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质和水文地质损失是矿山损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申报(报损)工作就是矿山储量管理的重要任务。正确处理损坏报告不仅有利于平衡矿山储量,更能适当增加矿区面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关键词:地质储量;报损问题;对策
前言
随着设计图质量检验标准的不断严格要求,传统的手工绘图不符合高效矿山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由于手工绘图耗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以及精确度低等缺陷,成为制约矿山地质储量勘查工作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最近几年,具有强大模拟功能、精准计算、快速图像处理能力的各种计算机绘图软件在矿山地质储量勘查中大规模应用起来,这其中属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在地质勘查绘图中最常见,这些计算机绘图软件都具备一定的优越性能。矿山地质储量勘查过程中,需要利用实时数据信息来汇报矿区生产的实际状况,在还没有计算机的时候,这些数据采集工作都是矿区工作人员负责,无法保证矿产储量精准计算,并且矿区的具体生产信息也无法快速准确的传达,对矿山资源不能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
1矿山地质储量勘查中计算机绘图主要应用
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是由美国公司开发设计的一款可以进行绘图和辅助设计的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自身有着专业的绘图功能,而且操作简单,开放式的结构为用户的使用提供便捷条件。因其在二次开发上的简便操作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矿山地质储量勘查工作当中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计算机绘图软件自身带有矿山工程图片绘制的功能,在进行矿山地质储量勘查工作时,可以利用自动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图形立体化的转变。另一方面,自动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对较复杂地质图形进行处理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于提升勘查工作的准确性以及矿山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计算机绘图设计过程当中,要整理全部图纸中的坐标,并完成所有坐标点的计算机输入,再执行模拟命令完成最基本的调试,并要根据矿区地下资源的导向点坐标来模拟实际测量,通过计算机绘图软件设计出完整的坐标图。等到所有的导向点建立完全之后,可以用一条常规线根据各个导向点的位置进行连接。在计算机绘图操作过程中要规范流程,需要依照实际的情况进行模拟,例如想要测量两旁的导向点的间距,就必须要进行连接线的转动,并在执行文本命令之前将所画的辅助线清除,加粗对连接线上点的标注,最终完成对整个地质资源勘测的绘制。
2计算机绘图软件在地质储量工作的当中的具体应用
2.1巷道的绘制
CAD进行巷道的绘图同样具有较高的便利性,在操作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对整个图纸当中所有的导线点坐标进行输入,然后执行“point”命令进行基本的调用,完成调用之后要根据井下的导线点坐标来进行实际的测量,并且通过键盘往电脑中输入x和y。待整个导线点输入完全完成之后,我们通常会用一条辅助线来连接各个导线点。然后,在操作过程当中必须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进行,比如要想链接两旁以及导线之间的距离,然后要进行导线的“偏移”,随后可以倒到巷道的两旁。最后,将所画的辅助线进行删除,然后执行“文本”命令,以此来对于导线的点号以及标高进行标注,从而最终完成整个巷道的绘制。
2.2断层以及煤厚点的绘制
在绘制煤厚点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进行辅助线的设置,来将距离相对最近的线段来进行链接。随后,需要根据实际的状况来将实际的打钻位置以及距离相对最近的导线之间的距离来进行确定。然后执行“偏移”的命令,并且根据此命令来进行整个煤厚点的绘制,最后要执行“文本”的命令来进行煤厚的整体标注,然后将开始设置的辅助线进行删除。
3地质报损相关问题探讨
3.1存在问题
批准矿井报损之前,参审专家提出以下意见:
(1)报损前应计算断层煤柱留设宽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断层煤柱以外的不可作为地质损失,可作为其他合理损失。
(2)已列人永久损失的资源量,如矿井边界煤柱,不可作为地损重复计算。
(3)靠近工作面的局部块段,设计不进行回采的,应计入合理的面积损失。
3.2问题分析
(1)对于专家提出的意见,第二条、第三条在相关法规、规章中均能找到依据。对于第一条则存在理解误差。《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第34条规定,在开采范围内,因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而无法开采,需留下的煤柱或狭小块段可作为地质或水文地质损失。对“狭小块段”则没有明确的界定。受现有技术条件限制,为保证安全高效开采,新庄煤矿现有采煤工作面宽度为130~170m。报损块段1中不包括面损1。面损1范围内,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煤层倾角较大,最大30°,而且回采过程中多有淋水,对开切眼安全支护构成威胁。断层防水煤柱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宽度不低于20m,留设F3、F5及f1断层防水煤柱后,剩余区段仅为宽度0~50m的独立块段,不具备安全开采价值。从安全开采的角度考虑,面损1也应算入地质损失。
(2)在报损过程中,还存在支撑材料收集不齐、图纸不美观、不规范等情况,给参审专家的理解造成困难。在修改完善相关材料后才顺利通过评审。
4问题思考
通过对地质报损工作过程的分析,发现在报损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依据不充分,无标准的工作流程,标准的资料条目,仅凭已有的工作经验进行,储量管理的人员对相关数据及流程的理解有偏差等。进行储量管理工作多年以来,笔者认为造成这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国家相关法规规章支持不够。现有的储量管理工作权威规章是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订的《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以及2008年国土资源部制定的《矿山储量动态管理要求》,且后者只有对储量资源动态检测的规定,不涉及对一些类似“狭小块段”等名词的解读,造成专家及储量管理人员长期以来对储量管理工作理解上的不一致。应完善相关法规规章,统一思想认识,避免发生歧义。
(2)对资源节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现有的安全压力下,部分煤矿领导为了保证较大的安全系数,避开地质条件复杂区域,从而导致出现乱丢煤的现象。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采取疏排措施,直接在设计阶段对大块资源进行丢弃处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充分采取防治水措施,探明地质条件,疏排彻底,对资源实现有序开采,才能较好地实现煤矿安全生产。
(3)地测工作定位不准。煤矿地测部门应是结合地质、防治水、测量以及资源储量管理的综合部门。但在现有安全形势下,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地测部门的主要职责演变成了探测地质构造,进行水文地质预报,巷道测绘。而作为幕后工作的储量管理人员却被忽视,成为煤矿安全生产的“局外人”。
(4)储量管理工作地位不足,人员变动大。对储量管理工作的不重视,造成储量管理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度低,进而造成近年来储量管理人员大量变动的状况。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经验积累的过程,人员过度频繁变动造成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工作之间出现断层。
(5)各职能人员间配合度不够。储量管理工作需要地质资料的支撑,应建立制度,规范地质测量资料与储量管理资料的互通。
结语
地质报损是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一个环节,在地质构造相对复杂的成煤区域,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该区域采区采出率。规范地质报损工作,严格审查程序,可以促进矿井做到优化设计,少报损,多出煤。
参考文献:
[1]吕卫军,李向阳.浅析如何选择井下采矿生产技术及方法[J].能源与节能,2016,02:72—73+75.
[2]王运敏.采矿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技术对策[J].现代矿业,2011,01:1一14.
论文作者:刘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储量论文; 地质论文; 矿山论文; 工作论文; 导线论文; 计算机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