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教育论文,信息化建设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背景

信息化建设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此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由于利用信息资源而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涉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也涉及社会与经济运作的方式、管理体制、法律规章、思想观念和生活娱乐等,因而它是一个使社会各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过程。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要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要迅速、准确地向信息市场与用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把信息化建设水平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在这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加强我国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加速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于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加强两个文明建设,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义地说,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指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使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科研管理实现自动化。教育信息化建设至少包括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教学管理信息化、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CAI教学、远程教学等)。大力促进和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 既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对管理变革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加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同时,研究如何以信息化建设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校的管理时,首先有必要探讨教育事业自身发展促使管理发生了或将会发生什么变革,而在这些变革中信息技术起了什么作用或将起什么作用;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等方面,信息化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再确定当前与今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范围和重点,这样,我们便可从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管理的变革,以及教育事业当前与未来需要出发,从应用效果出发来规划、设计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克服单纯受技术推动的影响来考虑发展的局限,便可避免重蹈覆辙。

我国至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国在工业还远未实现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开始信息化建设的。这就表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客观上具有先天不足的劣势,这种劣势必然导致我国教育信息化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在国际教育管理变革思想的影响和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冲击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又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养活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人,并且要让这么多的人生活幸福,发展良好,我们必须走一条赶超发达国家的路子。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好这条赶超发达国家的路子,就必须把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放在首位,让教育事业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正是由于这一点,近几届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都坚持把教育放在战略重点位置上予以支持。朱镕基总理就任伊始,就明确宣布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就是坚持科教兴国,把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事情办好。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初始阶段。我国的教育体系、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现代化水平还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由于若干体制上的原因和教育事业本身发展变化的要求,中国教育特有的问题和负担立刻暴露出来,并亟待解决,而此时由于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许多新的管理变革思想和模式,并很快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两股力量的汇合,促使我们不可再等待和观望了,必须立刻采取行动。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并被迅速组织实施。

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在90年代开始逐步走向普及的。特别是在最近几年全社会都在大谈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热潮中,我国确定了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大学的方针后, 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呈现出明显加快的趋势。1994年4月,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启动建设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我国联通应用,对全国高等院校的“校园网”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院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钱来进行“校园网”建设,希望把本校建立的校园网与中国教育和科研网联通,从而开辟了一条走向世界的信息通道。据北京信息学院CAI课题组调查93所高等理工科学校的情况来看, 各校已开设CAI的课程共547门,各校已开展CAI的班级共3437个(占93 所学校班级总数的30%),说明以CAI 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我国学校的课堂教学中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但在承担繁重基础教育的大批中小学校,其信息化建设可以说还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美国政府提出的在1999年把因特网与全美中小学相联的目标相比,差距实在太大。

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前所述,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我国是在工业现代化并未完成的情况下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这种先天不足必然引起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其他方面一样,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层次,发展也极不平衡。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既有主观上的认识不一致的表现,也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软、硬件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不平衡。全国除极少数几所大学外,大部分学校都没有条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新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模拟高层次知识技能的教学,通过计算机程序的编写与设计来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技巧,运用计算机加速完成班级、学校及各教育行政机构信息的搜集与共享,建立与应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缺少各种新型的电子计算机、视听设备、卫星网络、电传设备。

2.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落后,利用率很低。(1 )目前我国学校管理、监测工作的量化程度低,在管理和决策活动中,人为判断决定多,以客观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少;(2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展宏观调控和导向、专家评价以及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或自我评价时,这三者之间缺乏一个可以作为共同依据的规范化的信息资源;(3 )学校信息管理档案不规范,未数据库化或“数据库”更新速度极慢,数据库的维护和信息服务工作不到位。数据库应是动态的信息资料,在数据更新时,应结合教育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对信息服务工作的需求,不断修改与完善指标项目,丰富信息资源,满足信息需求,这一点现在还远远未达到要求。

3.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素质还远远不能适应其建设的需要。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素质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教育专业的设置和教育管理体制本身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教育既不能比较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其自身的发展需要。就信息化建设而言,我国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面临着两个问题:(1 )很多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缺乏受过专门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管理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管理系统人员的信息认知能力差,缺乏对社会信息需求和组织信息需求的认识,高效率开发信息资源和交换、使用信息的意识不强,缺少信息形态转化的必备技能。因此,导致一些效果很好的教育教学软件至今都不能在学校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2 )教育管理系统人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意识差,主要表现资料处理与应用方面,如不会使用各种进行信息资源处理与应用的计算机软件和工具,对各种信息技术产品的组成和功能缺乏了解,不知道其使用方法;不重视及时建立数据库与正确使用维护数据库,适时更新各类信息。

4.不注意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的作用。教育信息系统是教育质量保障系统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高校教学质量保障就是把质量改进活动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提供组织及其成员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已经取得成就的证据,并探索继续改进的可能性。从学校内部各级组织和个人的质量成就评价、改进教学活动,需要各种类型的信息支持。整个组织教学质量的保障,尤其要依赖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高校信息化建设为教学质量保障系统提供了如下基本功能:(1 )建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数据系统;(2)采集、保存并及时更新与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有关的信息;(3)定期发布学校的质量状态数据和质量活动信息;(4 )系统记录学校各级组织的教学质量活动、成就及其进步情况;(5)广泛收集、 保存有关提高教学质量的知识和经验;(6 )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支持;(7 )为校内外有关机构和个人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征询提供信息服务。但从目前的实践看,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系统的这些基础功能还远没有为人们所认识和挖掘。

5.教育评价的信息化程度低,教育评价信息来源过于单一。按照原国家教委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所采取的方法,我国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基本上是以学校自评材料为主要信息来源的。这种评价的信息渠道比较狭窄、单一,容易影响评价结论的可靠性。

三、改善与加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教育是一项必须超前发展的事业,应具有前瞻性,由于信息化建设将广泛影响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所依据的背景出发,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克服和消除现在已发现的问题与障碍,就必须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认识。要特别注意提高学校校长的认识。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质上还在起步阶段,实现信息化的路还很长,进行信息化建设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没有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不可能加快其建设进程的。同样,没有健全的组织体系与组织制度也是无效率的。因此,必须提高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认识,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校教育应有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至少要明确一位副职分工负责此项工作。还应把这一工作列入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的规划,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2.要进一步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学校信息化。学校是教育事业的基本细胞单位。没有学校的信息化,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信息化。学校信息化对于教育信息化之重要,如同企业信息化对于国民经济信息化一样,学校信息化是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反对那种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分裂开来的错误认识,坚持教育先行,真正把教育特别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重点的具体措施来对待。

3.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目标,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开发信息资源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归宿”。信息资源开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具有倍增性。而我国很多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资源的开发根本不注重这一点,往往是满足于一次开发,或是满足于对购买的信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信息系统建成之日就是信息化建设完成之时。且不谈在这种情况下,其信息产品的质量如何,至少可以说,这种开发策略本身既不符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宗旨,也违背了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基本要求。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也要注意由单一渠道向多样化渠道发展,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辟多种评价渠道。教育管理方式是多变的、发展的。支持教育管理方式发展的信息系统也应是动态的,可变的,这就要求教育信息资源开发是连续的,长期的工作。教育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促使教育信息系统的不断变化和完善。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成长的策略。在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中,我们认为,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教育(学校)部门各岗位员工的业务工作任务和责任密切相关,应落实到各岗位制度中,鼓励员工开发信息资源的积极性。(2)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工作, 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稳定的信息系统的前提,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同时,也应注重非标准的信息资源向标准化资源转变的途径;相对稳定的信息系统不断变动的方式。(3)关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自动化技术。 数据采掘理论和技术、需求工程、信息工程为解决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自动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应及时采用成熟的技术成果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自动化的发展。

4.加强组织与队伍建设是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提高人员信息素质的关键在于有效的组织。 在组织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注意下面两个方面:(1)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应落实到教育部门和学校教职工的日常工作中去建立提高教职工信息需求积极性的机制,建立学校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委员会制度。 (2)搞好学校信息中心的专业化分工。学校信息中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核心机构,其任务不只是维护工作,应是多方面的,而各方面的工作又需要具有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因此,应有专门的需求分析人员、信息管理人员,规划与开发人员。

5.扩大信息采集面。当前迫切需要扩展教育信息的视野,要把现在还处于单一流向、低速度、各自为战的信息工作,扩展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及时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要特别重视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出现的对教育需求的新动向、新趋势,一方面,进行跟踪捕捉,及时反馈,提供一些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宏观决策的信息;另一方面,要围绕着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对信息的需求,收集和传播各类政策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教育改革信息等,引导教育走向市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6.拓展横向联系。教育走向市场后,政府及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如何面向市场办学靠的也是信息,上上下下都需要大量真实、准确、可靠、迅捷的信息。必须打破过去那种长期形成的封闭状态,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联合,实行信息的共享和流动。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信息,要尽可能地开放,不仅为上级主管部门宏观调控服务,也要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信息引导服务,要加强横向联合,以教育信息商品化、市场化为手段,以提高服务效能为出发点,扩大信息量、拓展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院校要加强信息联系与交换,互通互惠,共同发展。

7.促进教育信息服务社会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部门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除了为系统内服务外,还需要承担对社会宣传、发布和提供信息的服务的任务,成为沟通群众与教育部门、单位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实践证明:教育部门向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教育部门发挥信息引导作用和实施宏观调控的过程,在形式上,可以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各种渠道,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各界提供信息服务,使教育部门的信息引导职能在服务中不断强化,进而推动社会各界重视支持教育的发展。

8.推进教育信息手段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广泛应用,给教育信息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信息工作要实现对市场经济的有效服务,就要抓住机遇,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快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速度,建立大型数据库和分析模型,把目前的人工信息网逐步转变成计算机信息网,最终达到信息采编、传递、存贮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化。

9.实现教育信息服务方式多样化。目前的教育信息服务工作,绝大部分是公益性的,它虽然需要投入,而服务却是无偿的。提供教育信息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这种公益性的信息服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加强,不可削弱。但应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一经开发利用就具有商品的属性。开发信息需要投入,提供服务要收取一定的报酬,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开发有偿服务是教育信息工作的一个发展方向,凡是有条件地方,应当积极进行探索。实行教育信息有偿服务,坚持适当收费,增加经济收入,主要是充实教育信息工作力量,扩大服务范围,改善信息技术装备,弥补信息经费不足,增添信息工作活力,做到取之于信息用之于信息。

标签:;  ;  ;  ;  ;  ;  ;  ;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