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发展:当代中国科技经济的重要课题_黄河论文

黄河三角洲发展:当代中国科技经济的重要课题_黄河论文

黄河三角洲开发:当代中国一个重大的科技经济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黄河论文,当代中国论文,课题论文,经济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和石油系统高等院校——石油大学所在地。全市总面积8053平方公里,人口162万。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在世界大河三角洲中资源最丰富而开发水平最低,这一尖锐反差,使其成为当代中国一个重大的科技经济课题。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发展重心的渐次北移,开发黄河三角洲成为势之所趋。加快黄河三角洲开发,必将对山东省、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开发: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选择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大江大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促进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英国泰晤士河三角洲和荷兰莱茵河三角洲的大规模开发,使城市和大海相结合,形成了伦敦和鹿特丹等港口城市,有力地促进了流域经济乃至整个欧洲经济的发展。印度在印度河、恒河三角洲上创造了自己的古代文明,也在谱写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我国唐朝由于大力发展黄河流域和开发长江三角洲,使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在当今世界上,大江大河三角洲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3.5%,却集中了世界上2/3的大城市,养育着全世界80%的人口。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已清楚显示出大江大河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无法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细加分析,就会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正与三大江河三角洲的开放开发和谐成趣。80年代,以建立深圳特区为标志的珠江三角洲开放开发,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带动全国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90年代,以上海浦东开发为标志的长江三角洲开放开发,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进一步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并将带动全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必将有赖于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以及黄河经济带和渤海经济区的发展与腾飞。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巧合,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黄河三角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由此确立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从资源条件看,这里土地资源广阔,人均占地面积7.7亩,目前尚待开发的荒碱地600多万亩,黄河还每年新淤土3万多亩;滩涂海洋资源辽阔,海岸线长达350公里,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是“海上山东”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资源丰富,胜利油田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2亿吨,天然气储量232亿立方米;盐卤资源极为丰富,地下埋藏着储量近6000亿吨的巨型盐矿。从地理位置讲,这里地处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环抱的渤海湾中心,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经济区的结合部;位于东亚地区的中枢部位,隔海与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相望。研究成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经济发展潜力。可以预见,随着黄河三角洲开放开发,其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必将迅速崛起,从而极大地带动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和黄河经济带的发育,为实现全国第三步战略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正如中央电视台撰稿入、著名记者任卫新先生考察黄河三角洲写的那样:在经济起飞的时代,美国选择了密西西比河和新奥尔良,荷兰选择了莱茵河和鹿特丹,当代中国选择了黄河和东营市!

反思过去:牢牢把握黄河三角洲发展机遇

过去,由于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黄河治理理论研究滞后,造成了对这一地区立体的、全方位的认识不一致,使这里的开发多次出现反复。建国以来,黄河三角洲开发遇到了几次好机遇,都因为“两个滞后”,各级形不成统一正确的认识,而使机遇变成了遗憾。

50年代黄河打渔张水利工程被列为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之一。这一工程的上马本应该成为大规模进行黄河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的良好开端,但由于当时对引黄灌排规律认识不深,在灌区工程灌排不配套的情况下仓促运行,结果造成了土地盐碱化。对这种现象当时没有进行深入、科学的分析,就简单地得出了“引黄碱地”的片面结论,甚至要“枪毙黄河”,发誓“从此再不搞引黄”。于是,工程很快下马。

60年代中期开始的胜利油田石油会战给黄河三角洲带来了新希望。大家知道,石油产业是克服自然劣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在产品经济条件下,既未考虑国家投资的多元效应原则,又割裂了石油工业与地方经济的内在联系,使石油工业未能充分发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应有作用。时至今日,胜利油田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油田,而地方经济仍然是山东最落后的地区之一。

70年代齐鲁石化的兴建,是胜利油田向石油化工转化的标志,是石油工业产生高效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机。但在“文革”条件下,经济布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结果厂址的确定,造成了“原油输出去,污水排回来”的区位倒置,从而使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又一次失去了石油化工业的驱动力。

80年代中期,在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中央领导提出要把胜利油田建成第二个大庆和“油洲加绿洲”的宏伟奋斗目标。这不仅是胜利油田开发史上的一个重要机遇,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综合开发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与此配套而决定兴建的飞机场、黄河海港、一级公路和广南、广北大水库等重点项目,都是推动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的基础工程。但由于大家对主导产业投入的巨大多元效应缺乏充分的认识,由于改革尚未理顺国家和大企业的关系,大企业的积极性与国家计划产生了剧烈撞击,造成了上下各方面认识的不一致。当时对解决此类问题,既缺乏成熟的理论思考,又缺乏妥善的处理方法,结果大部分项目成了半拉子工程。

历史的经验证明,机遇是一个地区发展的良好契机,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面对黄河三角洲这样一个特殊地区,要抓住机遇,必须形成各级正确统一的认识。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紧紧依靠专家的力量致力于区域经济和黄河治理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结论,有效地统一了各级领导的认识,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目前,国务院已把东营市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山东省把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的跨世纪工程。继去年黄河三角洲开发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把支持黄河三角洲持续发展项目作为支持《中国21世纪议程》的第一个项目后,今年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明确提出在黄河三角洲建设全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这一切表明,黄河三角洲开发又一次被推向高层决策,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古人说“智者贵于乘时,时不可失”。在新的机遇面前,认识必须统一,不应再出现新的反复;机遇不能再次失去,必须抓住、用好,从而把黄河三角洲开发不断推向新阶段。

探索规律:解决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大问题

黄河三角洲开发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是一项新的历史课题。建市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求”字上下功夫,围绕解决黄河三角洲开发的重大问题,积极探索这一地区的自然演化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首要解决的是发展路子问题。建市之初,东营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经济结构反映了区域资源优势开发的低度化,影响资源优势的结合和互促,严重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在专家帮助下,运用现代区域经济理论,认真学习借鉴世界上著名的石油城市发展和三角洲开发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对比研究了巴库和洛杉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确定了从二元经济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转变,变单一资源开发为综合开发,实现资源的多次增值,走“开发油气资源——发展石油化工——形成替代产业——走向长期繁荣”的发展道路,确立了“从石油勘探开发起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逐步建立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新型产业体系,把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现代化外向型的新经济区,把东营市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工业港口城市”的总体发展目标。黄河三角洲开发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调控主体,而东营市开始实行的是政企合一的领导体制。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们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领导体制政企分开,经济活动企地结合,企业管理一厂多制,社会管理依法治市”的方针,逐步理顺了领导体制,为推动黄河三角洲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为加快开发目标的实现,我们从东营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农业产业化、企业集团化、金融多元化、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措施,而且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黄河尾闾摆动是黄河三角洲最大的自然劣势,也是开发的最大制约因素。黄河尾闾的状况,影响东营的过去、现在,决定东营的未来。治理河口,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是黄河三角洲全面开发和东营市兴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一个必须科学解决的重大课题。过去,黄河尾闾“自然摆动,均衡布沙”被看作是千古不变的教条。尾闾摆动,使这个地区难以展开生产力布局,迟滞了祖国宝地黄河三角洲开发,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此,我们认真研究了我国历代治黄方略,建国以来人民治黄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河口的有效办法,认真研究了渤海动力对黄河口泥沙的影响,实地考察了美国治理密西西比河口的成功经验,在黄河口实施了“工程导流、疏浚破门、巧用潮汐、定向入海”的综合工程试验,取得了“口门畅、河道顺、流路稳”的明显效果,突破了“自然摆动,均衡布沙”的过时观点,找到了一条长期稳定黄河现行流路、根治黄河水患的成功之路。目前,稳定黄河现行入海流路30-50年的规划已经国家批准,延长现行流路行水年限课题已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计划,河口治理一期工程即将实施。大河的治理是时代的产物,大河治理方式是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的。历史发展到今天,长期稳定黄河流路、根治黄河水患的科技、经济条件已经具备。只要我们紧紧抓住黄河是在一定能量驱动和多种形式约束之下的流体运动这一本质和黄河水少沙多的主要矛盾,沿着减沙和强化输沙动力的方向努力,实现河床硬约束、植被软约束以及地转流、科氏力、海动力综合作用的牵引性约束之间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海动力的输沙能力,列入国家计划,系统实施黄河治理工程,引江入黄,长期稳定黄河入海流路、根除黄河水患的千年梦想定会变成现实。

港口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永恒驱动力。沿海发达城市无不依港而立。然而,东营市有海无港,大海的优势无法发挥,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孙中山先生在《治国方略》中预言黄河口要建港,1984年邓小平调海军部队来建港,开创了黄河口建港的先河,但因种种原因停了下来。在此情况下,我们对建港的必要性、可行性作了深入研究。现已研究清楚,东营港地处无潮区,具有天然建港优势,是勃海湾泥质海岸最佳港址;东营港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具有巨大的社会优势;该港西进可连山西、南下直达中原、华东,以此为控制点,向北沟通海陆,接东北经济区,有着极为深广的经济腹地,可建成北方深水大港。现在东营——大连海上滚装运输航线已经开通,3个3000吨级泊位正在加紧扩建。在这个基础上,规划建设石油、煤炭输出为主,具有综合功能的万吨港,为三角洲开发插上腾飞的翅膀,推动东营市走上国际舞台。与此同时,我们实施以基础设施超前发展牵动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大力加强水、电、路、讯建设,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呼唤着城市的诞生,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东营市是依托矿区建立的新兴城市。石油矿区具有明显的分散性,而城市则要求相对集中。如何实现由石油矿区向现代化城市的转变,对我国来讲是一个崭新课题。为此,我们运用现代城市理论,分四步进行了研究:一是进行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回答了黄河三角洲开发将要出现一座城市,出现一座多大规模的城市的问题;二是进行了城市规划研究,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并经过全国专家的评审,履行了法律手续。这个规划采取增长极核模式,确立了组团式城市发展方向,妥善解决了油矿城市规划建设中压油、分散、经济单一等诸多矛盾,成为石油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范例;三是进行了城市风貌研究,确定了城市的基本风格;四是正在进行城乡一体化研究。在建设过程中,集中力量,分步推进,中心城初步展现出在矿区基础上的多点启动向整体融汇转移的态势。

黄河三角洲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人才短缺、劳动力素质不高。不解决这个问题,黄河三角洲就很难实现高水平开发、高速度发展。为此,建市之初,我们就确立了“教育立市、科技兴业”方针,努力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为使教育发展适应全面开发的需要,我们与国家教委联合完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规划了这一地区的教育发展蓝图。按照规划,建市以来,全市投入巨资,建立了分级分类教育体系。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展望未来: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的又一支柱地区

黄河三角洲开发作为宏伟的跨世纪工程正在加紧实施,逐步展现出光辉诱人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黄河三角洲将成为中国21世纪国民经济的又一支柱地区。

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农牧渔业基地。大力支持胜利油田稳定发展,使黄河三角洲继续成为全国举足轻重的能源基地。推动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规划到21世纪前期,全市荒碱地基本开发起来,将建成全国新的粮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农牧渔业基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石油市场将与国际石油市场对接,中国石油价格将向国际石油价格靠拢,必然带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石油分配渠道的重新调整,这就为胜利石油就地加工、建设黄河三角洲石化基地提供了历史契机。为此,抓住机遇,规划论证一批大型石化项目,在其龙头作用带动下,必将迅速建立起多元化替代产业体系。同时,大力开发巨型盐矿资源,发展盐化工业,力争到世纪之交形成山东第二化工基地的基本框架。

连接六大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实施跨世纪交通工程,在世纪之交基本形成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扩建东营港,充分发挥大海交通优势。启用扩建空港,架起黄河三角洲对外交流的空中走廊。建设铁路骨架体系。近期争取开工建设从德州市至东营港的德东铁路。争取国家规划建设东营经江苏新沂至浙江湖州的铁路,形成与京九、京沪并行,直接连接我国黄河、长江、闽江三大江河三角洲的又一条南北大动脉。加快建设山东省公路干线东营港至临沂红花埠汽车专用路,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这样,使黄河三角洲逐步形成连接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华东经济区与华北经济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组团式现代化的城市。严格执行城市总体规划,在以东城、西城、垦利县城为顶点的三角地区展开布局,加快中心城建设步伐。搞好商业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将使东营市迅速发展成为山东北部的商贸中心。开发以“黄河口、大油田、孙武故里、吕剧故乡”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建设好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海水和温泉浴场,使东营成为离济南最近的海滨旅游城市。同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速环绕中心城的卫星城群建设,形成在森林包围中的组团式城市格局。

登上国际经贸的舞台。紧紧把握机遇,以实施联合国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大幅度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努力造成开放开发相互促进的发展态势。积极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建立黄河口外向型资源开发区,做到重点突破,梯次推进,打破均衡开发模式,更好地开展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搞好东营开放开发综合试验区建设,到下世纪初,将其建成技术、资金、信息密集的高度现代化的开放开发区,成为黄河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龙头”。

推动黄河流域经济的振兴。黄河三角洲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流域经济带的结合部,随着开放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对流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佯随治理河口,根除黄河水患,黄河将真正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建设东营深水大港将为黄河流域打开东出大海的门户,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珠江、长江流域先后通过自己的河口城市广州、深圳、上海(浦东)的带动作用,成为全国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区。随着东营市建成一座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多功能的工业港口城市,必将发挥河口城市的特殊辐射功能,通过东北——中原经济区通道建设,与济南、郑州、西安、兰州等城市一起,推动黄河经济带在新时代、新的条件下重振声威!

标签:;  ;  ;  ;  ;  ;  ;  ;  ;  ;  

黄河三角洲发展:当代中国科技经济的重要课题_黄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