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_贾继峰

(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防治措施及效果,并分析了胆瘘发生原因。方法 2014年10月~2017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胆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死亡情况,并对胆瘘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后死亡率分别为3.45%、10.34%,均低于对照组10.34%、17.24,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放置措施,切实保障临床处理效果。

关键词:肝胆外科手术;胆瘘;发生原因;防治措施;处理效果

近年来,我国肝胆手术患者不断增加,且患者术后容易出现胆瘘情况,患者体内胆汁(或含有胆汁液体)经由非正常途径流出,严重影响其病情恢复情况,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切实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2]。因此结合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其胆瘘发生原因,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防治措施及效果,并分析了胆瘘发生原因,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0月~2017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胆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病历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9例。对照组男18例,女11例,年龄35~61岁,平均(45.37±2.91)岁,胆瘘流量130~420ml,平均为(267.87±6.11)ml;原发疾病:肝胆肿瘤13例,肝胆外伤破裂11例,肝胆管结石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34~62岁,平均(46.71±2.83)岁,胆瘘流量150~430ml,平均为(278.38±6.51)ml;原发疾病:肝胆肿瘤12例,肝胆外伤破裂10例,肝胆管结石7例。本次研究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考核批准,上述资料两组患者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表明可进行比较研究。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肝胆病分册》[3]相关标准;自愿参与,对研究知情并认可;

排除标准:心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意识障碍、精神异常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手术禁忌症患者[4]。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非手术治疗,患者行右卧位,配合胃肠道减压、营养支持和饮食指导等方式,若患者术后放置了引流管,则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并详细记录每日引流量,强化引流管理,若患者未放置引流管,则行腹腔穿刺负压引流,若患者引流量较大,则对引流管进行持续冲洗,直至引流液清晰为止,此外若患者伴有胰瘘情况,则给予患者生长抑制素,合理控制病情。

观察组实施手术治疗,医生开腹探查胆瘘形成原因,对于副肝管瘘或胆囊管残端瘘情况,医生行瘘管结扎操作,若患者为T管移位瘘,则手术操作过程中需对T管进行重置,并缝合引流,术后开展抗感染治疗,并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第一,疗效评估,参考《中医内科学(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5]相关内容制定标准,显效:治疗后腹膜炎症消失,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无胆瘘情况,引流管内胆汁消失;有效:腹膜炎症缓解,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胆瘘情况减轻,引流液较清澈;无效:腹膜炎症未改善甚至加重,引流液中存在胆汁且影像学诊断结果显示病情未缓解,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第二,死亡率比较,随访了解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本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率)表示,卡方检验。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参照P<0.05。

2 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P<0.05,详见表1。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后死亡率分别为3.45%、10.34%,均低于对照组10.34%、17.24,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3.1胆瘘原因分析

具体原因包含如下方面:第一,副肝管损伤,使其正常生理结构出现异常情况,生理结构模糊,术中极易出现错误切除情况;第二,T管位置错误,医生在放置时未充分考虑T管材质、大小,还存在未遵循“最短、最直”原则的情况,从而导致T管位置放置不当;第三,肝管创面结扎不及时,或者在创面缝合时,医生操作不当,导致其严密性不足[6]。

3.2本次研究分析

肝胆手术操作后,患者存在胆瘘发生危险性,病理变化为患者胆汁经由异常通道排出,且排向异常出口,患者存在一个或多个病理性通道,胆瘘起病较缓,病程长,初期不易察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切实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治疗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为93.1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后死亡率分别为3.45%、10.34%,均低于对照组10.34%、17.24,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诊疗经验指出,早期预防可有效降低胆瘘发生率,针对已发病患者必须给予及时处理,以此有效控制病情,并且防治工作基本原则为引流通畅。肝胆外科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加强抗感染治疗,根据患者胆汁浓稠度和流量合理判断是否需要行再次手术治疗,若患者引流量较低,可适当采取保守治疗,切实保证引流畅通,若患者未行术后引流,则辅助B超进行穿刺引流,对于引流液浓稠患者需冲洗导管,便于坏死物质排出。对于引流时间较长或腹膜炎严重患者,需具体分析患者具体病情,必要时转为手术治疗,开腹后探查胆瘘发生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补,进而有效控制胆汁分泌[73]。临床有研究[8]指出,针对胆瘘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其在研究中给予患者手术治疗,治疗6个月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36/39),与本次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明确具体原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放置措施,切实保障临床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Hua J,Lin S,Qian D,et al. Primary Closure and Rate of Bile Leak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via Choledochotomy[J]. Digestive Surgery,2015,32(1):1-8.

[2]Sakamoto K,Tamesa T,Yukio T,et al.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s of Bile Leakage After Hepatectomy[J].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2016,40(1):182-189.

[3]贺晶,杨慧霞,段涛,等.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2015)[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0):1575-1578.

[4] 李宇,孙昊,王铮,等. 内镜下治疗胆囊癌根治术后缺血性胆瘘一例[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8):573-574.

[5]张铮铮,邝卫红. 《中医内科学(2版)?脾胃肝胆系病证》编写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3):3-5.

[6]胡骁,胡维昱,孙传东,等.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J].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5,18(4):328-330.

[7]崔伦伯,孙丽岩.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及临床研究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68-69.

[8]徐旭东. 探讨肝胆术后胆瘘的外科治疗体会[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5):676-677.

论文作者:贾继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  ;  ;  ;  ;  ;  ;  ;  

肝胆外科手术后胆瘘的原因分析及临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_贾继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