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56例护理体会论文_周黎黎,,吴艳群通讯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免疫治疗期间的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行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A组(n=28,常规护理)和B组(n=28,整体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发热、胸闷、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56例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患者很少发生不良反应,该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DC-CIK细胞免疫;恶性血液病;恶心呕吐;发热

临床上,除了采用化疗、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式治疗恶性血液病外,还可进行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免疫治疗,该方式比较新颖[1]。DC细胞可对抗原进行识别,将获得性免疫系统激活,而CIK利用自身细胞毒性、分泌细胞因子把肿瘤细胞杀死,同步使用,增殖、抗肿瘤活性兼具[2]。本报告选取病例详细论述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DC-CIK细胞免疫治疗期间护理情况。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样本时间: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样本对象: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均分A、B两组。A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7.52±3.21)岁,白血病12例,淋巴瘤7例,多发性骨髓瘤9例;B组男、女各14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9.56±3.54)岁,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分别为15例、6例、7例。两组基础病历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作比较。

1.2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定期监测患者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向患者介绍DC-CIK细胞免疫治疗原理,督促患者定期服药、到医院复诊,告知患者相关饮食、运动禁忌、注意事项。B组实施整体护理,如下: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CIK细胞免疫治疗机制、作用,将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发热、胸闷等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恐惧等不良信息,主动配合治疗。②细胞采集护理:发挥细胞分离机作用,用一次性专用管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有效采集。辅助患者选择舒适卧位,选好血管位置。倘若患者外周血管状况不佳,可采取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式,确保采血、回输通道不在一侧。时刻关注患者生命体征、不良反应,注射10%葡萄糖酸钙,以免发生低钙抽搐情况。持续采集10-20min,计算单个核细胞,把总采集量确定下来。拔针时,沿血管方向按压局部,以10min为宜。倘若患者为深静脉置管,拔针后,将无菌敷料覆盖在局部,保持3d,再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渗血情况。③培养期护理:把细胞培养时间、个人防护方式告知患者,叮嘱其补充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发热、腹泻等,分享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④回输期护理:定期为患者测量脉搏、体温、血压等,经静脉通路进行细胞回输,观测不良反应。倘若患者因高热无法配合回输工作,保存细胞会输液至4℃环境下,体温下降后,继续回输,以免输注速度过快。用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叮嘱患者睡眠充足,饮食清淡,多喝白开水。

1.3观察指标

不良反应:发热、胸闷、皮疹、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即用百分制表示不良反应例数与总例数之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统计学软件SPSS23.0中录入实验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n)表示,各自以t、X2检验。倘若P小于0.05,指示数据有差异。

2结果

B组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A组低,两组对比差别明显(P<0.05)。详见表1

3讨论

在机体内DC细胞功能强大,负责抗原提呈,可对初始T细胞产生刺激,使之发生增殖情况[3]。CIK细胞是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多类细胞因子诱导培养而成,属于异质细胞,既可对抗肿瘤,还可非MHC限制杀死肿瘤[4-5]。在5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实施过程复杂,对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常规护理模式过于单一,仅从生命体征监测、饮食、运动指导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临床效果不佳。现如今,整体护理逐渐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使患者及家属克服了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通过细胞采集期、培养期、回输期护理工作,使患者免受感染,增强细胞免疫治疗有效性,临床效果显著。结果显示,经整体护理之后,B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57%,明显比A组的28.57%多,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提示在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中应用整体护理,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上,选用整体护理模式应用到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中,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非常少。

参考文献:

[1]高作文,郑劼,等.DC-CIK细胞免疫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7,24(2):174-179.

[2]张洪伟,李松岩,等.食管癌患者实施DC-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研究,2017,25(10):139-140.

[3]王玲,邱志敏,等.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J].实用癌症杂志,2017, 32(2):345-347.

[4]魏西翠,王惠霞,等.DC-CIK细胞免疫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8,17(5):476-479.

[5]李宏.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胃癌的护理措施与护理体会[J].甘肃科技,2017, 33(10):85-87.

论文作者:周黎黎,,吴艳群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DC-CIK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血液病56例护理体会论文_周黎黎,,吴艳群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