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视野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两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本质”的教学设计_数学论文

从开放性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教学过程论文,平面论文,角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数学教学开放的教学模式是世界数学教学的新趋势。1998年8月,在韩国召开的第一届东亚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日本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并使用“开放教学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活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它注重:(1 )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究的策略;(3)鼓励学生参考他们先前的技能和知识,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问题; (4)刺激学生提高数学智力;(5)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 这种教学模式也体现了数学教学应面向所有学生的宗旨。本文以“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为例,作粗浅的探讨。

1 由开放题设计知识的产生过程

(反例如图2)。

通过寻求使命题(2)成立的充分条件,分析、猜想、抽象、 印证,得出了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这个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如果不讲过程,不讲背景,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呆板。此外,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关键不在于频繁的提问,而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本设计通过条件开放——寻求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

2.3 考察命题(3)的真假

有了完善命题(2)的经验和乐趣, 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完善命题(3)的实践中。

由于开放题的教学能引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强烈认知冲突,学生对新的认知结构的建立,主要通过“顺应”来实现,所以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通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开放题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学生建构起来的新的认知结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牢固的。

3 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研究深化对知识的认识

皮亚杰认为:在学习的基础活动上,最基本的方法是建构,学生不应是简单地感知、被动地接受,而须学生自身积极能动地构造,通过连续不断地建构,得到主体的智力发展。目前的中学数学课本和资料中的习题,绝大部分是封闭型的,这类习题条件完备,结论确定,形式严格,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引起认知结构的同化而设计的,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

这个习题是由课堂例题演变而来,由学生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或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来展开并进一步发展教学内容,这样可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受到尊重,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此外,习题的解决策略与例题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拓展性,可以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标签:;  ;  

开放视野下的教学过程设计--“两平面垂直的判断与本质”的教学设计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