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_农业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_农业论文

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进步论文,增长方式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科技进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面向本世纪末和2010年,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确立提高科技含量的总体目标和战略重点,并提出基本对策,为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农业由传统的粗放、低效型生产向现代的集约型和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做出新的贡献。

重要贡献

我国政府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农业的发展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终还是科技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长足发展,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初步统计,1978—1994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认的农业科技成果3.2万公顷,其中受到国家、部门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4185项。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估算,科技进步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五五”时期(1976—1980年)为27%,“六五”时期(1981—1985年)为35%,“七五”时期(1986—1990年),由于农业物质投入猛增、突破性科技成果较少等,科技进步贡献率下降到30%左右。到了“八五”时期前四年(1991—199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30%—35%,其中对种植业生产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对畜牧业和渔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2%和45%。

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贡献,主要可概括以下方面:

——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技术的突破,显著地提高了农作物和畜禽的生产性能。我国从1949—1993年共培育出新品种、新组合5000多个,使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更换3—5次,每次更换一般增产10%—20%,并使品质、抗性得到改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2.3亿亩。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1亿亩。粮棉等作物良种覆盖率达80%—90%。

继培育肉脂兼用猪新品种之后,80年代又培育出商品瘦肉猪新品系,瘦肉率高达63%,料肉比由5∶1降至3∶1。培育出的肉鸡、蛋鸡系列新品系和中国黑白花奶牛、中国美利奴羊等,良种覆盖率达60%以上。

——改进田间管理技术和饲养管理方法,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产出率。通过增施化肥和改进施肥技术,配方施肥已占粮食播种面积的近1/3,一般比传统粗放施肥增产8%—15%,有的在20%以上。改进灌溉技术,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已达5000多万亩,可提高水利用率30%—40%,降低能耗50%,增产粮食20%—30%以上。喷灌、滴灌发展很快,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改进畜禽饲养管理方法,推广良种良法配套集约化饲养技术,可使畜禽生产大幅度提高。利用草地资源,种草养畜,在南方条件下可实现2—3亩地1只羊,北方条件下可实现5—8亩地1只羊。

——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有效地减少了农畜产品的损失。长期以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东亚飞蝗、小麦吸浆虫、小麦线虫、麦类黑穗病基本消灭,小麦条锈病基本得到控制,粘虫等迁飞害虫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每年可挽回粮食损失2500万吨,棉花40万吨,水果330万吨。

我国研制成功的一批安全有效疫苗,基本控制和消灭多种畜禽疫病危害,如牛瘟、牛肺疫、猪瘟、马传贫等,为畜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分子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很快,正在实现商品化、产品化、国际化。我国已成功地利用组培、花培技术,选育出40多种作物新品种,其中水稻、小麦、烟草等已用于生产。果树、蔬菜、花卉和马铃薯脱毒快繁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有10个科20多种植物细胞融合获得再生植株,其中烟草、马铃薯等已育成新品系,开始用于生产。利用基因工程已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植物,其中抗虫棉花已进入田间示范。

首次完成了4等分奶牛胚胎并获得4份胚胎牛。利用染色体技术,在母牛妊娠后20天左右,可准确地判断牛胚胎性别,为人工控制性别提供了新方法。研制成功3个不同品种幼畜腹泻基因工程疫苗,经10万头母猪和100万头仔猪示范表明,使用该疫苗可以显著降低仔猪腹泻所引起的死亡率。

此外,我国核技术、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等也广泛用于农业,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是,农业科技发展滞后现象比较严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农业科技自身特点的科技体制尚未建立;科技与经济结合未从根本上解决,突破性科技成果少,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有30—40%,形成规模的不到20%;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25%,研究条件差,手段落后;基础研究薄弱,跨世纪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和管理人才缺乏。

总体目标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提高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益。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到50%,为实现粮食、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目标,并满足肉、蛋、奶、菜等副食供应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这一总体目标的提出,为科技进步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农业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客观需要。据国外近40年的经验,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0%左右时,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我国农业将迅速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变,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投入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到2000年,科技进步的具体目标是:

——科技进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达到60%以上,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中的贡献份额分别达到35%、50%和50%;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由当前的不到40%提高到60%以上。

——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80年代后期世界先进水平,部分优势领域,如土壤改良、作物多抗性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多熟种植、高产栽培、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疫病诊断和防治、淡水养殖等继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通过科技进步,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换一次;化肥利用率提高10%;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旱作自然降水利用率提高0.1—0.2公斤/mm·un;粮、棉等主要作物病虫害损失率分别控制在3%和5%左右。

通过科技进步,使主要畜禽和渔良种率达到70%左右;饲料报酬提高10%—15%;畜禽死亡率分别降低8%和10%,使畜牧业生产水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从2000年到2010年,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0%以上),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和商品化;农村居民生活在实现小康基础上向比较富裕的阶段迈进。

战略重点

“九五”和20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科技进步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战略布局要分三个层次,即:第一个层次,是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迅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为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服务。第二个层次,是跟踪世界高科技的发展趋势,选准有限目标,集中组织突破,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第三个层次,是继续推进农业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在这方面,我国除继续保持优势领域外,在一些新兴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为农业和科技进一步发展提供储备。

农业科技工作的这三个层次都是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反映出农业科技自身的发展规律,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根据这三个层次的战略布局,在“九五”和2010年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战略重点是:

——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的适用技术,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近十多年,我国取得的农业科技成果是相当可观的。各级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密切配合,结合各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选择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的适用技术,认真组织推广。就全国而言,应重点推广;粮、棉、油作物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新组合;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作物配方施肥技术;作物节水和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作物病虫害和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畜禽、水产新品种、新组合;畜禽、鱼饲料和饲养技术;畜禽、鱼疫病防治技术、农产品产地加工增值技术等,并与有关计划结合起来,实行物资、资金、技术相结合,有效地把科技成果和适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大力引进先进农业技术,积极做好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和生产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业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九五”期间,要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点地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主要有:农作物、畜禽新品种;农作物、畜禽种质资源;农作物、畜禽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外源基因;农业先进的适用技术、设备和设施等,并切实组织科技力量,认真做好消化、吸收和创新试验研究,做到“洋为中用”。

——紧密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课题,组织跨部门、跨地区力量,联合攻关。根据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需要,选择一批带有全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如五大作物大面积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技术、区域农业综合开发与中低产田治理、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新农药创制、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工厂化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草地改良与草畜平衡技术、畜禽良种规模化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新型饲料添加剂及饲料研制与产业开发、水产品育种、规模养殖与远洋捕捞技术开发等,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为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和实现农业上新台阶服务。

行业、地方的科技攻关计划,要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重点科技课题,组织力量联合攻关,为行业发展和各地农业、农村经济振兴提供科技成果。

——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不断形成和发展新兴产业。当今世界蓬勃兴起的高新技术,正在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已成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我们要跟踪动向,研究对策,提出方案。在“九五”期间,要优先发展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在生物技术领域,要以两系法杂交水稻、抗虫棉花、抗病小麦为重点,以新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等作为产业化的突破口。在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要加强农业大数据存贮、检索和模拟实验研究,建立开发农业系列软件和若干支撑软件等。还要加强核农学、遥感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以推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

“九五”期间,要把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密结合起来,大胆探索,锐意改革,努力把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的辐射源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切实加强农业科学的基础性研究,不断增强科技发展后劲。基础性研究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要着眼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推动科技生产、经济社会的进步。我们要从现在起,部署科技力量,面向2010年农业问题,切实加强基础性研究,力争在生物遗传多样性、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重大病虫害灾变规律及抗性机理、现代集约化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环境变化对农业影响与对策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几个学科前沿领域,如光合作用、生物固氮、抗性机制、免疫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从根本上解决农业问题提供科技储备。

发展我国农业科学的基础性研究,应特别注意建立一支精干的队伍,在继续发挥老科学家作用的同时,要下决心培养、选拔一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充实并加强基础性研究。还要继续加强国家、部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积极开发农业软科学研究,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农业软科学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若干领域,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知识处理和再生的创造活动。在“九五”期间,要以现代农业为目标,开展农业全局性和区域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布局、农业技术改造,以及农业与环境、农村发展与持续农业、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与科技进步、农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等研究,作出科学评价,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本决策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加快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要“始终把科技进步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把农业科技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为此,要采取以下基本对策:

——制定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政策。要根据农业科技工作长期性、地域性、综合性和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特点,制定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增强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吸引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合理流动的政策;提高科研效率、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的政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含量的政策;调动农民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等,以推动农业和农业科技的发展。

——建立稳定精干的农业科研体制。要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科技方针,加快结构调整、人才分流的步伐,逐步形成按农业区划设置国家和地方两级管理的农业科研体制,以解决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问题。

要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调整、精简、重组不适应农村经济及学科发展的科研机制。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完善内部机构设置,确立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以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多出成果、快出人才。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要认真贯彻中央有关文件和六部委《关于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通知》精神,恢复并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彻底改变“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

要加强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做好定编、定员工作,不断改善农技推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同时,要恢复国家财政全额事业拨款制度。

要鼓励、支持各种形式的民办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发展,并加强指导,使其成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力量。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要根据农业科技工作以社会整体效益为主的特点,应建立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拨款制度,并随着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工作投资的比重,到本世纪末达到占农业总产值的1%以上。

国家和地方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扶贫专项基金等项目投资,要更多地依靠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参与,以提高科技含量和投资效益。要从国家增收农产品技术改进费、耕地占用费、畜禽屠宰税和粮食发展基金中,提取1—5%的经费,作为农业科技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工作等。

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要通过技术开发和创办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等形式,增加收入,以弥补事业费的不足。

——全面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各级政府在抓好农村文化正规教育的同时,要大力普及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普及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推广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切实提高农民掌握新技术的技能和运用新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的能力。

还要针对农民技术人员的需要,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学校,积极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做好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工作,重视从农民中培养选拔技术人才和各类技术能手。

标签:;  ;  ;  ;  ;  ;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