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浇出智慧花论文_闫平

爱心浇出智慧花论文_闫平

---谈特校小学数学学困生帮扶教学

◇ 闫 平

(渠县特殊教育学校 渠县 635200)

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品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要素及其组合所存在的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不到正常开发,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就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困生的表现特别明显,主要有: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顿悟思维受阻,抽象思维能力弱,消极的情感态度,数学成绩较差。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我们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数学学困生当然就成为必须改变的对象,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困状态,让学困生也能学好数学,就成了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爱在心灵交流时

要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让他们接受老师,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这就需要教师要尊重他们,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学生广交朋友,多开展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用爱去赢得一切学生的信赖。“金凤凰”可爱,“丑小鸭”更需要阳光。教师不能有偏心,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要对学困生施以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

1.微笑交流——亲近学困生

把微笑带进课堂是一种信念,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是师生平等的前提。微笑着,课堂才充满生机,我们才冷静,才从容不迫,才有时间反思自己,才能和学生融为一体,才能让学困生感觉到自己是受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来。

2.语言交流——信任学生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把开导、鼓励的重心尽可能地转移到学困生身上。即使是小组学习、合作讨论,教师也要深入到学困生中,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知识,记住要点,并多鼓励他们。多给学困生信任的眼神,给学生“你能行”的鼓励,让学困生感到莫大的鼓舞从而使思维发生质的飞跃,逐步从本质上引起对数学的重视和爱好,然后用功学习,逐步进步起来。

二、爱在团队给力时

自卑感强的学困生,多是独立特行,很少和大家一起活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困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去,大家互教共学,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有利于学生的心理矫正,激起学习信心。多年来,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小学升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形成学生互助的条件和氛围,让好生带差生,促成全体学生的上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逼”中给力——让学生拥有一席之地

我在组建数学学习小组时,有意识地把好、中、差等类学生组合在一起,采取人帮人的办法。每次活动,给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但其中有一项要求是每次活动都有的:学习探求的过程必须有学困生的至少一次参与,汇报探究结果时,必须有一句或一个发现由学困生反馈,这就给了学困生一种无形的压力。如在教学“几分之几”中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让他们创造不同的几分之一,先让好的学生汇报他们组创造了那些几分之一,怎么表示出来的,再让每一组的学困生说说,在探究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或发现了什么。这样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仔细的听,仔细的看,就能有效地防止学困生不做事,不发言,不参与的窘况。

2.“奖”中给力——让学困生拥有集体温暖

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设立了“合作奖”和“优秀小老师奖” 给好生提出任务,让好生带动差生。同时多给差生学习任务,由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他解决困难,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学困生都必须发言,不懂的就请教组内学习较好的同学,多和同学交流。这样优秀的学生就有了教的兴趣,因为教的好还有奖品发,差的学生在小老师的引导下也有了学的欲望,学好了也有奖。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启发、感染成绩差的学困生,让学困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积极参与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奋起直追,及时改正缺点,逐步赶了上来。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得到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获得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三、爱在查漏补缺时

每个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都不相同,只有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并加以长期的训练和引导,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上,还要增加学困生动身、动手、动脑和具体实践的机会,这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逐步喜欢数学学习。特别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学困生的不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引导的方法,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成。

1.多套教材并驾齐驱

我尝试用多媒体手段,受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的感染,学生对图形的作图、数学例题的演示等已有一定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图形的细微差别,发现数学公式的高度概括作用,进而激起求知的欲望,参与到活动中来。可惜由于学困生基础差、理解能力欠缺或动手能力较弱,无法跟上集体进度,这时候更需要教师个别指导。学困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较弱,我就化抽象为形象指导他们具体动手操作,让他们尝试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 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 以手巧促心巧,就能较快地转化其数学学习上的后滞,使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2.降难练习铺设通途

学困生数学成绩差,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来的基础较差,导致上课听不懂,跟不上,成绩逐渐拉了下来。对这样一些学困生,教师更要全程关顾,多开“小灶”,有目的地查漏补缺。对于普通的学生,教师只要课前备好课,而对于学困生,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课堂上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作业练习的时候,可减少题目的数量,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再是从降低题目难度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一般的学生就直接进位,而学困生我就让他们分三步走,如15+28先算10+20=30 再算 5+8=13 再算 30+13=43 这样他们就能理解了,慢慢的也就会算了。

论文作者:闫平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7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爱心浇出智慧花论文_闫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