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考_政治论文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考_政治论文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发展党内民主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建设社会主义论文,党内民主论文,政治论文,文明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相比之下,有人认为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发展不尽如人意,作为政治学研究的专家,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王一程: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都是邓小平率先提出和论述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邓小平首先是针对“文化大革命”暴露出来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的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这些问题提出来的。他指出,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如不认真改革,就很难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邓小平不仅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任务,而且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总的目的,即总的来讲是要消除官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人民和基层单位的积极性。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的指引下,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积极稳妥地不断进行,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在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巩固和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

——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基层民主不断扩大。

——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是多方面的和有目共睹的。那种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这种错误看法的论据是,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使我国发生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化,而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使中国的政治体制发生根本性变化。对此,需要澄清的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不是要照搬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完善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而不是要把西方那一套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搬到中国来。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为了保证政治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他强调: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记者: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我们要有任重而道远的思想认识准备。关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十六大规划和部署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九项任务,在您看来,当前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目标的关键和途径在哪里?

王一程:首先,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在于:与建立在私有制和私有观念之上的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政治文明不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条件,是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依存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需要逐步、最终必须彻底与已经长达几千年之久的私有制和私有观念实行决裂的历史过程。这绝不是仅靠几代人的努力就能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完成的事情。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艰巨性在于:与已经有几百年发展历史、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实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相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只是处于建设和发展的初期和初级形态,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不足和不成熟之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作规则和形式、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上还有许多有待于健全、完善、落实的环节。而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需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倍加珍惜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又认真研究和科学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包括有分析、有取舍地吸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某些规则、形式和具体做法,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在于: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历史阶段,为了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可以调动和利用的国内外因素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建立和完善能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接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而还需要允许和鼓励私有制、资本剥削与雇佣劳动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和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无疑会遇到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问题、困难和干扰,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给予正确应对和处理。否则,将难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政治和法律保障,甚至有可能迷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方向。

从政治文明建设包含的内容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十六大规划和部署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九项任务,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维护社会稳定,并对其中的每一项任务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方针政策和原则。

现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必须进一步做好扩大基层民主这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注意及时分析和解决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出现的诸如贿选现象等新情况、新问题,发扬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扩大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在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同时,致力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各项制度,努力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记者:党内民主的问题很久以来就成为政治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不少政治学者认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来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开创在西方主流的民主模式之外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类型的一条途径,对于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对此您怎么看?

王一程:发展党内民主,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条件。党的85年奋斗历程证明,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挫折和风险,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和成功,都是我们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和力量,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党性、革命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发挥的结果。尽管我们党也曾犯过一些错误、经历过一些挫折,有一些必须引以为戒的深刻教训,但是应该肯定,总的来说,我们的党内民主建设理论和实践,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其中有许多成功经验应该在新的实践中一如既往地坚持、完善和发展。

党内民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发展党内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以党内民主的发展推动和保证全社会范围民主政治的发展,确实是在中国实现不同于西方多党竞争制民主模式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本质特点,其优势将在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得到更充分的证明。

记者:近年来谈论党内民主问题的文章很多,认识有同有异,党内民主是否等同于一般民主?是否能将民主的一般原则照搬来套党内民主?这涉及究竟应怎样认识党内民主的问题,对此您怎样看?

王一程:近年来关于党内民主的讨论包括如下一些观点:

——“党的民主性质,是指党的纲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务活动,党与民众、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遵循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念。”

——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把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作为制度设计和价值追求的目标”,“剔除一切与以人为本理念不相符合的规定”。“把个人当作目的,就会在设定组织目标时充分考虑个体的要求、意愿,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破除政治领域姓‘资’姓‘社’的束缚”,敢于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主理论沟通和接轨。“对多党制背景下的党内民主做法,如西方政党的选举制度,也不应一概加以否定和排斥,而应当在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进行研究和借鉴。”

——“对干部实行有竞争性的选举是党内民主的核心。”“真正的选举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民主过程,即候选人的产生,由选民推荐,候选人之间公开展开竞争,争取选民的支持,让选民选择,最后通过投票,赢得多数票者当选。”

以上列举的主张我们的党内民主也应“遵循自由、民主和平等的价值观念”,“以‘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为理论基础”;党在设定组织目标时“把个人当作目的”;要求党“破除政治领域姓‘资’姓‘社’的束缚”,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主理论沟通和接轨;以是否“对干部实行有竞争性的选举”作为“党内民主的核心”,是否由选民推荐、候选人公开展开竞争作为“真正的选举”的标准等观点,既不符合我们党的性质和党内民主理论,也不符合我们发展党内民主的目的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我们党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党章的这些规定说明,我们党的党内民主,是由我们党的阶级性质、指导思想、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核心价值是尊重和实现广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人和主体地位。根本目的是为中国工人阶级及其他劳动人民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事业服务。

党内民主的基本内涵是:每个党员和党组织都有按党章的规定,参与、决定和管理党内事务的权利和义务。所有党员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律平等。党员的权利包括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总之,充分尊重全体党员的权利,反映全体党员的共同愿望和意志,凝聚全党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调整和执行,维护党的纪律和团结统一,为完成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这就是我们党所要发扬和发展的党内民主的实质。

记者:发展党内民主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个实践的问题。目前的党内民主状况如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应如何来完善党内民主?

王一程:毫无疑问,我们的党内民主建设在不断加强,党内民主空气十分活跃,党内民主发展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克服解决的问题。据有关调研反映,现在党内的民主不够、集中不够的问题都存在,但主要是民主不够。例如:

——保证各级党代会和党代表充分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和机制不完备。

——家长制、一言堂、重大决策和政策提法由个别领导或少数几个人说了算的现象依然存在。

——对事关百姓当前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比较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对涉及全党全国全民长远利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决策,往往只重视征求高级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民主党派和社会强势群体代表人物的意见,而大多数普通干部、工农群众和弱势群体中的党员则很少有向上级和高层领导直接反映情况和表达意见要求的机会。

——不少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党的会议上不敢或不愿讲真话、心里话,却在会下随心所欲地发表议论。

——相当数量的基层党组织涣散,不按党章规定开展组织生活。大量脱离原单位、原居住地在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参加或无法参加党组织生活。部分党员只关心自己的个人利益,不积极参与党内政治生活。

针对各级党组织中依然较为普遍存在的“家长制”、“一言堂”现象和对领导班子、尤其是一把手难以进行有效监督等突出问题,必须把继续克服封建专制主义的残余影响,作为加强党内民主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需要加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意识和民主意识教育,加大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制度建设的力度,营造党内平等讨论问题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讲真话、讲心里话。发展党内民主,离不开加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制定,是党内民主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使党员在党内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有了更切实具体的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正确方向,不能把发展党内民主与坚持和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不可以因为历史上曾有过民主过度或集中过度的失误(“文革”时期同时存在这两种失误),就否定民主集中制,只要民主不要集中,或者只要集中不要民主;也不可以把民主集中制与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等同起来,以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市场经济体制为由,就主张取消民主集中制,甚至宣扬应允许“党组织实行自治”、允许建立不同派别进行合法竞争的党内机制和制度等错误观点;更不可以鼓吹以西方“现代政党”的民主理念和多党竞争制模式,取代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否定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记者:说到民主集中制,它与党内民主有着怎样的关系?两者之间是如何统一的?

王一程:在如何认识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的关系问题上,有必要警惕和克服把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和倾向。

我们党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既需要党内民主,也需要党内集中。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缺一不可。没有党内民主,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窒息,党就会丧失生命力;没有党内集中,广大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发挥不了作用,党就不能保持集中统一,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个道理,邓小平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统一;没有集中统一,党就没有战斗力。我们党要永远保持集中统一。这样的党,才真正有战斗力。但是,只有在民主基础上,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这样一个统一的党,有纪律的党,有战斗力的党。”1992年7月,邓小平在审阅中共十四大报告稿时还指出:我们党和国家历来的制度,就是民主集中制。具体解释就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民主集中制我们讲得太少。民主集中制问题是根本制度的问题,我们总有一天要找机会把这个问题表述清楚。不管怎么样,要树立一个观念,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民主集中制。

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调整和执行的角度看,党内民主是产生和形成正确意见的基础和前提,党内集中是正确意见汇集和发挥作用的途径和结果。党内政治生活的这两个方面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是相辅相成和内在统一的。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意见的集中。没有正确意见的集中,就不能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形成全党的统一意志。正确意见,就是符合党性原则和党的宗旨、有利于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坚持党的最终目标的意见。

从党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党内民主和党内集中都需要有制度保证。在我们党的政治生活中,民主制和集中制都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和排斥的关系,而是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关系。党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实现党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的制度保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就是要继续完善我们党的这一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把民主和集中更好地结合统一起来,使这一根本制度的优势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标签:;  ;  ;  ;  ;  ;  ;  ;  ;  ;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党内民主发展的思考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