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维持治疗阶段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70 例恶性肿瘤维持治疗阶段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5 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出院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维持治疗阶段护理的同时并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出院后6 个月后用Morisky 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2 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中2 例肿瘤进展,1 例失访,剩余32 例。对照组中4 例肿瘤进展,1 例死亡,剩余30 例。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完全依从率为90.6%,高于常规组患儿的63.3%,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口服化疗药物维持治疗阶段的恶性肿瘤儿童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儿童恶性肿瘤;维持治疗;依从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82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10-067-02
儿童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的主要疾病,年发病率约为14/10 万[1],治疗方式多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化疗在其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其中有些恶性肿瘤的患儿经过综合治疗后达疗效达CR(完全缓解)/PR(部分完全缓解)后必须口服维甲酸、甲氨蝶呤、盖诺或者环磷酰胺维持治疗,时间长达12-24 个月。因此,对维持治疗阶段的儿童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出院后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 postdischarge follow-up continuousnursing intervention)是将医院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家庭的一种服务模式,主要内容是有效应对患者返家后面临的健康问题,以此帮助患者安全的从医院转移至家庭[2]。本次研究选取2012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治疗的70 例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所有入组患儿均经病理确诊恶性肿瘤并化疗、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后达疗效CR/PR,均需要口服维甲酸、甲氨蝶呤、盖诺或者环磷酰胺来维持治疗。对2组患儿分别采取护理常规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对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及分析,以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儿童恶性肿瘤患者口服化疗药维持治疗阶段的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2012 年1 月~2014 年12 月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治疗的70 例儿童恶性肿瘤患者。所有入组患儿均经病理确诊恶性肿瘤并化疗、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后达疗效CR/PR,均需要口服维甲酸、甲氨蝶呤、盖诺或者环磷酰胺来维持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模式,将这7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5 例,女性患者有10 例,中位年龄9 岁(范围1-17 岁)。其中IV期神经母细胞瘤15 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0 例。家属中位年龄39 岁,大专及以上19 例,中学12 例,小学4 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2 例;中位年龄11 岁(范围1-18 岁);其中神经母细胞瘤13 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22 例。
家属中位年龄41 岁,大专及以上16 例,中学14 例,小学5例。2 组患儿及家属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布,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综合治疗后,出院时采取护理常规措施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护士应为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维持治疗的重要性,口服维持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儿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家属有心理准备。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适当的情感支持和关怀。②饮食护理:根据患儿的具体生活习惯,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③活动护理:根据患儿的生活及身体机能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活动方案。④口服化疗药物护理: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口服,按时进行实验室检查。按时返院复查。
观察组患者采取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护理干预方案:①出院前一天建立好患儿随访档案库,备注好主要接受随访者(家属)的信息。②电话随访:由儿童肿瘤科护士组成随访小组,经过统一培训。根据出院后开始口服化疗药物维持的时间进行电话随访,每周随访一次。一直持续6 个月,期间如有患儿维持治疗阶段肿瘤进展重新治疗或者患者死亡,随访结束。随访内容:1.患者最近三天的血象情况;2.患者的症状:有无咳嗽、喉咙疼、发烧等感染症状;3.核对口服药物名称、剂量及口服时间;4.有无出现不良反应;5.提醒患儿家属按时间返院复查。
按照统一格式记录,进行相应健康教育,同时记录未能解决的问题,与主管医生取得联系,及时解决存在问题。②建立康复儿童健康成长家长QQ 群:通过家长们的经验交流;存在问题及时留言,儿童肿瘤科医生护士及时在线解答;QQ 群里上传手卫生知识及正确七步洗手法视频;上传中医推荐食谱等。家长们反应学到很多家居护理经验例如给予患儿营养丰富的饭菜、倾听轻松愉快的音乐、组织患者户外活动、家庭人员的手卫生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等等;口服化疗药物维持阶段剂量调整经验;能及时发现感染征兆;按时返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患儿维持治疗6 个月后,采用MMAS 量表调查患儿口服化疗药维持治疗的依从性[3]。填写量表时均由家属填写。该量表共8 个问题,依次为:a.您是否有时忘记服药;b.在过去2周内,是否有一天或几天您忘记服药;c.治疗期间,当您觉得症状加重或者出现其他症状时,您是否未告知医生而自行减少药物或者停止服药;d.当您外出时,您是否有时忘记随身携带药物;e.按照服药时间,上一次您服药了吗,这次您服药了吗;f.当您觉得自己的症状已经好转或者消失时,您是否停止过服药;g.您觉得要记起按时按量服药很难吗。1-7 题的备选答案为二分类,即“是”和“否”,其中第1,2,3,4,6 和7 题答“否”计1 分,答“是”计0 分,第5 题对2 组患者的计分标准不一样,对于观察组患者,两个皆答“是”计1 分,答“否”计0 分;对于对照组患者,有且只有一个答“是”计1 分,答“否”计0 分。第8 题的备选答案为Likert5 级计分,即“从来不”、“偶尔”、“有时”、“经常”和“所有时间”,依次计分为1 分、0.75 分、0.50 分、0.25 分和0 分。量表满分为8 分,得分为<6 分为依从性低;得分6-7 分为依从性中等;得分为8 分为依从性高。
1.4 统计学方法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 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以P<0.05 表示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观察组中2 例肿瘤进展,1 例失访,剩余32 例。对照组中4 例肿瘤进展,1 例死亡,剩余30 例。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完全依从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组患儿的63.3%(P<0.05),详见表1 所示。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与对照组比较χ2=3.961,P=0.047,P<0.05。
3 讨论
儿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人群,其机体各组织功能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受能力较差,对治疗的依从性差。特别是对于治疗后已经CR/PR 的肿瘤患儿来说,长达半年至一年的综合治疗过程已经是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的极限,一旦停止治疗回家就家属及患儿心里都会放松,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抗拒再服药。所以必须对儿童恶性肿瘤患儿维持治疗阶段采取延续性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患者能否治愈,不仅决定于医生的医疗水平,还决定于患者的遵医行为,即依从性[4]。依从性是可以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供有效保健服务的最经济方法[5]。而且能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能力,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6],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1] 张金哲. 现代小儿肿瘤外科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2]Griff in KM.Evolution of transitional care settings:past,present,future.AACN Clin Issues,1998,9(3):398-408.[3]Monsky DE,Ang A,Krousel-Wood M,et al.Predictive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for hypertensioncontrol.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2008,10(5):348-354[4] 张建林,唐湘.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患者心理素质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9(29):27-29.[ 5 ] Rosenberger J , Geckova AM , Van Dijk JP , etal.Prevalence and characterstics of non-compliant behavior and itsrisk factors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Transpl Int,2005,18(9):1072-1078.[6]张兰凤,叶赟,刘敏杰.延续性护理在癌症出院患者中的实践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0(11):91-94.第一作者联系方式: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东路651 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儿童肿瘤科邮政编码:510060联系电话:86-20-87343347;13889909114电子邮箱:cairq@sysucc.org.cn简单介绍:蔡瑞卿,女,本科,主管护理师,儿童肿瘤科护士长.
论文作者:蔡瑞卿,黄中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
标签:患者论文; 患儿论文; 延续性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儿童论文; 家属论文; 肿瘤论文; 《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10月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