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晓萍
(山西省肿瘤医院 山西太原 030013)
【摘要】目的: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是指导液体复苏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方法:选择50例危重症患者,根据PICCO监测数据给予限制性液体管理。结果:及时补充血容量不足,无并发症发生,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结论:通过PICCO监测为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了依据,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PICCO监测;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05-02
液体复苏是解决危重患者血容量不足或休克的首要治疗措施。危重患者的容量过多时,可以使患者出现脑水肿、心肺功能的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若容量过于少时,可使患者的重要器官功能出现异常,也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危重症患者应用PICCO监测对液体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住ICU时间,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ICCO 监测技术是新一代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其所采用的方法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它不仅能连续的观察患者的动脉压、心率、每次心脏搏动时的心脏出血量等变化,还具有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危害性小、使用简单、检测结果准确等特点。因此,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指导液体复苏能否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我科对危重的患者运用PICCO监测和治疗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病危病重者50例,其中3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27~82之间,年龄在54.5岁,肺癌根治术12例,直肠癌术9例,贲门癌7例,胃癌12例,食管癌10例均行锁骨下静脉置管。50例患者监测时间监测时间最短1h,最长7d。
1.2 方法
在股动脉插入PICCO动脉热敏电阻导管,将注射液温度感受器、动脉导管的热敏电阻导管和压力导管连接到带有PICCO模块的心电监护仪(M8004APHILLIPS)上,用于PICCO血流动力学测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测量开始,从中心静脉注入10ml的2~8℃低温生理盐水,经过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PICCO导管接收端,监护仪可以将整个热稀释过程画出热稀释曲线,自动对该曲线波形进行分析,得出系统血管阻力指数(SVR)、心脏指数(CI)、脉波波形心输出量指数(CO)和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每搏变度(SV),每次系列测量3次,取3次变异量<15%数值。
2.护理
2.1 导管护理
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动、脱出及血液反流现象,保证阀多通器、管路及换能器等连接牢固,防止患者因躁动导致管道脱落。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监测期间应用加压袋,压力保持在300mmHg(1mmHg=0.133kPa),持续给予肝素盐水冲洗管道,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动脉插管内有无回血。同时注意观察皮肤黏膜、穿刺伤口、胃肠道及颅内有无出血倾向。如从动脉导管中抽取动脉血气,管路必须及时冲洗,避免堵塞。动脉导管内不能进入气泡,不能残留血液,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抽出。对已经堵塞的管道,不能推注冲洗,应立即通知医生更换管道。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穿刺点均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有潮湿和污染及时更换。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器、延长管、单向阀多通器、肝素帽等要每24小时更换1次,有污染或有回血需随时更换。翻身时要避免导管移位或滑脱,应有专人固定导管后再行翻身。若患者在置管过程中出现高热、寒战不能排除其他原因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外周、中心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培养加药敏试验。每班交接中心导管的位置和穿刺点情况,记录导管置入长度。
2.2 液体管理
注意观察尿量的波动、血压变化。密切观察出入量,每1小时记录1次。由监测结果来决定输液速度、输液量及输液种类,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在应用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利尿效果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液体通过输液泵控制速度。
2.3 防止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CO过程中,要保证所推注液体及操作的无菌,以防将细菌带进血管腔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动脉导管置入处每日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更换无菌敷贴,有污染及时更换,单向阀多通器及换能器接头用无菌治疗巾包好,每24小时更换次。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渗出、硬结;定期更换静脉敷贴,有渗出或污染及时更换;定期更换连接导管,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遵医嘱予抗生素抗感染。
3.讨论
PICCO是一项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新技术,广泛应用于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其容量性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ITBV由肺血管容量、血管外肺水、GEDV组成,GEDV占75%,与心脏充盈量密切相关,不受呼吸运动和心肌顺应性影响,可作为独立的心脏前负荷预测指标。监测GEDV、ITBV、CI、SVV、ELWV,利用ELWI监测是否存在肺水肿。只要ELWl没有明显增高,就可以保证组织灌注。依据SVV可动态指导补液速度及补液量,快速补液后SVV迅速达到<lO%,表明机体对容量反应性良好,补液可有效增Nsv及Cl。应用PICCO容量指标(ITBVI、GEDVI、SVV、PVV)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容量状态,并且具有简便、微创、安全的特点,可满足EGDT快速达标的要求,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PICCO监测精确、连续、动态地反应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医生及时调整治疗及补液方案并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从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唐坎凯,温晓红,董朝晖等.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09):1039-1041.
[2]胡燕,王燕,周婷.PICCO在心外科术后危重患者监护中的
应用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0):3719-3720.
[3]刘长文,严静.危重症临床基本监测与处置.容量监测,2009,5(1)178-188.
[4]林爱华,孙海军.PICCO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复苏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08):933-935.
论文作者:苏晓萍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导管论文; 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液体论文; 容量论文; 血管论文; 动力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