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征收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只能被动接受。近年来,农民对征地的满意度普遍偏低,社会矛盾逐渐加剧,维权上访时有发生。意识决定意愿,因此,探讨农民土地意识对其征地意愿的影响,以使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更加尊重农民意愿并充分考虑其土地意识,确保征地工作有序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民土地意识;代际差异;征地意愿
1土地意识代际差异与征地意愿的SEM实证分析
1.1模型假设经过分析发现,年龄较大的三代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和致富意识更为突出,而年龄较轻的三代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和包袱意识更为明显。为更加深入地探讨农民土地意识代际差异对其征地意愿的影响,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核心概念和框架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H1:土地依赖意识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且年龄越大负向作用越强。土地依赖意识体现了农民对土地资源的眷恋,以及对农业生产的依靠,在年龄稍大的农民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受身体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他们不再考虑外出务工,而是更加依靠土地寻求精神寄托、保障家庭生活。即使有机会使土地创造的价值最大化,由于对土地的依恋和依靠,他们也不愿放弃土地,因此对土地征收产生排斥心理。假设H2:土地致富意识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且年龄越大负向作用越强。土地致富意识反映了农民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创造价值的愿景,是推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驱动力。持土地致富意识的农民多为40~60岁为主的农业大户,规模化经营土地完全可以提高农业收益,甚至发家致富。由于没有非农就业技能,土地是其致富的重要来源,而土地征收将极大地威胁他们家庭收入,必然对征地持消极态度。假设H3:土地产权意识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且年龄越轻负向作用越强。土地产权意识即农民对土地权属的一种认知,不同农民对土地产权的认知差异明显,部分农民甚至完全凭借主观感受来认定土地产权归属情况。文化程度对土地产权意识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轻的农民,土地产权意识越清晰,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越强烈。他们鉴于征地损害农民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并不希望自家土地被征收。假设H4:土地包袱意识正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且年龄越轻正向作用越强。持土地包袱意识的农民将土地视为一种负担,在年龄较轻的农民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年轻人多认为单一的农业生产难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在利益驱使下倾向于到大城市工作,土地对其重要性大幅降低,甚至成为一种累赘。对他们而言,土地征收不仅能让土地变废为宝,还可获得征地补偿,势必积极响应政府征地工作。
1.2拟合效果检验根据理论结构模型以及实地调查收集的样本数据资料,对结构模型的拟合优劣程度进行检验,在模型修正后,得到如表6所示的整体拟合指标。
1.3模型路径分析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假设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整理得到含有载荷系数与标准化路径系数的模型路径以及标准化路径系数。标示了各测量模型载荷系数以及结构模型标准化路径系数的大小。每条路径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和显著性水平,反映了外生潜在变量(即土地意识的4个维度)对内生潜在变量(即征地意愿)的影响程度,土地意识对征地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负值代表负向影响,正值代表正向影响。对4个假设一一进行验证:(1)土地依赖意识维度的6个观测变量全部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载荷系数均大于0.7且相差较小,说明解释能力均较强。土地依赖意识对农民征地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38,且通过p=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土地依赖意识每提高1单位,农民征地意愿降低0.238单位,即土地依赖意识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由代际差异特征可知,各年代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随年龄的增大基本呈递增趋势,同时40,50,60后农民对土地依靠的程度较为一致,因此年龄偏大的40~60后农民土地依赖意识对征地意愿的负向作用更强,接受假设H1。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40,50,60后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土地成为其最大的社会保障,一旦失去土地,生存保障程度大幅降低,势必会对征地意愿产生更大的负向影响。(2)土地致富意识维度的4个观测变量都通过检验,变量V7和V8的因子载荷系数大于0.8,对此维度的解释能力最强。当显著性水平p=0.001时,土地致富意识对农民征地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53,表明农民征地意愿会随着土地致富意识每增加1单位而减少0.253单位,即土地致富意识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从代际差异特征分析,愿意扩大种植规模、增加农业投入的农民中分别有79.06%,81.95%来自40,50,60后,表明他们希望扩大经营规模寻求土地价值最大化,其土地致富意识比70~90后农民更明显,因此年龄偏大的40~60后农民的土地致富意识对征地意愿的负向作用更强,接受假设H2。由于缺乏非农就业技能,40,50,60后农民更愿意视土地为增加收益、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对土地征收持有的消极态度更为突出。此外,尽管短期内征地补偿款高于农业经营收益,但补偿款项能否落实到位、能否足额获得等外部条件也成为负向影响其征地意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4土地产权意识维度的5个观测变量的载荷系数均大于临界值0.5,变量V11,V12的载荷值分别达到0.735,0.769,解释能力最强。土地产权意识对农民征地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41,且通过p=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土地产权意识每增加1单位,农民征地意愿减少0.141单位,即土地产权意识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合代际差异特征可知,各年代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随着年龄的增大基本呈递减趋势,80,90后最高,70后略低,40,50,60后最低,因此年龄较轻的70~90后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对征地意愿的负向作用更强,接受假设H3。文化程度更高的70,80,90后农民对土地权属情况明晰程度更高,土地资产属性认知以及土地维权意识更强,在面对征地过程中土地产权保障不到位的情况时,对土地征收产生的排斥态度更为强烈。
1.5土地包袱意识维度的5个观测变量均通过检验,观测变量V16,V17的载荷值达到0.919,0.915,对此维度的贡献率最高。土地包袱意识对农民征地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06,且通过p=0.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也就是说土地包袱意识每提高1单位,征地意愿提高0.606单位,即土地包袱意识正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由代际差异特征可知,80~90后农民的土地包袱意识最强,70后次之,40~60后最弱,所以年龄较轻的70~90后农民的土地包袱意识对征地意愿的正向作用更强,接受假设H4。究其原因发现: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70,80,90后农民逐渐意识到农业生产难以带来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在利益驱动下更加向往大城市的较高收入和现代生活。一旦土地被征收,他们不但可以彻底解放劳动力,而且还可以获得征地补偿款用以改善生活水平,必然会对征地意愿起推动作用。
2结论
2.1农民土地意识可由4个维度表征。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由土地依赖意识、土地致富意识、土地产权意识和土地包袱意识4个维度20个指标所组成的农民土地意识测度量表。
2.2农民土地意识代际差异明显。通过对土地意识各维度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农民土地意识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同时形成了两种差异明显的认知。40,50,60后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与致富意识更强烈,而70,80,90后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和包袱意识更显著。
2.3农民土地意识代际差异对征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土地依赖意识、土地致富意识、土地产权意识和土地包袱意识对征地意愿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38,-0.523,-0.141,0.606,除土地包袱意识外的3个维度均负向影响农民征地意愿,说明不同土地意识的农民征地意愿不同。从代际差异分析,40~60后农民的土地依赖意识和致富意识对征地意愿的负向作用更强,70~90后农民的土地产权意识和包袱意识分别对征地意愿的负向和正向影响更强,体现了70~90后农民面对征地时既希望“抛弃负担”又担心“产权受损”的一种矛盾心理。
3建议
3.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农民利益诉求。笔者认为,解决当前征地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涉及农民利益的问题,各级政府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失地农民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失;其次,以公共利益为原则,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合理确定征地范围及用途,避免政府将土地征收作为大搞政绩工程乃至谋取不当利益的手段。
3.2创新安置补偿政策,完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土地依赖意识、土地致富意识强烈的40~60后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土地经营不但是他们的精神寄托,也是主要收入来源甚至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同时,政府需要做好协调在项目区外围“以耕地补偿征地”,完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满足失地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寄托,提高征地满意度。
3.3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农民土地意识合理转变。农民土地意识差异会产生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如何调控这种矛盾关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一方面,政府有必要对土地依赖意识更强烈的40~60后农民开展教育宣讲,多举措培养现代农民,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统一;另一方面,政府还需要逐步引导农民合法维权,尤其是土地产权意识更显著的70~90后年轻农民,指引其通过法律渠道维护切身利益,避免出现过激手段与不当行为。
3.4完善征地监管机制,保障征地程序合法透明。目前,征地监管机制仍存在部分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征地配合度与满意度。各级政府应大力完善征地监督机制,包括明确监管主体、明晰监管责任、健全监管程序、完备监管内容等,从而规范土地征收行为,确保征地程序合法透明。
参考文献
[1]郭玲霞,高贵现,彭开丽.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资源科学,2012,34(8):1484-1492.
[2]周晓宏,郭文静.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异同比较[J].科技和产业,2008,8(9):69-71.
[3]陈英,谢保鹏,张仁陟.农民土地价值观代际差异研究:基于甘肃天水地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10):51-57.
论文作者:付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土地论文; 意识论文; 农民论文; 意愿论文; 产权论文; 系数论文; 维度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