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分析论文_孙贵翔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分析论文_孙贵翔

云南省红河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 云南红河 661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建设水平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工程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障工程质量,而工程人员是否了解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内容决定着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水平。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很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涌现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工程建设水平,还丰富了我国的建筑市场内容,但是增加了工程管理的难度。尤其是近几年来,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质量问题也越来也多。为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必须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实施标准化管理,完善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机制,从而有效降低我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升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

一、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意义

(一)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指的是通过实施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各种工程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确保对施工现场各大生产要素的优化。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得以创新发展的体现,是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行为规范化工作体系,第二管理程序化工作体系,第三控制标准化工作体系。由此可知,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以落实施工单位的施工责任,促进工程质量的稳定发展,提升工程质量的长效管理水平。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来说,属于基础性工作,也是核心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全过程,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开展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以实现工程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二)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

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需要量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并严格规范、约束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而有效提升工程质量。而只有将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变成工程管理中的常态,才能有效约束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才能让标准化施工流程、标准化施工行为成为习惯,才能提升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水平,进而提升施工单位的良好形象。另外,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以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施工行为,进而及时纠正,落实工程质量责任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有效保障工程质量[1]。

(三)提升施工安全

如果无法保障工程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就会使施工人员面临较大的施工风险。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给施工单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使施工人员面临巨大的生命财产威胁。而实施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就可以减少操作失误,保障施工安全,避免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其他疏忽而出现安全问题。

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含工程的开工阶段以及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每一项内容,才能保障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

(一)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目标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通过在施工单位或者工程施工现场实施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以引导施工单位自觉遵守工程质量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二,通过在施工单位或者工程施工现场实施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以优化施工单位的所有经营管理环节,例如日常管理、施工单位工作标准,施工操作流程等,进而确保施工单位开展规范化施工,程序化管理,标准化控制。第三,通过在施工单位或者工程施工现场实施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可以建立工程质量长效机制,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二)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内容体系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内容体系主要包含两方面:自身体系以及工作体系。内容体系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范围,第二工程质量标准化内容,第三工程质量标准化评价。这是施工单位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实施依据,是保障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前提条件。工作体系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第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第三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的方法。这是施工单位制定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的参考依据。

(三)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重点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重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工程质量管理要以施工现场为中心;第二,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是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行为进行控制和评价,确保施工单位责任的落实。

三、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建设

受到地方经济水平的限制,不同的施工单位具有不同的施工资质,也有着不同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而这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首先不同的城市应当根据自身城市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方法,分析本地的工程质量通病,针对性地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措施,保障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科学合理性。避免不同情况使用同一种管理模式,造成工程建设资源的浪费,增加施工单位的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2]。

(二)完善激励机制

要想保障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完善激励机制,将指导与激励共同应用到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各大施工单位进行评价评优,选拔出业绩较为突出的施工单位颁发“示范企业”“优秀工程”等称号。第二,针对积极配合、主动进行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的施工单位负责人以及各级管理人员,给予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的优先推荐。第三,在市场管理、诚信管理以及资质管理中,重点考核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程度。第四,针对在工程质量管理中表现优异、勇于创新的地区和企业,要给予充分的表扬和激励,针对各项工作不达标、工作执行力差的地区和企业,要进行一对一约谈。

(三)建立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评价机制

要想保障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必要建立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评价机制。对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根据施工单位的申报意愿,根据施工单位的质量标准化管理状态进行客观的标价、第二,将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作为施工单位的监督评价范围,以此为基础,确定该施工单位是否要进行差别化质量管理。第三,定期评价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度,发挥施工单位内部审核以及外部认证审核的作用。第四,施工单位要对自身的工程质量标准化建设进行自我评价,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第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评价机制的制定,优化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的行为准则和通用标准,从而对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与评价[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降低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而要想落实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就要先明确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目标、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内容体系以及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重点。进而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评价机制,提升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为促进施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煜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标准化探析[J].中国标准化,2018,(16):172-173.

[2]宗媛彬.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5):3791.

[3]陈淼晖.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的探讨[J].信息周刊,2018,000(005):P.112-112.

论文作者:孙贵翔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0

标签:;  ;  ;  ;  ;  ;  ;  ;  

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建设分析论文_孙贵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