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
——《“知青家长”李庆霖的浮沉岁月》读后
钟国生
最近,读了《福建党史月刊》2018年第4期黄志雄同志的文章《“知青家长”李庆霖的浮沉岁月》,使我这个亲历过那个年代的读者不禁陷入深远的回忆中,并生出无限的感慨。
从城区规模的阶段性变化来看,南、西南、西以及西北向的城区规模自1999年~2014年,属于稳健发展,城区规模在逐步扩展;对比东北、东以及东南向会发现:这3个方向在2011年以前的城区规模属于有限的,但2011年以后的4期城市扩展规模来看,属于快速发展,尤其是东北向极为显著。
早在1973年秋,我在广东省连山县东风林场任知青时,就在《南方日报》上读到福建有一位知青家长李庆霖告御状,上书毛主席,得到毛主席寄来的300元钱的报导。这一举动当时真是轰动一时,传遍全国。“文革”结束后,又在该报上看到李庆霖被判刑的事,读后不禁唏嘘扼叹。
现在,又拜读了黄志雄同志这篇精彩、详尽的文章,使我对李庆霖的命运产生了无限的感慨。
“百家宴”活动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项丰富且复杂的民俗文化活动,上文对其民俗构成的分析既粗且浅,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出它的一些现实意义。
其次,这是性格决定命运。李庆霖当时如果修心忍性,保持缄默,不秉笔直书,不告御状,就不会有以后曲折离奇的故事了。
首先,这是时代造成的。李庆霖在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活困苦、前途无望的形势下,鼓起勇气,如实反映问题,道出了我们知青的困境及家庭的苦况,其精神是可嘉的,其感情是真挚的。
再其次,在“文革”武斗动乱期间,他被造反派拉虎皮作大旗,被人利用,虚张声势,大搞残酷持久武斗,这就违背了法律,违背了人性,触犯了刑法,被判刑也是有其因的。
江南总计有42处景观在10座清代皇家园林中被写仿,数量占康、乾二帝所至江南景观总数的10.69%。其中,清漪园写仿了20处景观名列第一,圆明园以17处位居第二,避暑山庄以14处位列第三;此外,西苑有6处,玉泉山静明园、紫禁城和盘山各有2处,潭柘寺、香山静宜园也都有1处。
我还想到,李庆霖大概是个性格爽直的教师,是个不懂政治的人,偏偏卷入到复杂纷繁的政治堆里去,结果摔了一大跤,判了刑,坐了牢,丢了工作,到了老年,连退休金也没有了,令人叹息。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这位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李庆霖老师,终究还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为知青命运境遇的改变出了大力气,为促进知青政策的改变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 /李晓芳
(作者系广东韶关读者)
标签:李庆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