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为何让农产品免费进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乐福论文,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在我国,大约只有6%的农产品是经超市卖场售出的,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动辄上万、多则几十万元的进场费,阻挡了农产品大举进超市的脚步。家乐福承诺农产品“零费用”进入,是一时的作秀行为?还是一项意在长远的战略?是否会带来“羊群效应”,引发其他大卖场拆除收费门槛?这个月,家乐福在中国率先向新的市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敞开大门,承诺南汇农产品可以“零费用”进入旗下大卖场销售。虽然,这只是一家大卖场在一个地区的突破性举措,但更多的农民却从中看到了希望。今后,是否所有超市、卖场都有可能允许农产品“零费用”进入?
在农民和合作社的眼中,超市卖场“吞吐量惊人”,是农产品销售的最好渠道之一。但是,根据有关统计,我国目前大约只有6%的农产品是经超市卖场售出的,这一数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0%以上的水平。动辄上万、多则几十万元的进场费,阻挡了农产品大举进超市的脚步。我们期盼,更多大卖场会找到免费的可行性方案,一方面大范围解决农民的销售难,另一方面也让市民买到更多“价廉物美”的农产品。
“零费用”损失了什么?有关专家指出,南汇农产品免费进入家乐福大卖场,体现了家乐福对“三农”工作的扶持态度,但实际上,取消农产品的进场费也并非一桩“亏本生意”。其实,超市原本也并不靠农产品“赚钱”。一些超市负责人曾经透露,目前几乎所有超市都设了专门的农产品生鲜区,而且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多超市并不靠生鲜区来获取利润,甚至是亏本经营,而是靠生鲜区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以其他商品较高的利润来弥补和维持生鲜区的经营。因为,农产品虽然零碎,销售金额也不大,但却是市民每天要买的日常消费品,由此带来超市人气的天天集聚,其他商品的销售才不会冷淡。今后,有了正宗的南汇8424西瓜等优质农产品,市民就会直奔家乐福超市选购,这不是一个获取更高人气的途径吗?
同时,向南汇众多合作社直接采购,家乐福卖场内的农产品售价也会降下来。通过让利于市民,家乐福还可以获得好口碑。现在,大多市民买菜的第一选择还是会去农贸市场,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超市的农产品售价较高。一位供货商举例,一种猕猴桃在产地每公斤只卖2元多,到了销地的果摊上卖价约4元,但进入超市后,只要一摊上进场费,卖价至少要涨到6元以上。直接采购,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同时再取消进场费等,大卖场因此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另外,向沪郊农产品敞开大门,家乐福还率先“抢”得了一些资源。今年春节前后的雨雪灾害也证明,大城市还是要拥有一定鲜活农副产品自给比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以保障城市供应,上海郊区乃至周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并不是特别多,因此也是一种资源。家乐福向农民敞开免费进入的大门,其实是抢先揽得了一批鲜活产品的基地和货源,比其他众多不同品牌的大卖场更具战略眼光。即使不发生什么灾害,郊区农产品也具有独特的鲜活优势。
当然,家乐福与郊区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今后一旦要把郊区作为消费地设立大卖场也会拥有优先权。由此可见,家乐福允许农产品“零费用”进入,并不是一时的作秀行为。着眼长远算账,其他大卖场也完全有可能拆除收费门槛。
超市外的“零费用”尝试。等待大卖场集体实施“零费用”,似乎太被动。但不少专家指出,在大卖场之外,如今已经出现了一些避免“进场费”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它们也许可给大卖场取消收费“施加”压力。首先,本市已经出现了不少农产品直销店,它们与郊区农民合作社携手,将各地区的农产品直接送到社区附近。比如光明集团就已打造了100多家“都市菜园”专卖店,它们直接安插在标准菜场之中,上千种农副产品都有品牌保证,市民可以放心食用,蔬菜的价格也只比菜场里略高。这一销售模式逐步获得认可,并已对不少菜场摊贩构成竞争压力。让农民合作社高兴的是,都市菜园基本不收进场费。
一些“社区农业”实践,更要在大卖场的产销网络中分一杯羹。比如南汇100多家合作社就联合起来,共同加入一家配送品牌,并通过这家品牌直接进入各大社区。今后,不少社区都会出现一种新鲜配送亭,市民可以开出自己想买的菜单,配送方就会马上到郊区产地直接采购,并在六小时内送到社区里。同时,因为省去了中间环节,它们的价格至少比超市价格要低15%以上。新鲜、便宜、便捷,这些都是社区农业相对于大卖场的鲜明优点。如果大卖场不降低门槛,形成新的吸引力,其生鲜区还能集聚人气吗?更有不少专家提出,国外已有的“田头大卖场”,也会为农产品免费进卖场提供一种可能。沪郊有关区县已经开始设想,不妨通过政府扶持,让农民合作社牵头,在一些产地开设综合性的大卖场,把当地有特色的、标准化的农产品整合起来,形成“一年四季”的常态供应。这样,不仅农民不必再考虑销售,同时大卖场选址农村也无需太高成本,另外还可供市民、游客、团体单位、市区超市卖场等前来集中采购。即使市区居民要购买,他们也可通过网上下订单,“田头大卖场”再通过有关配送网络直接送达居民小区。当然,这种大卖场要想成功,关键是要缩短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有形距离。网上销售、宅配送等模式,可以弥补其不足。
费用之外,还需努力。目前,农产品免费进大卖场的大气候还未形成,但广大农民和农民合作社并不能坐等时机成熟,还需要为低成本进超市做一些自行努力。一方面,可以想方设法“规避”进场费。比如,供货商在和超市谈判进场时,可以尽量采用产品抵进场费,减少进场费用。对于供货商来说,不仅变相降低了进场费用,而且也减少了现金的支出。同时,还可捆绑进超市,分摊费用。对于农民合作社或小企业来说,如果自己直接进超市,面对高昂的进场费很不划算。这时,不妨找一个已经交了进场费的经销商来捆绑进超市,可以免交进场费甚至是其他费用,对经销商来说,也多了一个产品来分担各种费用。另一方面,即使大卖场对农产品免收入场费、条码费和搬运费,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农产品都能畅通无阻地进入销售。农产品还需要在产业化领域进一步完善自我——
首先,要进一步推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在田头经过紧张的分拣、加工、包装之后,80%以上都直接进入超市卖场等终端销售。而在国内,农业生产过程各不一样,最后的产品也大小不一,更不谈什么包装,这些都阻碍了农产品快捷地走进大卖场。一旦农产品全部实现了产品标准化、包装等级化、商品规格化,要进入超市卖场就可马上实现。其次,农产品要逐步形成自己的品牌体系,并进一步建成产品质量的追溯系统。超市卖场若是让农民自由进入,万一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症结所在。因此,农民要通过合作社联合起来,还必须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更快赢得超市和消费者的认可。
另外,不管是社区农业,还是田头大卖场,都需要构建畅通的网上信息渠道,同时还要形成快捷的配送网络,才能有效缩短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
联系电话:010-51651201/2 0351-40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