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奇1(通讯作者) 周天寒2 汪霞1 何彬1
(1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重庆市北碚区碚峡路93号> 重庆 40000)
(2重庆市高等医药专科学院 重庆 400000)
【摘要】 目的:观察癌痛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以WHO制定的三阶梯止痛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期门穴贴敷癌痛贴和安慰剂。结果:止痛效果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优于对照组的75.76%(P<0.05);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1.21%(P<0.05);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90.91%(P<0.05)。结论:癌痛贴穴位贴敷联合吗啡治疗肝癌癌性疼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吗啡止痛治疗。
【关键词】 癌痛贴;原发性肝癌;期门穴;癌性疼痛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325-02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最受困扰的症状就是疼痛,这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食欲、睡眠、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1],导致其生存质量明显下降。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目的之一。笔者采用癌痛贴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对象为2013年11月至2015年8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房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以癌性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按随机原则分2组。治疗组有32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38~75岁,平均(49.71±2.47)岁;疼痛程度:轻8例、中16例、重8例。对照组有33例,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36~73岁,平均(51.34±2.63)岁;疼痛程度:轻8例、中18例、重7例。两组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疼痛程度评价
由患者本人对疼痛进行评价,根据NRS分级法评判疼痛程度:0:无痛;1~3:轻度疼痛,痛势较轻,尚可正常工作,不影响睡眠;4~6:中度疼痛,痛时难以忍受,要求使用止痛药,可影响睡眠;7~10:重度疼痛,痛势较剧,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严重影响睡眠,须使用止痛药[2]。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根据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疗法”[3],结合病情的需要初始疗程初始剂量给予吗啡控释片30mg 1日2次,之后根据疼痛程度,每疗程均可适当增加吗啡剂量,但每1个疗程只能增加1次剂量[3],治疗中疼痛不能控制,必要时给予临时肌注吗啡注射液。
在基础治疗之上,治疗组于患者右侧期门穴贴敷癌痛贴(组成:乳香20g、没药20g、蟾酥1g、黄柏20g、大黄20g、小茴香15g、玄胡20g、阿魏6g、蓖麻仁20粒等,制成2×2cm大小的敷贴),日3次,6小时/次。对照组在患者右侧期门穴贴敷不含药贴剂(大小形状均与治疗组癌痛贴一致),日3次,6小时/次。治疗1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
1.4 观察方法
每一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吗啡使用量及生存质量评分的变化,治疗前后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等实验室指标,并及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死亡率及生存时间。
1.5 疗效标准
1.5.1疼痛疗效 参照WHO制定的疼痛疗效标准。完全缓解(CR):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治疗前明显缓解,基本不影响睡眠,可恢复正常生活;轻度缓解(MR):疼痛较治疗前有缓解,但仍明显感觉疼痛,且影响睡眠;未缓解(NR):疼痛较治疗前无缓解。(CR+PR+MR)为有效[3]。
1.5.2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中医证候量化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与治疗前积分值相比较,下降≥70%为显著改善、下降≥30%者为部分改善、无变化者为无改善[4]。
1.5.3生存质量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生存质量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与治疗前评分相比较,增加≥10分为“提高改善”、减少≥10分为“降低”、增减在10分以内为“稳定” [4]。
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 止痛效果比较
表1 止痛效果比较[n(%)]
经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的90.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复查三大常规、肝肾功等检查无明显因治疗引起的异常,也未见药物依赖现象。
4.讨论
癌痛是严重影响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一大难题。西医目前以三阶梯止痛疗法为主要治疗途径,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因具有毒副作用大、耐受性高、经济费用高等不足制约了它的临床使用。中医自古就有外治之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可以弥补其不足。
本课题在传统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癌痛贴穴位贴敷期门穴治疗肝癌癌性疼痛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组生存质量也优于对照组。
癌痛贴由蟾酥、乳香、没药、大黄、黄柏、阿魏、小茴香、玄胡索、蓖麻仁等组成。方中黄柏、大黄等清热解毒、泻火止痛;小茴香芳香走窜,理气散结止痛;乳香、没药、玄胡索等活血祛瘀、消肿镇痛;蟾酥、蓖麻仁拔毒消肿止痛。全方通过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去腐拔毒的作用以共奏止痛、镇痛之效。通过期门穴贴敷的途径可以使药物通过经络传导和皮肤透入的形式直达病所,提高了药物利用度,还可以避免对胃肠及肝脏的损害。因此,本方法在缓解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痛的治疗中具有效果更佳、毒副反应低、无成瘾依赖性和使用方便等优势,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晓艳,陈孟溪.中医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13(3): 85-87.
[2]工昆.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6-73,124-134.
[3]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镇痛指导原则[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100-101.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第一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1-216.
基金项目:重庆市卫计委中医药科技项目(2012-2-53)
论文作者:周德奇1(通讯作者),周天寒2,汪霞1,何彬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疼痛论文; 肝癌论文; 原发性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患者论文; 吗啡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