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影响论文_陈思蓉

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影响论文_陈思蓉

陈思蓉

(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恢复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患分为2组,观察组(积极康复护理)39人,对照组(随访观察)36人。分别在刚人组、3个月末、6个月末的时候利用Fug1.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对两组人选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在入选患者刚入组时通过r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评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6个月末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6个月末时较3个月末时也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脑卒中;肢体功能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036-01

脑卒中是急性脑部血液灌注障碍引起的一类疾病。引起脑卒中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可以将脑卒中分出血性(脑出血)和缺血性(脑梗死)两类。是目前为止在老年人人群中致死以及致残最多的疾病,更可怕的是脑卒中的发患者群开始由中老年人向年轻人迈进[1]。随着社会科学和医学飞速的进步,脑卒中的致死率明显降低,但是其致残率仍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积极的功能锻炼以及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本文将对75例入选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实验,以了解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项研究入选的75例脑卒中患者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年来我院就诊的符合该研究入院标准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9人,对照组36人,两组病情轻重、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情绪控制能力差,常有明显的无能及无助感,甚至产生厌世和轻生的念头,对疾病的康复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稳定患者的情绪,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卧床体位脑卒中患者的卧床体位可选择仰卧位、患侧卧位及健侧卧位3种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仰卧位:抬高患肢,使上臂外旋外展,肘同腕伸直于同一平面,手指伸直分开,掌心朝上,垫软枕于患侧臀下,脚背翘起同床面成直角,患侧下肢保持中立位,并适当垫高患侧手足,便于静脉回流;患侧卧位:患臂置于前伸位,外旋手指拉开,掌心向上,健腿屈曲朝前,放于体前支撑枕上,保持患腿在后微屈;健侧卧位:垫软枕于胸前,使患肩、肘关节及腕关节充分伸展,手握布卷,忌垂腕,使大拇指同四肢分开,患腿屈曲朝前放于另一支撑枕上,使髋和膝自然放置。

1.2.3床上被动功能训练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肢体按摩,由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循序渐进到各个关节的活动,积极指导翻身和移动等床上活动锻炼,并合理运动躯干的旋转及屈曲,尽力矫正坐位姿势,15~30min/次,2~3次/d。

1.2.4下床主动功能锻炼待脑卒中患者肌力恢复到能站立和行走锻炼后,患者的康复训练以他人辅助和机能训练结合,活动量从小至大,活动时间从短变长,3次/d,步行训练先进行平衡杆内训练,后慢慢进行辅助步行手杖训练,至独立步行和上下台阶练习。

1.2.5平衡反应及日常生活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诱发平衡反应,躯干尽量向患侧移动,进行行走和上下撞梯等项目训练,并练习刷牙、进食、穿脱衣服和橡皮泥塑等日常自理活动。

1.3判定标准

按Fugl—Meyer评分(显效:85~100分;有效:55—85分;无效:<50分)以及Ba~hel指数进行评分(显效:61—100分;有效:41~60分;无效:≤40分),分值越高,肢体功能康复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统计。其中,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组后3个月末、6个月末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hel指数评估均优于刚入组时;观察组在3个月末、6个月末时的Fugl—Meyer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并且观察组、对照组的6月末评估与3月末评估相比也有所改善。

3.讨论

康复训练对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是非常有意义的,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家属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康复护理可加速脑卒中患者建立自主侧支循环,促使病灶周围组织或者健侧脑细胞重组或代谢,经过学习-获得-强化-再学习-获得-强化相互交替,达到永久性地固定,尽可能发挥脑细胞的可塑性。研究表明,康复护理介入愈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愈好,其恢复机制与脑的可塑性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受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功能重组及功能代偿,功能的再训练以及感受器的传入冲动,达到促进脑细胞的可塑性发展及建立神经轴突触联系或者侧支循环的目的。日常生活能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BI可较好地反映患者功能恢复及残疾程度。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及主动训练,可有效防止其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神经衰退,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2]。依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运动量从小到大,保持在关节疼痛范围内做最大限度的活动,手法宜轻柔,待患者运动控制能力改善后,逐步增加主动运动,减少辅助运动,达到协调及随意的正常主动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Fugl-Meyer、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的Fugl-Meyer、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提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肢体功能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45(2):187-189.

[2]申茂玲,贾玉玲,申智慧.抗肢体痉挛康复模式在脑卒中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7,46(5):473-475.

论文作者:陈思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影响论文_陈思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