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死兔阻抗性脑血流变化

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死兔阻抗性脑血流变化

一、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塞家兔的阻抗脑血流图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刘青[1](2019)在《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一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目的:脑梗死急性期,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是脑损伤的重要机理。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风痰阻络型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相应中医证候积分的关系、风痰阻络型中医证积分与脑循环障碍指标及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风痰证相关的炎症及脑微循环障碍的物质基础。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200例。1、分别统计其中医证候,其中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每一证候的积分≥7分,此证候诊断成立。2、根据中医辨证取得的中医证候积分,纳入同一受试者中中风证和痰证证候积分增均≥7分者,其风痰阻络证证候诊断成立。根据风痰阻证候积分,将风痰阻络证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14-28分为轻度,29-44分为中度,45分以上为重度。3、分析受试者的风痰阻络证候积分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的相关性。4、采集符合风痰阻络型急性中风病患者的血清,测定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5、进行风痰阻络证积分与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20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各中医证候发生频数由高到时低依次是:血瘀证143次(71.5%),风证 124 次(62%),痰证 101 次(50.5%),气虚证 65 次(32.5%),火热证49次(24.5%),阴虚阳亢证42次(21%)。2.轻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24.15±3.70分;中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36.22±4.11分;重度风痰阻络证中风病患者平均中医证候积分49.57±4.12分。证候积分随着风痰阻络程度的加深而增加。3.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NIHSS评分呈相正关(P<0.05),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 0.989。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候严重程度与6-K-PGF1α、TNF-α在在多重线性相关性,其线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065、0.719,常数项为0.861。结论:1.风痰阻络证及血瘀证是急性中风病最常见的证型。2.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反映急性中风病脑损伤严重程度。3.急性期中风病患者风痰阻络证证候积分与6-K-PGF1α、TNF-α存在多重线性相关性,与TNF-α含量呈正比,与6-K-PGF1α含量呈反比。即6-K-PGF1α含量越低、TNF-α含量越高,风痰阻络证候越严重。4.急性期中风病患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与脑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研究二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脑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指标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符合中风病以及西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病人进行分组。第一组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合用注射用血栓通。第二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化痰通络汤进行治疗。在入组第一天治疗前及第十四天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IHSS)积分、中医证候积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按Barthel指数评分);采集静脉血检测TXB2、6-K-PGF1α、TNF-α、IL-6及MMP-9含量。统计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 评分及 TXB2、6-K-PGF1α、TNF-α、IL-6、MMP-9含量并进行每组内治疗前后对照及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组间对照,研究化痰通络汤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1.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风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风证积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风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4.两组治疗前中医痰证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痰证积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积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3.89%。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71.000,P=0.001<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17.261,P=0.001<0.05)。7.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治疗组痊愈1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为22.22%。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38.500,P=0.000<0.05)。经卡方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有显着性差异(X2=27.340,P=0.000<0.05)。8.两组治疗前血清TXB2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XB2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XB2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9.两组治疗前血清6-K-PGF1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6-K-PGF1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6-K-PGF1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0.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α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1.两组治疗前血清IL-6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IL-6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6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12.两组治疗前血清MMP-9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MMP-9含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含量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化痰通络汤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风痰阻络证候积分、减轻脑损伤。2.化痰通络汤通过提高6-K-PGF1α浓度,降低TXB2、TNF-α、IL-6、MMP9浓度,减轻脑微循环障碍、改善脑灌注、控制炎症反应,减少脑损伤,保护脑组织。

徐莹[2](2014)在《心脑通络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制剂心脑通络液治疗轻度或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探讨心脑通络液防治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12-2013.12中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根据就诊时间排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口服多奈哌齐和心脑通络液治疗。对照组只口服多奈哌齐治疗,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量表(ADL)积分评定,疗效判定以中医证候积分的测定。结果:1.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评价: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组积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疗后SDSVD积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2.认知能力和生活行为能力积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MMSE、 HDS积分明显升高(P<0.05),ADL积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MMSE、 HDS积分明显增高(P<0.05),ADL明显降低(P<0.05)。3.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对照组有3例患者在治疗4周时出现恶心;4例患者在治疗7周左右出现轻微腹泻,未用其他药物症状即逐渐缓解,考虑与治疗药物可能有关;治疗组患者均无明显不适。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心肺功能异常,及其他与药物有关的严重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事件,提示两种药物临床应用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1.心脑通络液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VD临床疗效显着,可缓解气虚血瘀型VD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用盐酸多奈哌齐。2.心脑通络液有助于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VD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行为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及进展。

吴新安,都模勤,付贵峰,吴静[3](2012)在《心脑通口服液对家兔脑血流量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心脑通口服液抗脑缺血的作用。方法用超声血流计观察心脑通口服液对家兔脑血流和脑血管阻力的影响;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XNT对家兔血压和心率的影响。结果心脑通口服液对家兔脑血流量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对脑血管阻力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对家兔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影响。结论心脑通口服液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迟兆明[4](2012)在《清热燥湿法对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起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动态观察偏头痛患者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的脑血流动力学(TCD)的变化结果,并进行差异性评价,以探讨症状的好转程度(即头痛指数)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者80例。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检测TCD。治疗组予头风汤,水煎服日一剂。对照组予西比灵,每次10mg口服,睡前一次。两组均治疗2月后通过观察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TCD报告、头痛指数的变化。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0%,显效率为4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R|-)治疗=0.4003,(R|-)对照=0.6329);治疗组TCD结果改善优于对照组,头痛指数明显改善。结论:以清热燥湿立法之头风汤可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症状,并能明显降低头痛指数,可使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好转明显,临床疗效、头痛指数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呈正相关。

陈鹏[5](2010)在《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心脑通络液对MCAO大鼠急性期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细胞因子、凋亡基因Bcl-2和p5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简称模型组)、步长脑心通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心脑通络液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心脑通络液低剂量(简称低剂量组)。用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48h实验,采用放免法测定脑组织IL-8、IGF-1含量;采用ELISA法测定脑组织VEGF、ICAM-1含量;采用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TUNEL法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p53的表达;采用RT-PCR测定BFGFmRNA、Es-mRNA表达。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IL-8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着,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ICAM-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着,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IGF-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显着,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VEG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显着,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神经细胞水肿,毛细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高剂量组最为显着。(4)电镜: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明显改善,以高剂量组最为显着。(5)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以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显着,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Bcl-2表达有不同程度升高,p53表达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显着,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与模型组比较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BFGF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显着,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脑通络液各剂量组脑组织E选择素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高剂量组变化最为显着,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心脑通络液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IL-8、ICAM-1的含量,减轻缺血时炎性损伤;(2)心脑通络液可升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脑组织IGF-1、VEGF的含量,加强内源性保护机制;(3)心脑通络液可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神经元损伤,改善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4)心脑通络液可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凋亡率,促进Bcl-2的表达,抑制p53的表达,表明其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调控Bcl-2和p53的表达有关;(5)心脑通络液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BFGFmRNA的表达,从逆转录水平升高脑组织NTF的含量,抑制E选择素mRNA的表达,从逆转录水平减轻炎性损害,有效减轻神经元的缺血损伤。

高江宝[6](2009)在《脑醒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风痰瘀阻证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脑醒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症状、中医症候、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等),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标准,选取病例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加服脑醒丸6g Tid,共观察14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50min Qd,观察14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患者的中医症状、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①临床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30例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0例、17例、3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分别为7例、15例、8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30例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8例、18例、4例,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30例中分别为6例、12例、10例,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③各项积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中医症状、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上述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④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中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全血低切粘度、血沉与治疗前相比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中血液流变学各项积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研究初步显示:脑醒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及症候,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脑醒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王华[7](2009)在《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剂量组及中药高剂量组各10只,并设假手术组。利用颅脑CT、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化学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电镜等手段,观察滋肾通络方对MCAO大鼠病灶大小、脑组织海马区中枢神经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的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的水平及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滋肾通络方对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α(mGluR1α)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滋肾通络方治疗20天,可明显缩小MCAO大鼠颅脑CT显示的病灶范围大小,改善大鼠神经行为异常,减少海马区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Glu及Asp)的含量以及Gly的含量,升高血清NO、降低血浆ET-1水平,升高NO/ET-1的比值,显着减少mGluR1α的蛋白及其mRNA含量,增加BDNF的基因表达,并明显改善神经细胞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论:滋肾通络方可显着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损伤,这与其下调mGluR1α的表达,促进BDNF的合成,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有关。

杨世敏[8](2009)在《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常见的致残疾患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运动减少、骨骼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时的肌肉震颤。这一组特殊的症状群1817年首先由英国医生巴金森(Parkinson)所描述,故命名为PD。PD在世界各地调查患病率分布极不一致。欧美各国白种人调查患病率为66-187/10万,日本为37-80.6/10万。我国标化率为10.8/10万,世界标化率为15.0/10万,我国帕金森患病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PD很少在40岁之前发生,在不同的临床和病因学研究中,早发和晚发PD主要是以40岁作为确定的界限。很多人群调查表明男性的发病比女性高。PD的治疗作为12世纪神经科学重要的研究疾病之一,帕金森病(PD)目前尚无办法根治,且早期诊断率较低,各种客观诊断和检测指标还在研究当中、尚不成熟。当前PD治疗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临床症状,仍以左旋多巴制剂为主,左旋多巴制剂治疗经2-5年内常出现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厌食、血压轻度降低、直立性低血压、“剂末现象”、“开关现象”、运动障碍、精神异常等,也有15%左右的病人根本无效,且长期服药则副作用越明显、越重,并且存在疗效减退等。导致很多病人最后无法坚持治疗。为了减小西药毒副作用、增强临床疗效,目前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和针灸的治疗方法。临床资料显示针灸在治疗PD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的临床研究研究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病人。分别采用颤三针和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运动工作、生活质量等方面,来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结果:1、治疗结束后,两组除面部表情、吞咽、言语其他各项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的面部表情均有改善,两组改善无差异;治疗结束后,言语、吞咽无改善。2、治疗结束后,两组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临床治愈1例,明显进步16例,进步5例,稍有进步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87%;对照组临床治愈0例,明显进步9例,进步6例,稍有进步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96%。经Ridit分析,Z=2.03,P=0.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颤三针能够改善帕金森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武晓娟[9](2007)在《芎归滴丸的制备及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芎归滴丸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南宋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及《奇效良方》等所载“芎归汤”[1-3]为依据制成的滴丸剂。芎归滴丸中川芎、当归的主要成分阿魏酸具有抑制二磷酸腺苷(ADP)与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本研究主要以增加药效为目的,研制了芎归滴丸,主要适用于脑缺血及脑动脉硬化症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性头痛、头晕、记忆障碍及睡眠障碍等。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法制备了芎归滴丸。从萃取溶剂、提取液、载体与原料的不同配比、冷凝液、滴丸的成型度、丸重、温度等方面进行了筛选,从中筛选出最佳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芎归滴丸中阿魏酸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芎归滴丸中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阿魏酸在0.0014~0.28ug内含量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6%~100.44%。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芎归滴丸质量控制的方法。药效学方面研究了芎归滴丸对大鼠常氧、低氧脑血流的影响,对急性脑缺血家兔脑血流图的影响,对小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对小鼠急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其结果证实芎归滴丸具有明显的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

袁萍[10](2007)在《脑出血急性期头穴透刺安全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头穴透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及脑出血动物模型作用的研究,以期证实脑出血急性期头穴透刺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方法:本课题临床观察脑出血急性期患者60例,通过头穴透刺与西药对比研究,运用头颅CT扫描观察治疗前后脑出血量及水肿的变化;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检测血、尿、便常规,心肌酶学、肝功能、肾功能等;并运用多功能监护仪记录针刺前2h、针刺期间和针刺后2h的血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变化情况。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诱导大鼠尾状核脑出血的动物模型。运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6h、24h、3d、7d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组织中AQP4和PAR-1的基因表达水平;检测血常规,心肌酶学、肝功能、肾功能等;应用干湿重法测定大鼠脑水含量;并运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及心、肾组织的结构变化。结果:临床头穴透刺患者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均无明显的异常变化。血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属于正常范围。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头颅CT显示血肿吸收率优于对照组。头穴透刺能明显降低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脑水含量、能明显的加速血肿吸收、加速脑组织修复过程、降低脑组织中AQP4和PAR1的高表达,并且AQP4蛋白的表达与脑水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头穴组AQP4mRNA和PAR1表达在各时点均低于模型组(P<0.05)。头穴透刺后,脑出血大鼠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均无明显的异常变化,头穴透刺对心、肾病理形态学无损伤。结论: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是安全的、有效的。

二、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塞家兔的阻抗脑血流图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塞家兔的阻抗脑血流图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中医学经典医籍中对中风病病名的论述
        二、中医学界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相关论述
        三、中医学对中风病的治则治法研究
        四、化痰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西医学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概述
        一、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的研究
        二、现代医学对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三、脑梗死发病机制
        四、脑梗死的诊断
        五、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治疗研究现状
        六、现代医学对脑梗死治疗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
    第一节 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化痰通络汤干预急性脑梗死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心脑通络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血管型痴呆的病因病机的研究进展
        1.2. 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1.3. 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2.1. 脑卒中及其危险因素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
        2.2.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2.3.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病例一般情况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与剔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
        4.1. 临床观察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
    5. 疗效评定方法
    6. 统计学数据分析
结果
    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比较
    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能力和生活行为能力积分比较
    3.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讨论
    1. 临床观察结果分析
        1.1. 增强临床疗效及改善临床症状结果分析
        1.2. 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行为能力分析
        1.3. 对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个人简历

(4)清热燥湿法对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起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 病例选择标准
        (一) 诊断标准
        (二) 纳入标准
        (三) 排除标准
        (四) 剔除标准
        (五) 脱落标准
        (六) 病例来源
    二、 研究方法
        (一) 分组方法
        (二) 试验方法
        (三) 观察内容
        (四) 统计学处理
    三、 一般资料
        (一) 分组方法
        (二) 年龄的分布
        (三) 性别的分布
        (四) 文化程度的差异
        (五) 病程的分布
        (六) 病情轻重程度分布
    四、 研究结果
        (一) TCD 检测结果比较
        (二) 头痛指数比较
        (三) 临床疗效比较
        (四) 头痛指数与 TCD 相关性比较
    五、 结论
讨论
    一、 疗效分析
        (一) 头痛指数
        (二) TCD 检测
        (三) 临床疗效
    二、 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古代及近现代医家对偏头痛的认识
    三、 湿热与偏头痛
        (一) 外感湿热与偏头痛
        (二) 内生湿热与偏头痛
        (三) 湿热致病的特点
        (四) 湿热体质在现当代
    四、 关于 TCD
        (一) TCD 的简介
        (二) TCD 在我国
    五、 方药分析
        (一) 方药组成
        (二) 配伍意义
        (三) 中药现代药理
    六、 存在问题
    七、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5)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1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病名的认识
        1.2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病位的认识
        1.3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4 祖国医学对脑梗死证型的研究进展
        1.5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
        1.6 中医药治疗脑梗死的实验研究进展
    2. 现代医学对脑梗死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2.1 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2.2 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2.3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4 治疗进展
        2.5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模型的建立
        2.3 IL-8 含量测定
        2.4 IGF-1 含量测定
        2.5 VEGF 含量测定
        2.6 ICAM-1 含量测定
        2.7 脑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
        2.8 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9 Bcl-2 及p5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10 脑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2.11 BFGFm RNA、E-选择素m RNA 表达测定
        2.12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IL-8 含量的影响
        3.2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IGF-1 含量的影响
        3.3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VEGF 含量的影响
        3.4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ICAM-1 含量的影响
        3.5 脑组织光学显微镜观察
        3.6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7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Bcl-2 表达的影响
        3.8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p53 表达的影响
        3.9 脑组织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
        3.10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BFGFm RNA 表达的影响
        3.11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E 选择素m R N A 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实验动物和动物模型的选择
    2. 脑梗死气虚血瘀病因病机分析及立法
    3. 心脑通络液的组方分析
    4.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5.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IL-8 的影响
    6.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ICAM-1 的影响
    7.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IGF-1 的影响
    8.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VEGF 的影响
    9.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10.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凋亡基因 Bcl-2、p53 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B F G F m R N A 表达的影响
    12. 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 E-选择素m RNA 表达的影响
    13.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中文详细摘要

(6)脑醒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中医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辨证施治
        1.3 中医药治疗中风的实验研究
    2.西医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及治疗
        2.1 发病机制
        2.2 临床表现
        2.3 临床疗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3.1 活血化瘀疗法联合使用西药
        3.2 祛风化痰疗法联合使用西药
        3.3 祛风活血疗法联合使用西药
        3.4 活血化痰疗法联合使用西药
        3.5 扶正活血疗法联合使用西药
        3.6 中西医综合疗法
    4.体外反搏的研究
        4.1 体外反搏发展的历史
        4.2 体外反搏的作用机制
        4.3 体外反搏的临床应用
    5.总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依据
    2.研究方法
        2.1 治疗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疗程
        2.4 临床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3.临床资料分析
        3.1 可比性研究
    4.治疗结果
        4.1 两组患者中风症状疗效比较
        4.2 中医证候疗效
        4.3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积分
        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比较
        4.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一、脑醒丸各剂型的组方依据、作用机制及疗效分析
    二、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症状、证候的疗效
    三、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疗效
    四、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五、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继发脑出血的安全性分析
    六、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综合治疗的意义
    七、本研究不足之处
    八、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关于脑缺血发生的神经生化基础及治疗现状
        (一) 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机制
        (二) 脑缺血后其它氨基酸递质的变化
        (三) 现代医学对神经保护的治疗现状
    二、祖国医学关于脑缺血后神经保护的研究现状
    三、滋肾通络方对脑缺血后神经保护作用的理、法、方、药探析
        (一) 理——肾阴不足,络脉瘀阻是脑缺血的病因病机
        (二) 法——滋肾通络法是脑缺血的基本治法
        (三) 方——滋肾通络方对脑缺血神经细胞保护的可行性
        (四) 药——滋肾通络方体现滋补肾阴,活血通络治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实验基本情况
        (一) 实验动物
        (二) 动物分组
        (三) 实验药物及制备
        (四) 用药方法
        (五) 统计学方法
        (六) 讨论
    二、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的制备
        (一) 实验材料
        (二) 模型的制备及评价方法
        (三) 讨论
    三、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评分的影响
        (一) 实验器材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四、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颅脑CT 的影响
        (一) 实验器材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五、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六、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七、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mGluR1α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八、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BDNF 蛋白含量的影响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九、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血浆)NO/ET-1 含量的影响
        (一) 实验器材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着作、科研情况
致谢
查新报告
科研成果
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详细摘要

(8)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古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相关病名记载
        2 中医对症状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帕金森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4 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帕金森病的代研究进展
        1 发病原因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诊断
        4 神经心理学研究
        5 帕金森病的治疗
        6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分组方法
        2 治疗方法
        3 量表评定
        4 临床观察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7 技术路线
    三、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两组治疗前后UPDRS总分及Ⅰ、Ⅱ、Ⅲ、Ⅳ各部分积分的比较
        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
        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四、讨论
        1 帕金森病的中医认识
        2 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
        3 中医对帕金森的治疗
        4 颤三针的取穴原理
        5 颤三针治疗结果分析
        6 颤三针治疗帕金森的机理探讨
    五、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芎归滴丸的制备及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芎归滴丸处方的研究
    一、材料与仪器
    二、提取工艺
    三、成型方法
    四、滴制工艺
    五、处方组成
    六、讨论
第2章 芎归滴丸质量控制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二、薄层鉴别
    三、溶散时限检查
    四、用HPLC测定芎归滴丸中阿魏酸含量测定
    五、讨论
第3章 芎归滴丸药效学药理学研究
    一、仪器与试药
    二、芎归滴丸对脑血管功能的影响
    三、芎归滴丸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四、对小鼠急性脑梗死抑制作用
    五、讨论
第4章 综述
    滴丸剂的研究进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脑出血急性期头穴透刺安全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脑出血血肿扩大和脑水肿的认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意外情况处理
    四、观测指标
    五、疗效评定标准
    六、安全性评价
    七、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及要求
    八、病例剔除原则
    九、统计方法
结果
    1、头穴透刺和西药治疗后,两种方法对血肿量影晌的对比研究
    2、脑CT平扫脑水肿变化的对比研究
    3、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BI)计分变化 比较
    6、安全性指标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安全性指标影响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水含量及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检测指标
        4、统计分析
        5.结果
    实验二 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大鼠AQP4mRNA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检测方法
        4.统计分析
        5.结果
    实验三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凝血酶受体1(PAR-1)动态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 检测指标
        4.结果
    实验四 头穴针刺对脑出血后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影响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实验五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大鼠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结果
讨论
    一、头穴透刺治疗脑出血急性期安全性的研究背景
    二、脑出血急性期时间窗的界定
    三、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理论基础
    四、百会穴的研究进展
    五、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选穴原则
    六、方法学评价
    七、实验指标选取依据及意义
    八、临床疗效评价
    九、临床安全性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塞家兔的阻抗脑血流图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与风痰阻络证相关性及化痰通络汤干预研究[D]. 刘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心脑通络液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D]. 徐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4(10)
  • [3]心脑通口服液对家兔脑血流量的影响[J]. 吴新安,都模勤,付贵峰,吴静. 时珍国医国药, 2012(08)
  • [4]清热燥湿法对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观察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起作用的研究[D]. 迟兆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3)
  • [5]心脑通络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急性期细胞因子及凋亡基因Bcl-2、p53的影响[D]. 陈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6)
  • [6]脑醒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D]. 高江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7]滋肾通络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D]. 王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 [8]以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D]. 杨世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 [9]芎归滴丸的制备及药理学研究[D]. 武晓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07(11)
  • [10]脑出血急性期头穴透刺安全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袁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脑通口服液治疗脑梗死兔阻抗性脑血流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