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论文_刘美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论文_刘美丽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小学 719000

摘 要:教师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颁布以后,课堂教学强调必须以课堂为中心,广泛地利用课堂资源,加强学生沟通,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朗读训练、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学科 工具性 人文性

一、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延长学生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扩大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他的这一观点我极为赞同,而且在教学中努力实践。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读书听,有时还尝试配乐朗诵。

二、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它恰恰是培养学生公民素养的最佳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自豪。

1.合理分组。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存在差异,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分组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性别进行合理搭配。尽量避免组与组之间差距太大。

2.选好组长,合理分工。选一个合适的组长可以很快地明确学习任务,带领组员迅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给组员以适当的指导。所以应该选语文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组长。还要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使每个组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3.选择恰当的时机开展合作学习。在这里“恰当的时机”不仅指在教学过程中未经设计而出现的适宜合作学习的机会,而且指教师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所做出的精心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其局限性和发挥作用的前提,选用时必须根据教材因素、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扬长避短,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方式相互结合。

三、阅读教学不能背离文本的整体意义和深层意义

文本是沟通读者和作者心灵的桥梁,都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同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但由于受文化底蕴和历史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就算是成人对文本的理解也往往会偏离文本的整体意义和深层意义,更何况是小学生呢?遗憾的是目前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所谓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就放任学生无边无际的想象,甚至连学生说出了与文本的整体意义和深沉意义相背离的感受时也大加赞赏。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如:有的学生在学了《自相矛盾》后,认为那个围观的人太多事了,影响了别人的生意还让人家下不了台;有的学生在学了《鹿和狼的故事》后认为狼是善良的。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及时地给予积极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赞赏。每一篇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我们的语文教学千万不能将课文文本从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中剥离出来,然后用今天的眼光和价值观去评判它。

四、赏识应适可而止

赏识可以说是教育教学的一大法宝。新课程改革也一再强调要尊重和赏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可惜有的教师由于对“尊重和赏识”的片面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论学生表现怎样,都一夸到底。我想这是不可取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学做真人。如果我们一天让学生生活在一片赞美声中,这必然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该批评的时候还得批评,批评并不等于体罚,批评也是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多赏识固然是好,但应该适可而止。

五、不能让多媒体教学蒙蔽双眼

在小学阶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大量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这些课件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在许多“观摩课”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却往往容易出现走过场的现象。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如痴如醉,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而不是相反。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的语言文字的“回放”和“还原”——回归文本,要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来塑造人物或描绘景物的,这才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论文作者:刘美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3月总第1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论文_刘美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