的“应用题”的提法,这不仅仅是一种称呼的改变,而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应用题”向来是小学数学中的难点和重点,于是老师们想尽办法让学生会解“应用题”,以至于演变到最后形成一种“题海战术”,将“应用题”分门别类,分为“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等,归纳出每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再辅以同类型的大量习题帮助同学掌握这种解法,而当学生真正面对实际问题时,并不是这样如此单一的一种类型的问题,曾经的熟练掌握现如今依然是一筹莫展。《标准》不再说“应用题”,而是将“应用题”背后所隐藏的“解决问题”提到台面上。
2.《标准》中对“应用问题”作了更具体的要求,避免了单一化的模式。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断(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二、 基于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课改之前的老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比较强调解题策略,于是对应用题强调分类,一般将应用题分为两类: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在传统的教材中关于应用题还有一种题型——自编应用题,如看图画和实物编题、给应用题补缺少的条件和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编题。课改之后的新教材,从第四册开始呈现“解决问题”专题,主要安排在每册教材重要知识点之后,“解决问题”专题以例题、课堂活动和习题三种形式呈现,例题通常配有相对应的插图,用对话和图示的形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堂活动作为例题的延伸,用活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修订之前的练习中的习题,大多数是前面的例题所没有涉及到的,编者认为解决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操练,而是对一个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因此,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非常规问题,引发思考,经过实践检验,这样的编写目的带来的反应是负面的,后面再详细分板。修订之后的新教材,让练习和课堂活动的风格更趋向于一致。比较新老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与“应用题”之后,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
1.老教材注重对“应用题”的分类,新教材则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抛弃了传统分类的思想。将“应用题”分类的思想继承于中国的传统数学,从《九章算术》开始,历代的数学都对应用问题采用了分类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原本是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善于思考总结的优秀品质,然而到了近代,这种分类的思想反而成为一种枷锁,在传统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观念指引下,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应用题”的解法而对学生施以大量的习题,甚至出现先记忆后理解的方式来解答应用题的模式。现如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复杂的世界,现代人所面对的问题也不再仅仅是某个简单的问题,会解答简单的“行程问题”就能解决真实生活面对的问题吗?还需要考虑汽油的燃烧速度,以及机器的磨损等一系列问题。破除传统的对“应用题”的分类模式,是现代教材一个大胆的尝试,只是老师们在应用教材的时候,要有一个正确的数学观作为指导,数学是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和手段。
2.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更接近现代生活。老教材中的“应用题”给出的条件往往是恰到好处,不多不少,有不少“应用题”具有明显的人为编制的痕迹,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训练的纯粹是学生的一种计算技能,而不是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思考与建议
1.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对于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校本培训,要落到实处,着眼于老师感到困惑的地方,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在“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们有些想法希望实施,可是困惑于时间的限制,对于这一点需给予解释,教学进度的要求是看一个阶段而不局限于具体一节课。
2.完善评价机制。从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彻底走出来,让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为最终目标,迫在眉睫的是要完善当前的评价机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不要只局限在书面上的一些文字题,将实际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与运用解决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将这样“三位一体”的评价方式不仅用于平时的教学中,更用在考试中。
论文作者:马国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应用题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教材论文; 解法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传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