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慈爱的父亲在形势的指引下成长为“中国的年轻鼓王”_爵士鼓论文

慈父因势利导,腼腆男孩成长为“中国少年鼓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势利导论文,慈父论文,腼腆论文,中国少年论文,男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第三届“节奏时代杯”全国鼓手大赛上,河南省焦作市15岁的杨一帆力拔头筹,荣获少年A组冠军。记者向杨一帆的父亲杨庆钊讨教教子经,他却说,他并没有刻意去做什么,就是顺着孩子的兴趣一路走了过来。探究杨庆钊的做法,或许能给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带来一些启发。

2011年10月18日,焦作电视台在“零距离”栏目中播出了对杨一帆的专访。15岁的杨一帆满脸稚气,清秀得像个女孩,面对镜头,一副怯生生的模样,回答问题也总像在“挤牙膏”,往往要记者启发半天,才慢条斯理回应一句。然而,只要坐到爵士鼓前挥起鼓棒,他就像换了一个人,在激越的鼓声里,他是那么自信,那么痴狂。

“他平常在家里也是这样吗?”面对记者的询问,杨一帆的爸爸杨庆钊重重地点了点头:“是的,这孩子平常言语不多,也不好动,但只要让他坐到鼓前就不一样了。一个小小少年,为何偏偏对爵士鼓如此痴迷?杨庆钊的回答是:“与天分和后天的影响都有关系。”

发现孩子的兴趣

杨庆钊在焦作市园林局工作,妻子刘静芬在大学图书馆上班。两个人都不是学音乐的,但夫妇俩却都喜欢音乐,在卡拉OK风行的年代,他们都是“麦霸”,所以,杨一帆打小就酷爱音乐,多少有点遗传的因素。

杨一帆刚出生的时候,杨庆钊夫妇既没订什么早教计划,也没刻意开发孩子的潜能,只是希望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他健康成长。杨一帆刚刚半岁时,细心的杨庆钊发现,儿子好像对音乐的节奏非常敏感,只要一听见音乐,小脑袋就会跟着节奏一点一点的,像是很陶醉。那时,夫妇俩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将来要让孩子学习音乐。

杨一帆两岁那年夏天,杨庆钊夫妇发现小家伙越来越喜欢逛街,天天吵着要去贸易大厦,每次一到三楼就赖着不走。“真是怪事,楼下超市有那么多好吃的,楼上又是卖玩具的,小家伙为啥偏偏就迷上了三楼卖家电的?”夫妇俩纳闷。后来,见儿子总盯着商场里正播放MTV的电视机,并且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节拍晃脑袋,他们才明白,原来,小家伙是来听音乐的。

“孩子这么爱听音乐,要不,咱也买一套家庭影院设备吧。”掂量了一番后,杨庆钊终于跟妻子说出了内心的想法。那时候,家庭影院设备属于奢侈品,最便宜的也要一万多元一套,但为了培养儿子,刘静芬爽快地答应了。那时,杨庆钊和刘静芬都没抱什么奢望,只当是咬咬牙给儿子买了个豪华玩具。他们都没意识到,就是这套家庭影院设备,为小小年纪的杨一帆打开了一扇门,把他引入了一个曼妙的音乐天地,让他的天分得以滋润,进而激发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激发孩子的潜能

6岁时,杨一帆成为一名小学生。2002年11月的一天下午,平日里总是很忙的杨庆钊,难得有了个提前下班的机会,就和刘静芬一起到学校去接儿子。看到爸爸妈妈一起来接自己,杨一帆非常高兴,就在放学的路上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我也想像别同学那样,报个特长班,学点东西。”看到儿子小小年纪既不要吃的也不要玩的,居然主动要求报特长班,杨庆钊夫妇都很高兴,当即带他来到了焦作市青少年宫,打听有哪些特长班适合儿子。

“那时,焦作市青少年宫办了很多班,有教画画的、唱歌的、跳舞的,也有教拉小提琴、弹钢琴的。让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杨一帆偏偏提出要学打爵士鼓。”联想到儿子打小就喜欢跟着音乐节奏摇头晃脑,杨庆钊二话没说,找到报名处给儿子报了名。

爵士鼓特长班分三个月的短期班、半年的中期班和一年以上的长期班,如果报长期班的话,学费可以优惠。因为担心儿子坚持不了多久,杨庆钊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短期班。按要求,学爵士鼓的孩子必须买五线谱本、鼓棒、复读机和练功垫,杨庆钊只买了五线谱本和鼓棒,以免儿子中途变卦,白白投资。

让杨庆钊没有想到的是,看似枯燥乏味的爵士鼓基本功,杨一帆练得特别投入,而且练得有滋有味。每天,一写完作业,杨一帆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照老师传授的要领认认真真地练上一阵子,还要拉上家里的大人,看他的动作像不像、是否到位。三个月下来,杨一帆对爵士鼓不仅没有丝毫厌倦,反而兴致越来越高。杨庆钊回忆说:“三个月一到,我和他妈二话没说,就跑去又报了一期。就这样,枯燥乏味的基本功整整练了一年。”

杨一帆的爵士鼓启蒙老师叫王志林,原来是市歌舞团的鼓手,还是河南省打击乐评委会的高级评委。每每谈及爱徒,王志林总是喜形于色,夸杨一帆不仅有天分、悟性高,而且特别自觉,特别努力。“有一次,听说一帆感冒了,我就以为他不能来上课了。正盘算着该怎么给他补课呢,没想到快上课时,他竟然赶来了。一看他手背上贴着的胶布,我就知道,他肯定是刚刚打完吊针赶来的……”杨一帆对爵士鼓的痴迷感动了老师,也感动了父母。杨庆钊不仅给儿子买了复读机、练功垫,还花800元钱给儿子买了一架旧爵士鼓。

长期只能在家里练“盲打”,如今终于有了一架真正的爵士鼓,杨一帆兴奋异常,练习更加投入了,常常是一坐到鼓前就忘了时间。杨庆钊和刘静芬看到儿子痴迷打鼓,后来竟想出了一个绝招:总拿“不让打鼓”来要挟儿子。不好好吃饭不让打鼓,不写完家庭作业不让打鼓,不按时睡觉也不让打鼓……久而久之,打鼓似乎成了父母激励杨一帆全面发展的一大法宝。

上初中尤其是升入高中以后,杨一帆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打鼓的时间便越来越少。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只要一拿起鼓棒,杨一帆便舍不得放下,仿佛手中的鼓棒有无穷的魔力,让他越打越陶醉。到了中午和晚上,担心鼓声影响邻里们休息,杨庆钊总想让儿子歇一歇。看到小家伙总是意犹未尽的样子,他只好吓唬儿子:“别再打了,再打,邻居们就要报警了!”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家伙恋恋不舍地收起鼓棒。

创造学习的条件

杨庆钊说,他支持儿子打爵士鼓,原本只是想让孩子学点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没想到儿子如此痴迷,做家长的自然不敢怠慢。从杨一帆学打鼓的第二年开始,只要是老师说要买的,比如手打牛铃、双踩、脚踏牛铃、镲片等,无论贵贱,杨庆钊都毫不犹豫地掏腰包。

2004年2月上旬,刚刚8岁、学鼓才一年多的杨一帆,经辅导老师推荐,相继参加了焦作市七色光春节联欢晚会和焦作电视台与团市委联合举办的文艺晚会,一曲激越奔放的《西班牙斗牛士》,倾倒了无数观众。曾有好几位演艺经纪人找到辅导老师和杨家,想请杨一帆参加一些在焦作举办的商业演出,面对找上门来的挣钱机会,杨庆钊想都没想就回绝了。他的理由非常简单:“孩子还小,不能拔苗助长,更不能让他纯洁的童心被世俗之气侵蚀。”

后来,杨一帆报名参加了焦作市举办的首届青少年才艺大赛。由于参赛选手年龄太小,水平参差不齐,比赛结果,第一名空缺,原本信心满满的杨一帆也只获得了第二名。杨庆钊故意打击儿子:“别看老师总是表扬你,其实你的水平还很一般。你不是一直都想当个优秀鼓手吗?那我告诉你,学鼓没有捷径可走,除了勤学苦练之外,还得用心感悟。只有这样,你才能终成大器。”别看杨一帆当时年龄小,可他却记住了爸爸的话,再打鼓时更加用心了。

自2009年始,中国打击乐协会鼓手联合会每年举办一届全国鼓手大赛。这是中国爵士鼓最专业、最权威的比赛。经层层选拔,从第一届开始,杨一帆就一直代表河南参加这项比赛。第一届,他入围全国前10名;第二届,就获得了少年电鼓季军和少年传统鼓第5名。

2010年6月,在从郑州参加省内预赛回来的路上,王志林老师主动向杨庆钊提出,杨一帆应该另拜名师了,言辞恳切地说,以杨一帆现有的水平,要想有所突破的话,必须另请名师指点。“既然是王老师说的,那就想办法找位名师吧。难得孩子如此热爱打爵士鼓,就算多花点钱也值得!”杨庆钊说。后来,他终于在北京为儿子请到了一位名师,杨庆钊每年要带儿子往北京跑上几趟,请老师当面授课。一对一教学的学费,加上父子俩来回的路费,每次至少需要千把元的花销,相当于杨庆钊半个月的工资。耗费半个月的工资和两天宝贵的时间,千里迢迢地跑去听一个小时的课,杨庆钊却总说非常值。他说:“每次回来,杨一帆都感觉收获很大。为此花点钱,跑点路,还有啥好说的!”

收获成功的喜悦

让杨庆钊感到欣慰的是,学打爵士鼓不仅没有影响杨一帆的学业,反而对他学习文化课大有帮助。2011年6月初中毕业时,杨一帆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焦作市一中分校。

说来也巧,杨一帆刚刚拿到一中分校的录取通知书,省里邀请其参加第三届“节奏时代杯”鼓手大赛河南分赛区比赛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当年,共有400多名鼓手报名参加河南分赛区的比赛,只有取得每个组别的第一名,才有资格代表省里参加全国总决赛,所以竞争非常激烈。结果,杨一帆当仁不让地拿到了少年A组的第一名,取得了再次代表河南参加全国大赛的资格。

8月20日,2011年“节奏时代杯”全国鼓手大赛总决赛在北京解放军音乐厅正式拉开了帷幕。河南共选送了11位选手,除杨一帆外,其余10位选手都没能闯进排名赛。看到角逐如此激烈,陪同儿子进京参赛的杨庆钊多少感到有些紧张,杨一帆自己倒是一直都很从容。8月24日,少年A组排名赛如期举行,15岁的杨一帆登场。当他戴着一副小眼镜,斯斯文文地坐到鼓前时,评委们眼里多少有些讶异:这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男孩,能驾驭得了狂放的爵士鼓吗?经过片刻的情绪酝酿,杨一帆举起了鼓棒。刹那间,刚才那个斯文少年,突然变成了一个疯狂的精灵。伴随着鼓棒的起起落落,鼓点时而舒缓时而激越,直敲得人荡气回肠、心潮澎湃……一曲奏罢,评委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正是凭借着对经典曲目的独到理解和9年日复一日练就的过人鼓技,杨一帆征服了所有的评委,荣获了少年A组冠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参赛归来,杨一帆一下子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小明星,并被冠以“中国少年鼓王”的美称。难得的是,面对赞誉,杨一帆非常淡定,从北京回到焦作的第二天,他就带着练功垫回到学校,由全国冠军变成了一名腼腆的高一新生。其实,杨一帆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做一名大师级的鼓手。接下来,他会像从前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挺进……

标签:;  ;  

这位慈爱的父亲在形势的指引下成长为“中国的年轻鼓王”_爵士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