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设计,把微课融进日常课堂——关于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课论文,教学设计论文,堂中论文,课堂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下,微课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各地兴起了研究和制作微课的热潮,但涉及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的研究却很少.本文试图围绕如何把微课融进日常课堂这一问题,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来探讨微课的定位和价值,并对于微课是什么、谁更需要微课、谁来开发、怎么开发、如何应用等具体问题谈一点个人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微课是什么?——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不宜过分夸大它的作用 如果去百度搜索,说法众多.但个人比较倾向这样的界定: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也可以说微课相当于一种带视频或音频的课件.这样的表述既突出了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又揭示了微课作为教学媒体的功能,把微课的开发和使用纳入了教学设计的范畴. 教学设计的根本方法是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以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为基点,对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如目标、内容、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进行整体的、综合的考虑,进行要素分析、策略设计、步骤确定、效果评价等,其中就包含了对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和应用.微课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仅是教学媒体而已,是诸种教学要素中的一种.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变化,而诸要素中,变化最为明显和积极的是科技迅猛发展引起的教学媒体的变化.今天的微课,实际上继承和发展了上个世纪80年代教育短片的理念.那时一些电教专家就提倡将一些影视短片用于教学,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制作成本十分昂贵,难以在学校教育中推广应用.而今,信息技术和视频技术飞速发展,大大降低了视频制作和应用的成本,为微课的制作和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每一种新的教育技术的诞生,如电影技术、“三机一幕”、计算机辅助教学、电子白板等,都或多或少会带来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但人们往往会夸大它的作用.早在20世纪初,电影发明不久,爱迪生就曾经预言:“不久将在学校废弃课本……有可能利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个分支,在未来的10年里,我们的学校将得到彻底的改造.”然而时间过去了一个世纪,爱迪生的预言落空了.电视出现以后,人们一度认为可以用电视教学取代课堂讲授,事实证明也行不通.微课出现前,多媒体教学也已经在很多学校得以普及,但并没有对课堂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视角,基于教学设计的思想,揭开微课的神秘面纱,看清她的庐山真面目,从而清晰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微课只是在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新型的更加便捷实用的教学媒体.尽管微课为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能,但如果教育教学的观念不更新或不到位,也会落入穿新鞋走老路的俗套. 二、谁更需要微课?——微课需要合理定位,更适合运用于教师的研修和课堂教学 这个问题牵涉到了微课开发的定位和应用问题.许多专家、教育行政人员、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的使用都锁定在学生课前或课后的自主学习上.确实,实现个别化教学,微课是很好的抓手,可汗学院制作的系列微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在不少教师的心目中,微课似乎成了个别化教学的代名词.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在家在线观看学习微课,在小学阶段还面临许多问题有待于探讨.首先是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问题.正如《修复你的注意力》一文所提到的:在网络世界里,有太多可以吸引注意力的东西.电子邮件、QQ留言、微博、淘宝、微信……每一种都可以让你沉醉其中10~20分钟.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适合具有一定学习基础的人,经过系统性学习之后再通过微课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知识进行强化.其次是小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如果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势必造成课堂向课外延伸,挤占学生大量的休息时间,稍不留神,就与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的减负要求背道而驰.实践中,有家长就发出这样的质疑:孩子哪能抵制诱惑,我们大人平时还经不起考验,喜欢用手机、电脑玩个游戏呢,小学生用手机、电脑到底是学习呢,还是玩游戏呢,孩子整天盯着屏幕,还会损害视力……再次是硬件问题.目前的小学生家庭中,究竟有多少学生家里有电脑,且能在线学习?且不说那些农村留守儿童,就算是城镇的学生,估计不少家庭也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最后是微课的交互功能问题.由于大多数微课缺乏交互功能,包括目前所制作的微课网站、微课社团绝大多数也没有开辟互动、在线答疑等功能.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种知识点或是知识系列的灌输.而学习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质疑、有思考、有交流、有争议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缺乏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久而久之,微课使用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比较而言,如果把微课运用于教师,就会收到好的效果.就研修而言,微课可以支持教师的碎片化学习,缓解工作、学习的矛盾;微课可以支持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升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果着眼于课堂,教师的需求就更为迫切. 第一,基于教师自身实践反思的需要. 制作微课就是一个研究和学习的过程,是对教材解读及教学法思考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过讲解关的很好抓手,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由于微课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目标取向明确具体,时间严格限定,这就迫使教师要养成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效率的好习惯.而且微课制作后,教师自己要先行观看,通常还要反复修改,这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改进.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会录下自己的课来听、看,这样导致教学者很难站在听课者的角度进行感受,也发现不了自己教学的弱点.微课的制作恰巧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让自己可以看自己的课,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听课人,在自我反思和改进中迅速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成长. 第二,基于优质资源共享的需要. 教师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向同行学习,与同行的交流中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传播,而微课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使教学智慧可视化,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促进资源共享.一线普通教师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迁移甚至可以照搬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 第三,基于丰富教学方式的需要. 如果微课质量优秀并成为系列,已经覆盖一门学科的大部分内容,几乎包括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师就有可能在课堂上选择播放这些微课,代替自己的讲解,自己则腾出更多时间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开展个别化辅导,扮演穿针引线、补充说明、组织管理的角色.这样一来,相当于课堂上有两个教师,一个负责讲解、示范、答疑等,另一个负责组织和管理教学.前者可以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从而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憾,丰富教学方式. 第四,基于减轻师生负担的需要. 课前,教师观看和借鉴微课,可以减轻备课负担;课中,可以直接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中,承担讲解和答疑等任务;课后,可以让学困生或特殊原因未能上课的学生通过微课进行补课;或者当学生某个知识点不理解或产生遗忘,或做作业遇到了困难进行学习.让微课成为学生再次学习和家长辅导孩子的资源. 三、谁来开发?——整合力量,注重团队的研究和协作 从技术层面来看,微课可以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和录制,也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音频或视频,或其他形式.录制时可以配上黑板、白板、课件等载体,也可以借助手写板、几何画板等,甚至可以借助实地场景进行拍摄.技术门槛是降低了,教师人人都能做.但微课的推广和应用,更需要关注质量.从目前小学数学微课的情况来看,微课的数量不少,质量不高,过于分散,不成体系.原因在于,不少教师对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的目的不够明确,动机也各不相同,不少微课作品的设计开发源于比赛.对于为什么要设计、开发微课,设计、开发了之后,应该如何使用、在哪些地方使用以及以哪些方式方法使用,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规划.许多微课,一旦获奖便束之高阁. 研制一节微课,从选题到脚本的撰写、课件的制作,再到录制完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一线教师受自己精力和水平的限制,靠个人的力量不可能做系列化、专题化、整体性的微课. 所以,微课的开发和制作,如果不是出于教师个人实践反思的需要,不宜搞全民运动.而要避免教师个人或学校闭门造车、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注重团队的研究和协作,才能开发优秀的系列微课. 团队成员应该包括教材编写专家、学科教研人员、一线优秀教师及技术人员,并且要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教材编写专家要从教材体系的角度厘定知识点,把握微课之间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科教研人员要从教师使用的角度筛选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把握微课的针对性和辐射性;一线优秀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更多地进行教学法的思考,把握微课的示范性和趣味性;技术人员就要从技术层面确保微课的制作质量,达到操作简便、画面稳定、声音清晰等. 四、怎么开发?——系统规划,整体推进,构建从开发到应用的一体化方案 微课的制作一般要经历选题、备课、撰写脚本、制作课件、审核、录制、再次审核等步骤,每个步骤都应该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其中选题、备课和撰写脚本显得尤为重要. 选题——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注重系列化和专题化. 一般每门学科都是由螺旋式递进的若干册教材组成,每册教材又有若干个章节(或单元),每一节(或课)又细分为若干个知识点.根据加涅的学习内容分类方法,可确定每个知识点内容的属性,知识点划分示意图如下图:从教学设计看微型课堂与日常课堂的整合--关于微型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_微课论文
从教学设计看微型课堂与日常课堂的整合--关于微型课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_微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