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推动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的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本文从隐形冠军企业的环境因素角度出发,介绍我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所处环境概况,提出限制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环境制约,并探讨从政府层面推动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隐形冠军企业;知识产权;推动创新;引导就业
一、隐形冠军企业的涵义
1986年,赫尔曼·西蒙第一次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它的含义包括:一,它必须拥有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中第一或第二的位置;其二,它必须是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其三,一家隐形冠军公司应该是在社会上知名度较低的公司。在隐形冠军中,大部分企业因为未和终端消费者产生直接联系而少为人所知,但是在其客户眼里,隐形冠军企业却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和无可替代的地位。
二、我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所处环境概况
近年来,培育隐形冠军企业成为中国应对国际制造业竟争态势升级的重要博弈策略,为中国在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新兴市场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向挤压”下赢得更多策略空间。目前,中国隐形冠军总量正在迅速增加。从行业看,隐形冠军分布最多的产业是工业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其次为电子、金属加工、化工等。
地方上,各省都将隐形冠军作为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竟争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的重要手段,但对隐形冠军的定位、评选标准、培育方式以及培育目标都有一定差异。总体来看,国内培育政策对隐形冠军的界定还不够全面,更偏重高市场份额、高成长性,往往将其与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等混为一谈,对行业话语权、市场细分度、产品不可替代性、创新产出绩效、持续发展能力等未作深入要求。
三、我国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环境制约
(一)多元化的发展冲动
隐形冠军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面临专业化经营的“瓶颈”,是否多元化成为隐形冠军企业管理者不得不思考的难题。与国外隐形冠军企业专注于主业不同,国内隐形冠军企业管理者却很少能抵挡住多元化的诱惑。然而,这些企业往往因为不熟悉新行业的运营规律,投资过于分散,致使其主营业务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不少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走向衰落。
对于隐形冠军企业而言,其市场定位和产品范围应该是向深度发展而不是广度,只有抵御住多元化的诱惑,将时间和资源倾注在核心领域,才能不断形成其竞争优势。
(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仍受制于人。中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却集中于后端工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较高的市场份额未必能够成就隐形冠军,只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让企业在专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三)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世界最有品牌意识的市场之一,但却是全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的市场之一。国内目前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虽然日渐增加,但具体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保护措施难以落地,不时发生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开发的产品和技术被窃取而投诉无门的事件,这严重抑制了企业进行研发的动力。
(四)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国处于转型经济时期,制度建设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和国企竞争、甚至是和获得政府支持的大型民企竞争时处于劣势。从法律政策上来看,民营企业的地位低于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受宏观经济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而对于外向型的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
(五)人才后续供给不足
教育与实践脱轨,高校传授的知识与企业需求大相径庭。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熟练的技术工人,而目前教育行业却无法保障,企业只能从头培养招来的新员工。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与运营风险,也成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无法迅速完成升级的短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政府层面推进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对策
隐形冠军企业要获得进一步发展,须得在培育企业的经济环境生态上加以改良。因此,政府层面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在思想宣传、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上分别加以完善,才能打造愈发健康的市场环境,推近隐形冠军企业的发展。
(一)严格筛选企业,树立崇尚隐形冠军的价值观
从目前几个省发布的政策来看,对隐形冠军的评选培育方式,与传统的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专特新精企业等区别度不够高,对隐形冠军地位和特性凸显不够。但值得肯定的是,从工信部到各省,都十分注重对隐形冠军的评选和宣传推广,将“隐形冠军”作为一个重大荣誉称号授予企业,主要是提升其品牌公信力。实际上,隐形冠军作为细分领域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往往需要长期持续积累,很难在短期内通过资金、项目扶持等手段催生培育。相反,隐形冠军称号不应过多过滥,使其庸俗化,削弱影响力。因此,政府部门应以更严格的标准评选出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企业和产品,在提供资金项目支持的同时,重点对隐形冠军的品牌价值进行大力强化和传播,以政府资源为其背书,大力推动其影响力广泛渗透至全产业链、资本链乃至终端消费者。
(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国家,侵犯知识产权面临的将是天价的索赔。首先,中国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
(三)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创新是隐形冠军的生命线,它们掌握着本产业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研发能力与制备技术,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但前期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许多中小企业为规避风险,倾向于选择短平快的低端制造业或风险较小的下游产业。因此,政府部门应为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科技人才等提供更多支持,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引导高校院所研发平台为其服务,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投平台,降低创新风险。
(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国有银行应当对潜在的隐形冠军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并在贷款政策上适度倾斜。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也可以缓解此类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除了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适于隐形冠军企业成长的宽松市场环境,避免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让企业专注于生产经营之外,还要调整产业政策和规划思路,多采取功能性、普适性的产业政策,推动市级甚至省级以下行政机构产业规划进行合并或整合,减少对具体产品的规划和布局要求,减少对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方面的具体要求,支持企业自主决策。特别是要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监管和打击力度,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五)兴办职业教育,引导学生就业
政府应当调整办学思路,评估淘汰一些科研和就业较差的学校,逐步转为职业教育。跨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大规模推动教育产业化,而这一政策落实到地方政府指标上就变成了高校规模和数量上的竞赛。办学门槛低的文科类专业呈现了爆炸性增长,而真正需要专业人才的工业,却缺少适合的员工。职教生与大学生人数上的此消彼长,在客观上也限制了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
另外,还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观。中国推动城镇化带来“生活在城市”的想法,使得很多人选择金融、商业、服务业等容易留在城市体而生活的行业。而真正的工业企业,往往是在郊区工作,通勤时间较长。政府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引导时,要让学生了解工业,而非简单的通过减免学费进行分流。否则会下意识地引导舆论承认“技术工人”是不入流的职业。
作者简介:贾天宇(1993.03-),山东人,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论文作者:贾天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冠军论文; 企业论文; 中国论文; 环境论文; 知识产权论文; 政府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