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_形态理论论文

论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_形态理论论文

论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社会形态论文,三大论文,启示论文,中国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及其演进序列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的论著中 ,对社会形态的演进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表述,一是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 简称“五阶段论”,二是三大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从“五阶段论”到三大社会形 态演进的理论,反映了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发展。

“五阶段论”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来的,“大体说来,亚细 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 时代。……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 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83页。)这就是未来共产主义阶段的到来 。马克思关于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演进的理论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也经常被我们的哲 学教科书所采用,因此在我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但是,历史的发展表明,用“五阶段 论”生搬硬套到所有的民族和国家,强行把它们归到历史的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就会 发现存在着很多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其中最大的一个困境就是:市场经济是不是等同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尽管我们已经在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总 感到底气不足,所谓的“补课论”或“手段论”都不足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扎实 的理论根据。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原著中,看看这位思想伟人是如何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把“五阶段论”绝对化并不是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的“五阶段 论”只是在研究西欧资本主义起源时提出的,虽然这一社会演进序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马克思本人只说“大体说来”,而没有称它是“一把万能钥匙”。1877年11月,马 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批判民粹主义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时就曾 指出:“他一定要我把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 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 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样一种 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 辱。”因为“极为相似的事情,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就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果把这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他们加以比较,我们就会 很容易地找到理解这一现象的钥匙。但是,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的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 那就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第130—131页。)可 见,马克思并不想把“五阶段论”生搬硬套到所有民族的发展道路上去。事实上,马克 思晚年通过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已经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 峡谷的假说。这说明我们现在用“五阶段论”来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把两者截 然对立起来的做法是有问题的;或者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同起来,认为两者只是名 称不同而已,这也是不正确的。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呢?还是让我们回 到原著中去。

马克思在研究了西欧资本主义起源问题后得出了“五阶段论”,但他的思想并没有停 留在“五阶段论”上,而是继续发展。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经 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和产品经济社会依次演进序列的理论。由于“五阶段论”在我们 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经过研究我们会 发现,三大社会形态理论能更科学、更合理地解释社会形态演进的历程。

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写道:“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 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 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 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个阶段”(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104 、486、109、520、391、400页。)上述引文中“最初的社会形态”指的就是自然经济社 会,顾名思义,自然经济社会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性生产经济 。这种自给性生产是直接以消费为目的的生产,生产内部还没有严格的分工,内外交换 都很不发达。这种生产只是在狭隘的共同体范围内进行,或地域性范围内进行,处于封 闭状态。自然经济社会“物质生活的社会关系以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基础上的社会领域, 都是以人身依附关系为特征的。”(注:《资本论》第一卷第94页。)所以,在自然经济 中,人和人之间仍然处于直接的依赖关系中。自然经济之所以有这些特征,其主要原因 是土地财产按其自然本性来说,是无法由孤立的个人实行占有的,必须以共同体的存在 为前提。根据以上特征,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中“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这三种生 产方式都属于自然经济社会。

“稚气的古代社会显得较为崇高”也具有原始的丰富性,但正如马克思所言,“留恋 那种原始的丰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须停留在那种完全的空虚中,也是可笑的。”(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104、486、109、520、391 、400页。)毕竟在自然经济社会中,无论是社会还是人本身的发展都是低水平的,所以 必须经过一个更高的阶段,社会和人本身才能演进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就是商品经济 社会。当然,商品经济社会并不是人们想要进入就能够进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自有其 生存论上的基础。“家长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状态随着商业、奢侈、货币、交换 价值的发展而没落下去,现代社会则随着这些东西一道发展起来。”(注:《马克思恩 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104、486、109、520、391、400页。)这 里的“现代社会”就是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的实质是分工和交换的统一,但有商品 经济的社会并不一定就进入第二大社会形态,只有当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交换成为整个 社会结构的基础,我们才可以说是进入了第二大社会形态。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形 成普遍地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104、486、109、520、391、40 0页。)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一般地说人同自身的任何关系, 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能得到实现和表现”(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 二卷第98、99、117页。),“人同自身的关系只有通过他同他人的关系,才成为对他说 来是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98、99、117 页。)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地方性的限制和人身依附关系,它以 经济联系取代了血缘和地域的联系,以物的关系取代了人身依附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 市场、商品和货币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 过对象性原理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阐述,“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 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 易的绝对运动之中。”⑩总之,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换,这种 全面的物质交换变成了发达的社会分工体系,使原先处在狭隘地域中的人日益成为世界 历史的、真正普遍的个人。单独的个人摆脱了各种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局限,而与整个世 界的生产体系发生联系。但是,毫无疑问,人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尽管扬弃了“原始的丰 富性”,却是在异化的形态中发展自己的。正如马克思所言,“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 的生产,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 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 104、486、109、520、391、400页。)“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 对它本身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的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因此,它 已经自在地,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 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创造和 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 、104、486、109、520、391、400页。)一句话,“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 同一条道路”。(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第98、99、117页。)

从以上的论述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尽管导致了人的异化,但这种异化是进入共产主 义社会所必经的阶段。所以,勿庸讳言,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要经过商品经济社会 。由于传统的观点一直把资本主义社会等同于商品经济社会或者说第二大社会形态,这 就出现了一个理论问题。如果说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也要经历商品经济社会,那么不就等 于说我们也要经历资本主义社会,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是不 是等于说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并不等同于第二大社会形态 ,第二大社会形态的外延要比资本主义社会大,它既可以指资本主义社会,包括发达的 和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同时也可以指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自然经济社会可以有“亚细 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三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商品经济社会当然也可以有不同的生产 方式,而不仅仅只有资本主义这一种生产方式。只是因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社会是 商品经济发展得最充分、最完善的一种社会形态,所以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仿佛商品经 济社会只有资本主义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当然,以上只是一种简单的推论,并不能仅仅 因为自然经济有多种生产方式,就断定商品经济也一定有多种生产方式,我们还必须从 理论上对这个观点加以论证。

从第一大社会形态过渡到第二大社会形态,不能仅仅从意识形态上加以区分。资本的 本性就是力图无限制地发展生产力,资本的文明就是要不顾一切来完成“以最普遍的形 式成为世界历史的力量”这一使命,这是不可阻挡的。“创造世界市场的趋势已经直接 包含在资本的概念本身中”。(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 、104、104、486、109、520、391、400页。)所以,从第一大社会形态过渡到第二大社 会形态的标志是,看那个国家有没有被纳入世界市场,用现在的时髦话来讲,就是有没 有被纳入全球化体系。凡是被纳入全球化体系,这个国家就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早进 入全球化体系的商品经济发展得快一点,晚进入的就发展得慢一点,这些只是程度上的 差别。这个标志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阅读马克思的著作后自己的体会。马克思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多次提到这一点,“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过程 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以及 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 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1、67、39、61、3 9、42页。)“它(大工业——引者注)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 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 各国的孤立状态”(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1、67、39、61、39、42页。) ,“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狭隘地域性的存在 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 51、67、39、61、39、42页。)以上引文中的“全世界的历史”、“世界历史”、“世 界历史性”就是各国逐渐纳入全球化体系、进入商品经济的过程,只有经过全球化过程 ,即商品经济的阶段,才能为进入共产主义做好准备。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只有在 交往具有世界性质、并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在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的时候,保 存住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1、67 、39、61、39、42页。)否则的话,“那就只有贫穷的普遍化”,“全部陈腐的东西又 要死灰复燃”。(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1、67、39、61、39、42页。)而 且“每一个单独的个人的解放的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 仅仅因为这个缘故,各个单独的个人才能摆脱各种不同的民族局限利地域局限,而同整 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 面生产(人们所创造的一切)”。(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1、67、39、61 、39、42页。)可见,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经过全球化的 过程,也就是商品经济社会。

我们说,资本主义并不等同于第二大社会形态,纳入全球化体系是一个国家进入第二 大社会形态的标志,澄清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十分有意义 的。其一,有助于澄清前提,解放思想。毫无疑问,中国已经纳入了全球化体系,随着 中国加入WTO,这一点就更加明显,换句话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以前由 于存在着理论上的误区或其它原因,我们总不承认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商品经济;尽管正 在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总担心别人会说我们实际上是在搞资本主义。现在我 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进入第二大社会形态也即经过商品经济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 律,第二大社会形态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 以搞市场经济”。这样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有助于我们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更快地发 展生产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是我们的典范,他创立的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他的“南巡”讲话非常值得我们在进一步的改革开 放中加以深思和挖掘。

其二,有助于我们借鉴和吸取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教训。我们说资本主义 并不等同于商品经济,但是到目前为止,商品经济发展得最有成效的还是资本主义。资 本主义在不到几百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超过过去几千年的生产力,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 习和研究。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有其自身的界限,这一点,马克思早在《经济学手稿 (1857—1858年)》中就指出来了,“(1)必要劳动是活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的界限;(2) 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界限;(3)货币是生产的界限;(4)使用价值的生产 受交换价值的限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第109、104、 104、486、109、520、391、400页。)也就是说,资本的社会是一个非自洽的系统,它 是有界限的,它要存在就必须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如果不懂得这一点,就不可能充分发 展商品经济,也就不可能进入产品经济即共产主义社会。在这点上,现在很多资本主义 国家吸收了社会主义成分,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则必须更加充分注意到资本的非自洽性 ,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同时,时刻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既要充分发挥商品经济的优势, 也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标签:;  ;  ;  ;  ;  ;  ;  ;  ;  ;  

论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启示_形态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