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古楼街道飞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36000
预防接种工作是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国家免疫规划最基本的工作。通过疫苗接种可以提高人群的健康免疫水平,从而阻断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达到控制和消除相应的传染病。为了做好我市城区预防接种工作,结合我市城区预防接种工作现状,现对存在的问题作一些说明,以便探讨今后的工作发展方向,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市城区预防接种工作现状
据了解,我市全市城区共计有12个预防接种门诊,承担城区约36.5万人的预防接种工作。2005年,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曾对城区几家接种单位进行了区域的划分。市直4家及2家民营具有产科资格的医院设立了预防接种门诊,一般都是“谁接生,谁接种”的想象,而疾控中心的2家接种门诊主要承担动物咬伤门诊处置及常规免疫规划工作。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区域划分承担常规免疫规划工作,疫苗查漏补种工作,每年春、秋二季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补证补种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凤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是2013年12月最后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验收合格的预防接种单位,之前凤凰街道辖区的预防接种查漏补种及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工作,一直由飞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1、接种单位设置不合理
有的接种单位相距太近,有的大片城区无接种单位。如:古楼街道四眼井社区设有三家预防接种门诊。而凤凰街道大桥社区、莲花社区等6个社区,3个城中村却没有预防接种直管单位。造成有的接种覆盖区域重叠,而有的城区接种无人管,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低,导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远远不能达标。
2、接种责任区域不明确
接种单位责任区域的划分存在跨区、交错现象,如:古楼街道飞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管凤凰街道的6个社区3个城中村的预防接种工作,而西山街道西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承担古楼街道的花园社区及五里墩村预防接种工作,阻碍了接种管理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在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及查漏补种工作中,我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往往收效甚微。更有些学校及托幼机构存在不配合和推诿的现象。而古楼街道怡亭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辖区为市二医院划分管辖区,想管理又存在“抢、夺”现象,迫使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工作的开展也受到牵制。
3、多头接种,难于管理
我市城区4家公立医院及2家私立医院具有产科接种资质,所以在本医院出生儿童大多在本医院接种。而儿童家长有时接种很随意,方便在哪儿就在哪儿接种,导致接种信息流失或资料录入不全。另外城区儿童流动性大,也增加了预防接种工作的管理难度。
4、利益的驱使影响了接种管理
在日常接种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现象:很多儿童出生时家长选择了自己信任的大医院。而大医院的绩效工资利益驱使,使接种人员在接种时将二类疫苗被着重推广,而轻一类苗接种,对前来接种的儿童不考虑季节性疾病的危害,而是优先接种收费疫苗。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门主动搜索目标儿童资料时,发现有些一类疫苗逾期仍旧未接种,也大大降低了我市疫苗接种的合格率及及时率。同时也增加了孩子患季节性传染病的风险。
5、接种单位责任意识不强,没有进行规范的接种服务
有些产科接种单位在儿童出生时,没有给孩子建立接种卡,仅仅在接种证上作好记录,也没有及时给出生儿童接种管理单位反馈信息,导致儿童接种信息不全、不符。
有些接种单位接种服务区域范围大、人口多,未按《预防接种服务规范》履行职责,只安排2-3人坐诊接种,不开展责任区域目标儿童摸底,也根本无暇开展摸底及上门搜索目标儿童工作,导致目标儿童底数不清,接种情况不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议
自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出台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版)》(在2011年又进行了修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了普遍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卫生部将预防接种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以便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市城区共有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合适的区域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按国家“便民惠民”政策打造城区“十五分钟就医圈”。且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通过了预防接种门诊合格验收,具备预防接种工作资质。同时按照《规范》的标准都设置了儿童保健门诊,能满足居民最基本的服务需求。
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存在很大的优势。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十一个项目工作中,第一项就是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在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同时,我们对0-6岁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也进行了摸底登记,完善了档案资料。在对慢病人群的管理工作中,我们也可以开展适龄儿童的主动搜索工作。在这一点上,我们填补了社会及综合性医院无法完成的上门摸底主动搜索工作的空白,同时也减少了相应的人力与物力资源的浪费。在社区卫生服务家庭访视工作中可以多项合一,也增进了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情感,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服务职能来协助开展工作,激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服务热情,改变他们“以药养医,坐堂行医”的观念意识。结合“家庭医生进万家”活动,大力开展上门建档及摸底活动,可以帮助完善预防接种信息资料,做好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疾病以预防为主”的意识。几年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曾与街道及多部门沟通与协作,也建立了一定的纽带关系,这些都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也更加便利了预防接种工作中上门摸底与主动搜索的随意性,能大大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及时率,从而降低或消除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生,为居民的健康需求多了一份保护屏障。
就此,笔者对当前我市城区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结合上述社区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及建议:
1、合理划分接种单位责任范围
我们可以借鉴外省市经验,将儿童计划免疫调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如: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就有成功的经验,经过调整各项工作质量明显提高[1]。可以尝试对城区有产科资质的接种单位只开展新生儿建卡及卡介苗和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到儿童居住地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预防接种证并开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
2、合理地划分免疫规划责任区域
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规定,合理划分责任区域,按照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区域,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实行预防接种属地化管理原则,简化程序,消除弊端。
3、规范接种门诊,规范儿童保健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便利、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系统的儿童保健管理体系,使得儿童家长真正做到“保健进社区,大病去医院”的良好新局面。城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利资源,开展预防接种摸底及上门主动搜索目标儿童工作,并在各社区站设定接种点固定日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4、注重宣传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责任感
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是开展免费服务,如慢病管理和重点人群随访等。对疫苗针对性疾病的发生都必须完成完整的入户个案调查,每年每个季度都是以完成目标任务及质量来考核绩效,这些都避免了利益驱使的坏风气滋长。
5、完善制度,加强培训,强化管理,开展合格的预防接种工作
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培训轮次,以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增加预防接种工作的责任感,来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军花,董尚,儿童免疫规划调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管理情况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08,2。
论文作者:李慧琴,徐云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工作论文; 社区卫生论文; 儿童论文; 城区论文; 疫苗论文; 服务中心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