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向旻

向旻

(贵州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 要】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工程注浆技术,在传统注浆技术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水泥灌注的强度与机械性能,给上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因而给传统的工程灌浆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本文首先对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然后对其应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灌注桩;应用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最近几年的到了大力发展,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水泥注浆技术。从实际施工效果来看,传统的灌注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泥皮和桩基沉渣等,这些灌注工程中废料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灌注桩的整体结构性能,在建筑物的长期使用中极易引起局部结构的变形、平移以及损坏等,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通过研究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中的施工细节和工作原理等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发生,这是今后建筑工程师和工程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促进建筑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注浆前

在开始安装注浆管之前,要做一些预防措施。例如对管内所存有的杂物进行冲洗去除,以防止在灌注过程中浆液会停滞在某个部位无法前进。还要确保注浆管及注浆头是否是密封的。端部管道连接完成之后,针对每各部位或都要做密封检验,为了方便起见,通常采用的自来水进行灌水试验,一旦灌水时发现有水从某个部位漏出,就需要立刻进行排查检测;除了检漏还要针对压浆管安装,进行细节处理。

2.2投料前

投料之前需要确认泥浆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在投料之前要事先对各种原料的含量衡量准确。类似需要进行测量的浆液所含水灰比之类需要进行准确计算;对于水泥的规定是要求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杜绝过期或受潮的水泥被采用。注浆过程要按照规定的顺序和要求进行,进行期间不能够中断。一旦开始就务必进行到底。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得不中断,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问题处理完毕,然后恢复注浆。对于每次注浆都需要做好标记,记录注浆的时间,包括:起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对于注浆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数据也要记录清楚。

2.3注浆过程中

注浆时需要做的工作是严格控制注浆量和注浆浓度,通过此举动来使注浆过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注浆结束之后的状况表现如下:压浆压力达到规定的最终压力值,并且终压应保持5~10min,最终测量的压力为最初测量压力的2~3倍;最终压力稳定后达到不小于策划要求的浆液注入量。

2.4注浆结束后

注浆结束时做好对浆液的限流工作,将压浆管堵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在对浆施压结束后突然失去压力重荷的地下水对会来回地冲撞桩底压浆(尽管注浆管的下面的止回阀会产生一点功效),但仍然会因为压力过大导致止回阀关闭不严密),最终导致水泥局部稀释从而使压浆混凝土结石不够坚固,同时这种情况所造成的一定的压力,将不利于提高结石强度。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某住宅楼楼层为24层,施工周边没有其他建筑,对于建筑基础,使用钻孔灌注桩进行施工方法。综合考虑工程实际情况,设计灌注桩桩径为准800mm,桩身长度为22~29m。在本次工程设计中,考虑将强风化花岗岩层作为持力层,此时,单桩可承载力可以达到5500.0kN,但是,经过试验研究后发现,钻进难度较大,因此施工效益较差。如果将碎卵石混砂层作为持力层,在施工前,先进行试桩作业,根据试验所得注浆前后的静荷载变化情况发现,施工后,桩体的承载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而且能够将承载力控制在15mm以内。根据上述试验研究,并且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参考施工经验,确定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直径为准880mm的桩体,总数为328根,钻进灌注施工持力层为卵石层,并且使用桩端联合注浆施工方法。

3.2桩侧压力注浆设计

(1)灌注桩成孔和清孔。在成孔施工时,应该综合考虑地下水位情况以及土层的地质情况,然后选择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成孔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泥浆护壁钻孔成孔法、冲击钻成孔法都比较常用。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孔径的垂直度不宜过大,而且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做好清理工作。

(2)注浆管埋设施工。桩侧注浆管一般是沿着钢筋笼的纵向方向进行设置的,施工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深度不同,但是已经成孔的钢管,然后将这些钢管绑扎在钢筋笼外部。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在混凝土灌注施工中,混凝土材料堵塞孔眼,必须在混凝土灌注前,堵塞好孔眼。如果使用环向桩侧注浆花管,必须在施工前将花管道固定在钢筋笼外部。如果使用桩侧压力单向阀,则应该将其与注浆管进行连接,并且固定在钢筋笼上,如图1所示。

图1 注浆管的埋设图

(3)对于注浆量和注浆时间的设计。通常情况下,泥浆护壁灌注桩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1周以上,所以可以将注浆施工安排在一周后。通常情况下,脏侧注浆压力较小,而且单桩的水泥用量在1500kg作用,注浆施工完成后,侧压力会显著提升。

3.3灌注桩后注浆主要的施工技术

(1)在本次灌注桩后注浆施工中,注浆管选择壁厚为3mm、内径为25mm的无缝钢管,在注浆管接头位置,采用丝扣进行有效连接,桩底端使用单向节流阀。在本工程实际应用中,注浆管的长度应该预留出超过孔深34cm的部分,注浆管超出混凝土表面29cm左右。

(2)为了有效提高注浆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进度,可以采用单行截留阀作为出浆口,以此提高注浆施工效果。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了避免将浆液关注到阀中,需要将注浆管固定在钢筋笼上,并且将注浆管下部制成单向节流阀。

(3)在钢筋笼外侧绑扎注浆管时,应该保持两根注浆管对称,清孔后才可以将钢筋笼下入。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为了避免注浆管丝扣的连接位置出现松动,必须对注浆管加强保护,避免对钢筋笼造成挤压,而且还应该避免对孔壁造成摩擦。放置好钢筋笼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清孔施工,成桩1d后开塞,然后使用清水将管底封孔冲开。一周后进行注浆施工。

(4)对于注浆浆液,需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配合比,在本工程中,使用435#普通硅酸盐水泥,然后根据0.56水灰比进行配置,为了减少水泥水化热反应,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UEA膨胀剂。单根桩水泥使用量应该在4t以上,桩侧总压浆量应该控制在1.65t以上。

4.结语

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技术是当今工程建设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水泥注浆技术,对于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增长使用年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灌注桩后的注浆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进行了探究。在灌浆过程中严格控制相关技术指标,排除其他因素对灌浆工作的影响,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建设成本,为企业谋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陆子易.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筑,2014(33):68-68.

[2]刘杰.浅谈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2014(2):182-182.

论文作者:向旻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1

标签:;  ;  ;  ;  ;  ;  ;  ;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析论文_向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