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林业经济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持续发展原则——New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s,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古典主义论文,持续发展论文,林业论文,经济学论文,原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唐小平 编译 林业部调查规划设计院 北京市 100714
摘要 今天,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在发展政策中的应用已严重掩盖和低估了主要的生态问题。由于计量和估价的困难,有形的环境效益在成本—效益分析中被系统地估低了,至于无形的环境效益(如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获得的效益)在经济分析中体现得更少;开发项目或政策引发的不可逆性环境影响常常与可逆性影响一样对待;贴现成本和效益的方法特别偏爱具有短期收益和长期投入的项目;但这会带来严重的环境负作用;用GNP 指标衡量国家的发展程度会鼓励对自然资源进行过渡开发。从项目角度看,最低安全标准“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的环境补充因素。从国家政策角度看,“稳步经济学”可用于在限制自然资源消耗增长的情况下调控经济计划。
1 介绍
1.1 目的
本文侧重讨论生态学与经济学关系,建议应改进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和应用方法以便充分适应有关环境事务项目分析的需要。笔者试图使经济学家对生态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些问题引起关注。文章中没有就有些问题给出明确答案,而是建议将生态学与经济学相互关系的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1.2 前景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可用的资源分配给社会以便获得最大社会价值的一门科学。如果为了达到一个社会目标必须放弃或牺牲某些东西,经济学家会尝试告诉我们如何在有形价值、效率最高的物质产品、“帕累顿最优化”(Pareto—optimal)等之间进行抉择。 “帕累顿最优化”是指所有经济资源都被分配并得到最有效利用的一种经济状态,因此它不可能使某些人在经济上更好而让其它人的经济状况更差。
有效市场的主要优势是有能力达到“帕累顿最优”资源配置。然而,这种配置也可能出现在资源利用的生态非持续性模式中( D.Pearce,1976)。完全依赖于市场准则的公共政策决策仅能影响短期分配效率,因为在这些准则中决定人类幸福的其它重要因子考虑得并不多,如收入分配、无形的环境产品、更安全的未来等。因此,象平均分配一样,持续发展不能恰当地用典型效率指标和常规的经济成本—效益分析技术进行定义。
世界银行和许多研究机构都认为:经济效率指标指导经济政策的决策是有局限性的。现在,新古典主义规范经济学正在进行改进以便可以分析社会与收入分配的影响(D.Pearce,1980;Sguire和Van der Tak,1981)。为了适用于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环境事务,也应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进行类似的修改。
2 价值估计问题
经济成本—效益分析(CBA)是一种按市场价格, 累计整个建设期和期内各阶段项目经济价值的工具。在世界银行的项目管理中,应用最普遍的CBA分析指标就是净现值(NPV),分式为:
式中:B(,n)为第n年效益的货币值,C(,n)为第n年成本的货币值,r 为贴现率。
由于成本可看成是损失或预知的效益,因此在下面的讨论中B和C可同时考虑。我们强调与NPV 分析相关的所有环境事务可以同等地应用与成本—效益分析相关的方法论,如内部收益率法、逐年平均法、利得成本比率法等。NPV或相似的CBA技术可给出一个效益的货币值,但效益是很难在一个基准水平之上直接测算的,因为它最终只是一种需要(或利用)得到满足后的心理体验。Mekenzie(1983)认为:经济学家的感情是用效益尺度(消费者的剩余额)衡量的。由于价格只有当它属于市场产品时才反映其边际效用,所以在用市场价格表示的货币值和全部偿还的有效值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
一些以CBA 为基础的福利经济学评论家认为:一旦人类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就只有很小或根本没有迹象表明个人的幸福(或效用)明显地与绝对收入有关。他们认为个人的相对收入是一个在心理因素上比绝对收入更重要的因素。因此,如果人们的社会地位保持不变并且基本需要已得到满足时,社会范围的收入增加对总体效用不会有直接影响。基于这种观点,经济效率目标与人们真正的基本需要普遍得到满足、收入分配平等、人权保护或生态持续性等社会目标比较,它不应成为公共政策决策的重要目标,只有经济效率的综合目标才是重要的,即一项政策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上述另一些目标的实现。
尽管CBA方法将项目的环境效益估计过低或非常不准确, 但也比不进行任何评估好得多。与其抛弃CBA方法, 不如坚持将环境和另一些社会成本直接引入计算。从环境角度看,当在CBA 中引入“最低安全标准”作为约束条件后,该方法还是最有用的。
2.1 有形效益的计量问题
开发项目中有许多“有形的”环境影响不太容易用货币值表示,这是由于对环境效益的确切评估和货币估价两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事实上,具体评价一个计划项目的环境影响比猜测强不了多少,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可信的科学数据和对当地特有的环境影响特性的了解。在复合生态系统中,随着资源利用带来的缓慢变化有时能引起不连续的和灾变性的后果,因此具体估计将来的环境影响就更加复杂。
即使能较精确地预测一个规划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但这种影响的货币计量仍很复杂或极度困难。因为一个项目可能具有多种环境效益,并且环境效益往往是公共性的,在市场上无价可寻。
有许多技术方法曾被用于估计环境效益的影子价格(D.Pearce, 1978)。 如估计用其它手段恢复一些失去的环境效益所花费的成本(如为了防洪和控制侵蚀而修建水坝);另一种是估计因环境破坏引起的费用补偿。除此之外,估计“有形的”环境效益影子价格的其它方法仍不完善,在项目分析中还很少进行系统性应用。
计量环境保护效益的难度与估计被称为“软”部门(如教育、公共卫生和供水等)项目效益的难度在逻辑上有其相似性。“软”部门项目因投资周期长,很难证明其经济特性。现在,“软”部门项目已很普遍(至少在多边开发银行中),对它们的经济分析也不同于立即有产出的项目。在世界银行,教育项目并不计算经济回报率,而把社会效益估计很高,特别是当注册率很低时。对这些部门的投资一般依据是否能为长期成功发展提供必须的基础,而不是依据NPV或类似的CBA技术。因此,对环境保护项目的效益评估也可采用相似的思路。
2.2 “无形”环境效益的评价问题
自然世界的许多因子,除了具有“实际”或利用价值外,都有一种有意义的内在价值,“无形的”环境价值正是来源于对上述观点的认同。显然,如果保护一种已知物种的必要性已被理解,但又不得不为此作出牺牲时,还会存在一个经济决策问题,而在必须保护有用物种的观点仍未被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呼吁保护未知物种以便获得潜在价值或划定自然保护区以便保留和繁衍未知物种的作法将更不会得到理解和支持。有意义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开始认识到人类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以免使一些生物灭绝,即使这些生物对人类的实际价值还不为所知。
“无形的”环境效益评价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得十分困难。例如人们的个人偏好,与公共政策不一致的市场导向性消费等(Lind, 1982)。许多合理的价值既不能在市场活动中显示,也不能用NPV 和CBA形式表现。在某种程度上,伦理学对于人类幸福是一个很重要的贡献,政策制订者应该尝试使用伦理性价值,无论这些价值是否可以用CBA 方法衡量。
2.3 国民生产总值和环境核算
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相似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指标是有严重缺陷的,这是因为:
(1)GNP无法反映收入的分配和一个国家大多数人口的实质性福利状况。有些国家(如中国)能在很低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上满足他们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 另一些国家(如巴西)需保持一个很高的GNP水平和高速增长率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需求。
(2)GNP仅计算了进入市场的产值,没有考虑自给自足性生产。而食品、衣物和一些产品的自足性生产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还处于支配地位,这比由形形色色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调控的市场导向性生产更普遍。
(3)GNP可以衡量经济活力的综合水平,但这种活力常不能真实反映社会的健康程度。如消费产品淘汰太快就可能引起GNP上升。
(4)有些参与GNP核算的经济活动是专用于对丧失在现代生产体系中的环境效益进行恢复、还原或补偿的。如为减轻因空气污染和酸雨引起的腐蚀损害而对建筑物频繁粉刷等。GNP 是不加鉴别地考虑所有市场性消费,而不管这些消费是否对社会有利。
(5)GNP核算体系只计算“流动”的经济,而不考虑自然资源或一些原材料等不流动资产的价值。
在私人拥有资源赚得租金的情况下(如地主出租土地),GNP 方法可以说明资源的衰竭状况。但全国性的会计统计一般不记载能产生收益的那部分资源的消耗状况。由于目前很多自然资源和环境效益还是大众财产或公共资产,它们的价值没有在市场上反映出来,未核算的那些资源很容易被浪费掉或无效地进行经营。所以,为了优化决策由政府监测资源的利用状况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规划署(VNEP)和世界银行于1983—1985年合作举办了三期“环境核算”学习班,旨在探讨在国家核算中纳入自然资源和环境效益等内容。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更好地使这种核算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将其纳入国家政策中。
2.4 北南联系
大量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将会由此增加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物质需求。北方世界输入的增加主要是对服务和高新技术产品需求的增加,而不是增加输入南方世界的初级农产品(Drucker,1985)。此外,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大量消耗已严重贫乏的能源资源,并常会侵害发展中国家有限的自然资源,因而可能逐渐损害北方国家长期持续发展的前景,同时损害南方国家赖以发展的基础。
另外,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将北美、欧洲和日本作为经济发展模式已带来了深刻教训。从现代角度看,欧美国家的自然资源消费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是非持续性的,现在又试图轻率地推广到其它国家,必将带来全球性环境灾难。
2.5 不可逆性
开发项目或政策的许多环境影响是完全不可逆的,或虽然可逆但必须经过很长时期。这种不可逆性环境影响实例很多,如物种灭绝、地表水污染、化石性燃料枯竭、土壤侵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森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系统毁灭等。全球性的不可逆性环境影响事例正日益增多,特别是在热带发展中国家更普遍,因为那些地区的生物物种最丰富,而科技知识又最贫乏。
阻止不可逆性环境损失将为未来的生存提供多种有用选择,以便人类可以更有效地适应一个不确定未来的挑战。一些经济学家为此建议:相对于环境保护的效益而言,为了保存可逆性,牺牲项目的短期收益是完全可行的。
在现行的CBA 方法中一般将不可逆成本与较易获得的可逆性成本等同对待。随着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资源经济学家试图开发一些适用的方法以便在经济分析中能充分考虑不可逆性影响,并认为应在很多政府性机构和国际发展组织的CBA方法中严格制度化。
2.6 贴现率
在CBA方法中任一特有贴现率(r)的使用都要在主观上判断现在与未来的相对重要性。我们不能证明用于环境功能的r (不可预见性损失的风险)等同于用于商品生产性投资的r。 在项目分析中采用高贴现率如10%或更高时,就会打击具有长期性收益项目的投资。高贴现率还意味着对未来可能的环境灾变进行超额贴现。如果对短期私人交易使用实际贴现率(Positiver)比较恰当的话, 对长期性公共项目的投资就只能采用很低的或零贴现率。但我们并不主张对所有公共项目都用零贴现率,许多具有潜在危险的项目因采用很低贴现率评估后带来了严重后果。
许多CBA计算中惯用的贴现率一般是消费利率(CRI)或投资利率(IRI),两者基本相同。理论上,CRI可反映出消费者对现在和未来消费相对重要性的判断,但CRI可能会过低估计环境价值, 因为人们对待未来的收益用一般性,而对未来的环境效益用特殊性。这种缺陷也包含在与贴现率有关的其它几种指标内,如“资本机会成本”和“净投资机会成本”等。
3 持续发展的几个原则
3.1 持续发展定义
虽然对持续发展很难下一个确切定义,但它仍已成为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和主流派发展团体成员的一个流行口号。在此我们定义为:持续发展是社会和结构性经济变革的一种模式,它使经济和另一些可得到的社会效益在现在保持最优,而又不危害将来潜在的相似效益。持续发展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获得一个合理的和公平的经济福利分配方式,以便使人类持续生存下去。持续性也寓意将发生一次从以再生资源消耗为基础的经济增长逐步向长期以再生资源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的转移变革。持续性对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意义有以下4点:
(1)人类幸福至少基于3个价值指标。a)经济效率(如帕累托最优状态);b)经济资源的公平分配;c)“非经济”价值(如宗教的或精神关怀、人类尊严、法律规定的自由权等)。有意义的发展项目是使这些价值都最优发挥,而不是使其中某项价值最大。
(2)尽管对未来生存状况不可能精确预测, 但我们仍应假定未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会明显地比现在少。在某种意义上,持续发展意指对原生资源的利用既不能使其消失也不能使其退化。为了未来的生存必须将再生资源的利用强度降到资源本身能迅速恢复的能力之下。所以,持续发展意指在持续收获的基础上开发再生资源,而不是使其衰竭灭绝。
(3)持续发展还意指对非再生能源资源消耗应保持一个特别缓慢的速度,以便当非再生能源资源利用代价昂贵时,有足够时间向大规模利用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进行有秩序的社会转移。
(4)在农业或另一些以生物资源为基础的项目中, 持续力意指在某块土地上,只要有一定的能源和养分补充就应长期保持生物生产力。如果土地的生物生产力被削弱了,即使生产物能抵消投入成本,生产也不可能持续。
今天,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在发展项目中的应用常常对持续发展没有积极作用。如允许原始资源的过速消耗和突然衰退;对再生自然资源进行非持续性开发;对再生产非常缓慢的自然资源(如森林、鲸)实行“最佳”的符合新古典主义经济准则的经营规划等。显然,这样会毁坏很多环境效益和价值,并加快生物物种的灭绝。当自然资源资产变为现金后,收益的一部分象征性地投入到人工培植资源,这些人工资源可快速、定向、部分地满足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奢侈需求,但不能象已消耗的土壤、森林和水生生物一样能完全满足未来社会的基本需要。通过限制原始资源的非市场性流失,制订定向保护政策可极大地改善环境退化,并加快向持续性转变的步伐。
3.2 稳步经济和限制增长
典型的传统经济一般在生产与消费的实际规模方面不限制增长,即使有所限制但因标准太宽而毫无意义。但过去10年的种种迹象已表明这种状况不再出现。最近数据显示:森林、渔场、耕地和牧场的生产力——基本的再生资源系统—在全球范围的许多国家是下降的。勘探和开采新矿床的边际成本上升,化石性燃料的储备在下降。尽管这样,从理论上限制增长的可能性还是被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否定了。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理论之间在这方面已出现了较大差异。在微观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只要是在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情况下就是合理的。在微观经济理论中,常没有长期性经济最优规模的概念,而是规模越大越好。这种观点忽视了很多重要的环境与社会性成本常与人均自然资源高消费和增长的高速度相关连,一旦这些成本参与核算,限制增长的必要性就明显了。
有关“限制增长”的争论可以通过区分自然资源消费增长和经济产出增长之间的差异进行阐明。尽管近年来在自然资源利用技术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自然资源消费的增长从根本上还受热力学规律和地球有限空间的约束。然而经济产出增长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不断创新可发现很多从一定自然资源中榨取更多“附加价值”的方法。因此,持续性经营管理只需维持稳定的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而没有必要限制经济产出方面的增长。
稳步经济(一种允许限制增长的经济理论)目前还没有完全被主流派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所接受。如果社会转向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对现行发展策略有所改变,保证对自然资源的消费限制在持续性的水平上。
3.3 最低安全标准
“最低安全标准”(SMS)分析是一种可将以前不注意或考虑很少的环境问题引入CBA分析中的决策方法。SMS是任一项目都必须满足的非经济性指标,SMS分析是一种经受过时间考验, 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卫生计划、产业工人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操作程序。
当用于开发项目评估时,SMS 分析通过确定项目必须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满足的环境、社会或另一些标准,而对经济性的CBA分析进行约束。如果某项目需要完善以便满足SMS标准时,则相应的改造费用在CBA中都将自动地转为项目成本。如项目经改造还不能满足SMS时, 该项目就应放弃而去支持其它的环境与社会性投资。因此,与SMS分析相结合的CBA方法是一种约束性的经济最优化方法。
将开发项目的生态要素引入被约束的CBA分析比引入非约束的CBA分析中要复杂得多。因为通过处理具体的生态问题能形成SMS, 但由于计量、评价、贴现和不可逆性因素,这些生态问题可能在常规的CBA 中被低估或忽略了。
有些经济学家提倡尽量减少或完全避免使用SMS方法,因为SMS指标的确定是“主观的”或“专断的”,而不管在经济上是否“有效”或“适宜”。但与SMS分析比较, 将市场作为基本尺度去衡量社会的健康状况并没有减少“专断”,也没有增加“客观性”和“最适宜性”。
近年来,世界银行正极力推进在计划的开发项目评价中应用环境和社会的SMS分析, 对这些相关新政策的理解和实施将极大地帮助调解上述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之间的许多争论。目前的经历显示:修改项目计划使用满足SMS分析的成本往往只占整个项目成本的很少部分。 严格地说,这种在项目分析中限制常规经济最优化的方法已是一种社会性和非环境性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世行在所支持的项目中普遍进行了以下SMS分析:
(1)以再生资源为基础的项目,应坚持持续收获原理, 使超量开发和退化的风险最小。
(2)开发项目在穿过、淹没或改变重要生态性原野生态系统, 包括已明确标示的自然保护区时,应给予适当的补偿措施。
(3)项目应避免引发已知动植物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除非提供了充分的缓和措施。
(4)以某一国家为基地的项目不应影响邻国的环境和自然资源。 判断这种影响需确定一个临界点,特别是在基础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如酸雨影响等)。
(5)项目不应违反该国已签约的任何国际环境性协议。
(6)银行资助项目对当地居民造成的严重不利影响应进行适当补偿,使他们觉得比没有该项目时更好或没有明显恶化,即使补偿性措施对经济效益没有任何贡献时也应进行。
(7)从公平性立场看, 项目对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不能超过受影响人或环境所能接受的限度。
通过生态性SMS分析, 政策制订者以可有根据或多或少地为一个预期开发项目或政策给定一个特定环境。SMS分析用于具体项目、 国家或区域时常需要作适当修订,因为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基础、环境容纳能力、人口压力、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是不相同的。因此,需要生态学家为不同地区指定适用的SMS指标, 以此作为经济学家和发展计划制订者的有用工具。
4 总结
作为一种发展战略,改善环境和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现状的项目分析方法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必要的论述和补充,并提出:环境—经济学家需要充分注意经济发展的持续性。有关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建立专门研究机构,在环境学家支持下,经济学家更应该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而不是相反。
(原文刊于Ecological Modelling,38(1987), 作者GOODLANDR,LEDEC G。世界银行环境与科学项目事务政策处,博士)
来稿日期 1995年2月
标签:项目分析论文; 经济学论文; 项目成本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成本分析论文; 成本效益论文; 林业论文; 社会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