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信息模型(BIM)再一次引发建筑行业的技术革命。BIM创建一个将建设项目的全部工程信息囊括的数字化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应用到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本文浅析DBB模式传统方式下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的弊端,结合BIM技术优势,探讨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BIM技术;招标投标管理;应用
引言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可以为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相协调且内部保持一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化过程管理[1]。BIM相比较于CAD具有更高的关联性,也是从二维形式发展到三维的一个必然结果。在这个基础之上,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持续保持向更深入的层次去应用转化,包括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招标投标是指招标人对工程建设、货物买卖、劳务承担等交易业务,事先公布选择采购的条件和要求,招引他人承接,若干或众多投标人愿意参加业务承接竞争的意思表示,招标人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办法择优选定中标人的活动[2]。招标投标作为一种承接工程项目建造任务的行为,在签订建筑工程合同之前,招标单位需要公开招标信息,投标单位按照招标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进行报价竞标,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经济行为。然而大量数据表明,在我国每年数不胜数的工程中应用BIM技术进行招标投标的工程占比并不高。
1.DBB模式下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的弊端
目前国内大部分项目是DBB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通常来说DBB模式的顺序依次为设计、招标,最后是建造。建设单位按照建筑物的用途来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并出具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委托设计单位来进行初步设计,项目施工图纸交付后,建设单位可以自行或者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对项目进行招标活动,经过评标和中标等工作以及最终审议后,与中标的投标单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1.1DBB模式对于甲方的弊端
由于现在国内大部分工程项目的招标阶段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工程为了赶进度竟然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这就导致了甲方的招标清单难以达到质量要求。合同清单是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进行支付与结算的基础,招标清单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导致合同清单不完整,导致项目投资难以控制,进而导致项目总投资超过项目总概算。
1.2DBB模式对于乙方的弊端
由于投标阶段时间短,这就要求投标单位需要快速且精准地完成工程量核算,投标单位可以在投标报价技巧上投入更多时间,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想要按时并且保质保量的完成以上所述内容,单单依靠手工去完成是非常困难的。另外,现代的建筑造型更加艺术化和结构更加复杂,从而导致人工计算的工程量变得越来越难。快速准确地形成工程量清单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完成投标任务迫切需要信息手段来支撑。
1.3DBB模式对于承发包双方的弊端
项目中的参与单位之间缺少有效交流甚至没有交流,导致信息孤立,无法及时沟通和反馈,导致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施工可行性”差,出现质量事故时,设计和施工双方往往互相推诿责任,难以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在招标之前需要等待全部设计图纸,周期较长。所以,解决DBB模式下招标投标阶段中出现的问题,迫切需要运用BIM技术进行项目的招标投标。
2.BIM技术在招标投标管理的优势
为了招标清单的质量得到保证,有效防止施工阶段可能发生多余的变更、索赔和结算高于概算等问题,有必要准确计算工程量并合理制定招标清单。在招标投标阶段,建立建筑信息模型就可以准确计算工程量,因为建筑信息模型可以自动检测和识别工程量清单的缺陷。同时,可以发现哪些项目是遗漏的,哪些项目是重复的,进而提高招标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
在招标投标阶段,所有参与单位通过共享平台及时沟通和交流,各单位的信息可以相互共享,称为BIM技术模式(图1)。在招标投标阶段,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设计院的设计图纸转化为3D模型,使建设项目可视化,依据这个模型能准确的计算工程量清单,使工程量清单的内容更加完整,尽量避免数据的丢失和误算减少施工过程的设计变更、工程量错误和签证问题而引起的纠纷,建设单位用BIM模型制定招标控制价,为评标工作合理性提供依据。建设单位可以将BIM模型连同招标文件一起发给投标单位,投标单位依据BIM模型和工程量清单可以制定更有利的投标方案。
图1 BIM技术模式
3.BIM技术在招标投标阶段中的应用
3.1BIM技术模式在招标管理中的应用
工程量计算是编制工程预算的基础,但计算过程非常繁琐,造价工程师容易因各种人为原因而导致很多的计算错误[3]。由于现代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工程造价在设计内容上越来越广泛,提高工程量清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是项目招标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的人工计算方式会造成关键数据缺失,有些数据达不到复核要求等,造成项目竣工结算存在很多问题。BIM整合了整个项目信息数据形成一个平台,基于这个平台,负责成本核算的工程师就不必再进行机械琐碎的劳动,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项目的的风险评估工作。
3.2BIM技术模式在投标管理中的应用
投标单位的核心工作是获得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和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投标方案。通过BIM技术,可以制作4D、5D施工投标模型,将施工单位最关心的造价、工期等信息集成到BIM模型中,从而直观地向建设单位模拟和演示施工过程。BIM信息模型中集成了材料、场地、机械设备、人员甚至天气情况等诸多信息,并且以天为单位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模拟[4]。即便是非工程专业的建设单位也可以较为快速并正确的掌握项目的进度。此外,投标单位也容易制定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文件,增加中标的可能性。
4.BIM技术在招标投标阶段中的应用实例
4.1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量计算
图2 Revit模型
下面以某个宿舍楼项目为例,将工程项目的CAD图纸导入Revit软件中进行工程模型的建立(图2)。Revit建筑工程模型建模完成后,将其导出并导入到BIM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中,进行模型的修缮,提高模型的完整性和工程量汇总的精确度。最后通过自动计算得出模型的土建工程量清单(图3)。
图3 土建工程量清单
图4 管线交叉碰撞检查
4.2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查
下面以某个宿舍楼项目为例,用Revit软件按照图纸继续进行管线建模。安装Navisworks软件,使用其ClashDetective工具,设置碰撞公差,即可对管线进行碰撞检查(图4)
4.3基于BIM技术的砌体排布规划
下面以某个宿舍楼项目为例,用Revit软件新建Revit族文件,利用公制常规模型,创建240mm*115mm*53mm尺寸的砌块,定义相关参数,按墙体体积进行排砖,可知墙体真实的所需砌体量和其他材料数量(图5)。
图5 墙体排砖
5.结语
综上所述,在招标投标阶段的应用方案可以概括为:将建设单位的设计意愿转换为BIM3D模型,基于这个模型快速完成工程量的计算,完善工程量清单的内容,提高工程量清单的准确性,降低项目总投资;投标人依据BIM模型核算工程量,依据招标文件制定经济利益更高的投标方案,以此降低投标所需的时间,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由此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纠纷,可以顺利完成竣工结算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昂,石振武.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价值[J].经济师, 2014(1):62-64.
[2]柯丽华.建设工程项目评标方法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 2003.
[3]徐金晶.BIM技术在工程招投标管理中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7 (8):67.
[4]罗中.基于BIM技术构建三维仿真施工模拟课堂[J].山西建筑,2015, 41(27):239-240.
论文作者:尹镕霄,陈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模型论文; 招标投标论文; 技术论文; 单位论文; 项目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工程量清单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