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城乡效应的实证分析_财政支出论文

我国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城乡论文,财政支出论文,效应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导言

我国城乡社会日益断裂,集中体现在居民收入,科学文化素质、医疗卫生发展水平、公共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方面[1],这就必然与党中央提出的把我国建设成和谐社会的目标相冲突。为破除现有的断裂格局,政府应该实施相关政策来协调城乡的发展。作为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财政支出政策应该是中央政府重点考虑的对策之一。但由于财政支出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进行考核以便筛选,对有利于改善断裂的财政支出多投入,对不利于改善断裂的财政支出少投入。因此,就有必要全面了解财政支出各方面对城乡发展的影响,为制订出更加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提供数据参考。

学者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研究,主要从财政支农和教育支出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如,张元红发现财政支农的波动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波动明显同步[2];傅道忠认为,现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并使得二元社会结构固定化[3];李焕彰和钱忠好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与农业产出增长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4];冷志杰研究发现,增加财政支农的总量和提高财政支农的结构效率,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推进农村市场化[5];刘汉屏和汪柱旺证明了政府财政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作用[6];金双华的研究结果表明了财政教育支出能够改善城乡收入差距[7]。此外,金双华发现财政支出、财政福利支出水平、财政非福利支出水平、公共教育支出和卫生医疗支出均与基尼系数负相关[8]。

上述文献在研究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时,较多的是从全国一种或多种财政支出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展开分析,而没有从各省区财政支出各层面综合分析城乡效应。事实上,在财政支出一定的条件下,某一方面支出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方面支出减少,这就有必要分析财政支出各方面的综合绩效。并且由于我国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差别明显,从全国数据进行考察无法显示地区差距对财政支出城乡效应的影响,弱化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城乡断裂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仅从收入分配层面进行分析,不能真实反映出财政支出政策的城乡效应。为弥补文献的不足,本文尝试从各省区的财政支出来研究城乡效应,研究思路为;首先对研究模型和相关指标进行说明,随后就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结论。

二、模型和指标说明

本文从生活质量和收入分配两方面来分析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在研究中,生活质量用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表示①,收入分配用城乡收入比表示。由于不同年份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不一致,研究以《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对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分类为基准,将财政支出分为基础建设拨款、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行政管理和其他财政支出①。考虑到财政收入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城乡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将之纳入分析框架,由此得到六个自变量,分别为财政收入率、财政支出率、基础建设率、支农支出率、支教支出率和行政支出率②。其中,城乡收入比用各省区的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纯收入之比的百分数表示;财政收入率用财政收入占当年GDP的百分率表示;财政支出率用财政支出占当年GDP的百分率表示;基础建设率用基础建设拨款占当年GDP的百分比表示;支农支出率用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费占当年GDP的百分率表示;支教支出率用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占当年GDP的百分率表示;行政支出率用行政管理费占当年GDP的百分率表示。

在用面板数据进行估计时,涉及到一个模型选择问题,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EM)还是随机效应模型(REM)。固定效应模型表达为:

表示各省区,t表示各年份,SR、ZC、JJ、NY、WJ和XZ分别表示财政收入率、财政支出率、基础建设率、支农率、支教率和行政支出率。当Y取CXB、CE和NE时,分别表示城乡收入比、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

对固定效应模型而言,每一个体有互不相同的截距;对随机效应模型而言,每一个体有相同的期望值。一般认为:如果μ[,i]与解释变量不相关,随机效应模型可能是合适的,反之则固定效应模型可能是合适的。在研究中,用Hausman检验来进行模型选择,其虚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为:

对方程(1)和方程(2),H统计量服从自由度为6的chi—square分布。当得到的H统计量大于取得的临界值时,拒绝虚拟假设,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选用随机效应模型。

三、数据来源

本文采取1981~2004年的相关数据对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进行研究。考虑到重庆1996年才有相关数据,而四川、西藏和新疆的数据不全,故将这四个省区剔除,从而得到27个省区的历年数据。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可以得到1981~1998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相关数据,据2000~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得到1999~2004年的财政支出相关数据,其他原始数据取自“新华在线一经济数据特供系统”(http://data.xinhuaonline.com)。

现在转向对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进行分析,由于综合了各省区的相关数据,可以将之看作是一种平均视角的分析[9]。采取各省区的样本数据,能够将各省区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差异反映到最终的平均值中,较为真实地反映我国财政支出对城乡的平均影响,既能考虑到时间的动态变化,又能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综合影响。因此,本文采用各省区的相关数据来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进行分析。

四、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分析

利用Eview3.0软件包对方程(1)和方程(2)进行回归,得到表1。在研究中取P值为0.01,得到H的临界值为16.812。由计算出的P值可知,分析城乡收入比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镇恩格尔系数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考虑到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城乡收入比时,行政支出率没有通过P检验,剔除该指标重新分析得到方程FEM1,显示出各参数估计值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在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村恩格尔系数时,基础建设率没有通过P检验,剔除该指标重新进行分析得到方程FEM2,显示出各参数估计值也都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

*括号内为P值.

从各省区的财政收入率③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省份相对较高,由此可以推算出各省区的城镇财政收入率也应该会高于农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与此同时,财政收入率提高会减少人们的实际收入,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表现为与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正相关;财政支出率的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傅道忠的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3],而财政支出增加使得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基础建设投资对经济发展有正外部性,而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促使中央在进行基础建设时向农村倾斜,从而基础建设率增大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支农支出率的增大会加快农村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文教科学卫生支出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这与金双华的研究保持了一致[7];由于城镇居民是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受益者,该支出的增加会加剧原有的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彭腾的研究结果保持了一致[10]。研究结果还表明,基础建设率、支农支出率、文教支出率和行政支出率的提高都会降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可能与我国现有的转移支付制度不合理有关。[11]总体上,财政收入率、基础建设率、支农支出率和支教支出率的提高会改善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支出率的影响效果相反;各指标对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效果与城镇恩格尔系数相似,都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反。

从城乡收入比看,文教支出和支农支出对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明显,而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影响也同样显著,如在方程FEM1中,文教支出、支农支出和财政支出各自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分别变化30.029、25.774和10.229个百分点;从城镇恩格尔系数看,文教支出和支农支出的影响效果显著,而财政支出率和行政管理率的影响效果相似但方向相反,如文教支出、支农支出、财政支出和行政管理各自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使得城镇恩格尔系数分别变化5.011、3.818、1.980和1.905个百分点;相对于城镇恩格尔系数,各指标对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绩效总体上要小一些,如在方程FEM2中,文教支出、支农支出和财政支出各自变化一个百分点,将使得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变化2.992、2.813和1.543个百分点。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政支出各项支出对城乡收入分配效应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效应相反。在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下,各项功能性财政支出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基本相同,基础建设、支农支出、文教支出和行政支出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都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支出率的提高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会降低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由此表明,为缩小我国城乡发展的断裂,仅从财政支出政策入手是不够的,必须同时使用其他政策。

五、结论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从城乡收入比、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三方面考察了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通过Hausman检验对面板模型进行筛选,发现分析城乡收入效应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效应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分析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效应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表明财政支出的不同层面对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相似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大,显示出不同的财政支出对城乡发展有着不同的反馈绩效,以期为政府实施更有效的破除城乡断裂的财政支出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认为,仅采用财政支出政策无法弥合我国的城乡断裂,这是由城乡断裂的多层面决定的。财政支出政策,在改善城乡断裂某些方面的同时,又会加剧其他方面的城乡断裂,政策选择取决于政府需要达到的既定目标: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应该扩大财政收入,并且应该向基础建设、文教科学卫生和农业倾斜;为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政府应扩大财政支出,但要缩小支农支出、文教支出和行政支出。由此表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政府应该有选择地实施财政支出政策,同时还要有其他的配套政策。

注释:

①恩格尔系数越大,表明生活质量越低。

  ②支持农业生产和事业支出简称支农支出,包括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村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2003和2004年的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村综合开发支出用农业支出和林业支出替代;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简称支教支出,包括文体广播事业费、教育事业费、科学事业费和卫生经费;行政支出指行政管理支出;由于企业挖潜改造费的各省区的数据不完备,在研究中不单独作为变量,将之纳入其他财政支出。

③考虑到其他财政支出的内容复杂,为突出财政支出的城乡效应,用财政支出率替代。

④限于篇幅,计算采取的各指标数据不在文章中列出。

标签:;  ;  ;  ;  ;  ;  ;  ;  ;  ;  ;  

我国财政支出城乡效应的实证分析_财政支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