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低迷:股东解除三大自助计划_股票论文

股市低迷:股东解除三大自助计划_股票论文

股市低迷:股民解套三大自救方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解套论文,三大论文,低迷论文,股民论文,股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2001年6月中国股市踏上漫漫瘦身路以来,时间已经两年多了,如今的股市简直可以用“瘦得不成人形”来形容。虽然,上证指数还维持在1400点左右,但多数个股已经低于当初1000点时的价格了,股市中被套50%以上的大有人在。面对低迷的股市,我们拿什么来拯救手里的股票?记者认为,方法只有两种,一是被动等待,等待利好消息,等待主力发动行情,等待解套;二是主动自救,通过合理的操作,降低损失,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被动等待机会不大

今年以来,股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那种齐涨齐跌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从年初低点上证指数1311到4月的高点1649点,指数的最大涨幅超过了25%,不能说今年的股市没有行情。但对于多数的投资者来说,由于他们持有的股票并不是热门股,即使是在上半年的行情中,也没有什么表现,股价离他们的买入成本还有相当大的距离,结果是白白等了半年多,不仅没能等到解套的机会,反而套得更深了。

从上半年的热点看,主要集中在钢铁、汽车、银行、石化和电力五大板块。而五大板块的个股数量还不到全部股票数量的20%,靠着这些个股的大幅上涨,大盘结束了今年的行情。其余80%的股票对大盘的上涨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帮助,这也是多数投资者感觉今年没有行情的原因。

再从个股的活跃程度来看,也能反映出这个问题。以9月12日为例,沪深两市共有1236只A股,其中当日停牌的有13只。其余1223只个股中,有7只个股的全天成交量不足1万股,190只不足10万股,全天成交量超过100万股的只有179只,不到A股数量的15%,说明多数股票缺乏资金关照。

随着股票数量的增加,机构投资者的选择也多了,不可能每个股票都得到主力的青睐。那些没有主力关照的股票就可能变成“死股”,不仅不会有行情,甚至连交易都很难完成,如9月12日,ST同达全天的成交量只有2500股,持有这样的股票想卖都卖不掉,更不用说有行情了。

全流通是绕不过去的坎

很多投资者把希望寄托在管理层身上,盼望能有利好政策出台,如停止新股发行等。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股市还需要解决全流通的问题。股份不能全流通造成的恶果投资者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但全流通的过程势必会对二级市场带来冲击。怎么办?方法有两个,一是给流通股股东一定的补偿,二是让股价自然接轨。

从前年开始,市场上就在讨论给流通股股东补偿的问题,方案提了几千个,但没有一个能达成共识,最终都不了了之了。此后,占非流通股绝大多数的国有股加快了转让的速度,山东率先提出要在几年内把国有股比例降低到25%以下,湖南则拿出全部上市公司国有股进行招标,向民间资本转让,向外资转让,向管理层转让,向自然人转让,非流通股的转让之声不绝于耳。这样做的结果是,给流通股股东补偿的可能性不断降低,最后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自然接轨。

经历了两年多的下跌,沪深两市的平均股价大幅度下跌,上海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7.46元,深圳的A股加权平均股为7.05元,两市A股加权平均股价为7.30元,已经远远低于两年前平均股价10多元的水平了。而随着大盘股的不断发行,这种下跌趋势还将延续下去。7月12日上市的华夏银行,定位在7元出头,低于平均股价,即将发行的长江电力股价也不会高,加上行情低迷,股价普遍下跌,平均股价的下跌在所难免。如果这种情况再持续几年,平均股价和每股净资产差价就不会太大了,这时候放开全流通对股市的影响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大了。因此寄希望于不发新股、不发大盘股,这样的想法不现实,因为这是加速股价自然接轨的助推剂,也是在发展中解决历史问题的重要思路。如果管理层的思路真是如此的话,那么被动等待的投资者将会非常痛苦,因为真正的大行情只能出现在全流通之后。

账面亏损就是亏损

既然坐等不是办法,那就只有靠自己了。对于深套股市的投资者来说,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先把自己从股市中解放出来。说得更具体点就是要抓住时机“割肉”,将套牢的股票变成现金,然后转变投资思路,跟上主力的脚步,最终实现自救的目的。有些投资者会说:“我套得太深了,割都割不动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认为账面的损失不是损失,只有等实现了的亏损才是真的亏损。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一下上市公司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在财务报表中,有一项叫做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也就是说当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当初的成本价时,公司必须提取两者的差值作为准备金,这部分准备金要作为当期亏损进入利润表。而股票投资恰好是短期投资的一种,如果上市公司在买入股票后被套牢,账面的亏损是要扣减当期的利润的。当年上海金陵买银广夏,损失惨重,到年底时计提了近1亿元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导致了利润的亏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敢于面对亏损,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这一点,证券投资基金做得就不错。2001年,受大盘下跌影响,基金被套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经过2002年的调整,持股仓位降低了,手里的资金多了,才能在今年发动了一波以基金为主导的行情。如果他们不及时割肉,不及时换股,就不可能取得今年这么好的业绩。从基金净值的变化情况看,年初上证指数在接近1400点时,绝大多数的基金净值低于面值,而现在,指数的变化并不大,但基金净值的增长却相当显著。这就说明,去年投资策略的调整,对基金业绩的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为深度被套的投资者,我们是不是能够像基金那样,承认失败,从头再来呢?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什么时候都可以“割肉”,近期大盘快速下跌,反弹随时可能发生,此时“割肉”并不明智。但当反弹出现的时候,将那些不受主力关照的冷门股清仓,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机构投资者是学习的榜样

投资者到股市来,就是为赚钱而来的,“割肉”是人人都不愿意看到,也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有时候“割肉”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我们需要跟上主力的思路,跟上主力的节拍。

今年,机构投资者的实力大大增强了。如证券投资基金所掌握的资金量已经超过了1300亿元,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0%;社保基金也获准入市,虽然资金还不是很大,但后续资金的介入不会是一个小数目;QFII也开始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建仓了,他们把海外的投资经验带到国内,相信也是会有所作为的。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应该好好分析一下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思路,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学习。毕竟,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面对的是相同的市场,都要承受全流通的阵痛,但他们却还在这个市场上投资,他们规避风险的方式,他们赢利的模式,非常值得个人投资者借鉴。

在投资策略上,不同性质的资金有着不同的操作风格。如证券投资基金,主要以购买大盘股为主,靠着集中投资,维持市值的增长;社保基金则以认购增发股和参与配股为主;QFII初来乍到,情况不是很熟,所以买股票是蜻蜓点水,买可转债和基金是主要的投资方式。既然知道了主流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思路,那么我们拯救股票的方法也就产生了。这种方法就是向机构投资者学习。

标签:;  ;  ;  ;  ;  

股市低迷:股东解除三大自助计划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