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吕端1,周玲莉2

(1.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祁东分院超声科 湖南衡阳 4216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中心医院特诊科 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测对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的100例PLG疾病患者,分别用型号为logic 7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和常规B超对其进行检查诊断,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经B超检测,PLG疾病患者中诊断的正确率为75%;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LG疾病患者中诊断的正确率为96%;经数据分析,χ2=17.78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于PLG疾病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5%以上,这对于未来该种疾病的精确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胆囊息肉样病变;诊断价值

胆囊息肉又被叫做胆囊肿瘤或胆囊的隆起性病变,为大多数胆囊黏膜的良性隆起总称[1-2]。大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的症状和慢性的胆囊炎症状是极为相似的,大多表现为患者右上腹的轻度不适,在伴有结石发病时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胆绞痛,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并无上述症状[3]。临床上对于该项疾病的检查多数通过彩色的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因其在检查患者的胆囊空间时有较好的透声性,在直视患者胆囊剖面时有清晰的视觉性,使得临床医生不仅能观察到其胆囊息肉的形态大小,更能清楚分辨胆囊壁和息肉的关系,这将有助于准确鉴别胆囊腺瘤及胆囊息肉[4],本文主要分析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技术检测对PLG疾病诊断的价值,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本院的100例PLG疾病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PLG疾病患者中包括16例炎性息肉疾病患者,58例胆固醇性息肉疾病患者,2例乳头状的腺瘤疾病患者,22例单纯性的腺瘤疾病患者,2例肌腺瘤疾病患者。另外,上述10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并发慢性的胆囊炎,有8例患者并发胆囊结石。所有入组的PLG疾病患者全部经过病理学检查或(和)手术进行精确诊断,其中男女PLG疾病患者的比例为9:11,年龄均在25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8.7±1.8岁,本次研究均不违背伦理学原则。

1.2 方法[5]

本次研究选择仪器是型号为logic 7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同时配上腹部的探头,其探头的频率是2.5至7.5 兆赫兹。要求100例PLG疾病患者在开始检查前的八个小时内停止食用任何食物,另外,还要保持空腹状态。如若上述患者已经完成上述要求,但却依旧看不清楚患者的胆囊状态,或者是因为患者的腹部存在有大量的气体而使得医生不能准确地对患者的胆囊状态做出判断时,可能会推迟该类患者的检查时间。应该先让此类PLG疾病患者食用三天的素食类食物。检查时应让患者维持平卧或是偏向左侧方向侧卧,然后用探头来检查PLG疾病患者的腹部,直到看清楚患者内部胆囊腔为止。同时仔细观察息肉的形态、大小等基本情况,并注意息肉内部情况。另外,要注意患者病灶频谱形态的检测,若经检测显示出了动脉的频谱,则应进一步对其阻力指数进行测量。在整个检测的过程中,要随时根据患者血流的情况对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脉冲的频率做出适当的调整,以让患者的血流情况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来。

另外,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组)的同时,用B超对上述患者的胆囊内的隆起病变进行常规检查,并当做对照组的诊断结果。

1.3 采用统计学法分析数据

对上述两组中的PLG疾病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上述患者的诊断正确率为计数资料,应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值小于0.05,则代表研究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PLG疾病患者的诊断正确率

①经B超检测,上述患者当中有9例患有炎性息肉疾病,45例患有胆固醇性的息肉疾病,0例患有乳头状的腺瘤疾病,1例患有肌腺瘤疾病,16例患有单纯性的腺瘤疾病,即诊断的正确率为75%;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上述患者当中有15例患有炎性息肉疾病,55例患有胆固醇性的息肉疾病,2例患有乳头状的腺瘤疾病,1例患有肌腺瘤疾病,19例患有单纯性的腺瘤疾病,即诊断的正确率为96%;经数据分析,χ2=17.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如今,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测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远远提高了PLG的正确诊断率[6]。病理学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患者的病变为良性的病变,只有少数患者罹患胆囊癌。病理学研究中,将胆囊良性的息肉样的病变总共分成5种,即为炎性息肉、胆固醇息肉、胆囊的肌腺症、胆囊腺瘤(乳头状及管状)以及错构瘤[7]。

本文的10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发现有16例患者是炎性息肉疾病,58例患者是胆固醇性的息肉疾病,2例患者是乳头状的腺瘤疾病,22例患者是单纯性的腺瘤疾病,2例患者是肌腺瘤疾病;经常规B超诊断,发现上述疾病患者分别为9例、45例、0例、20例、1例,说明该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正确率为75%;经彩色多普勒的超声仪检查,发现上述疾病患者分别为15例、55例、2例、23例、1例,即该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正确率为96%,远高于常规B超检测;两组数据经统计处理比较可得,χ2=17.78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出机体组织器官中较小的病灶,与常规B超检查相比,能够给予临床医师更准确、更详细、更多的临床数据和临床信息[8]。这些可靠信息对于临床患者的各项诊断评价及预后和功能评价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彩色多普勒的超声检查因其拥有经济、实用、无痛苦、重复性强、无损伤等优点,而被临床医生给予高度的评价、赞美及信赖。总而言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于PLG疾病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5%以上,这对于未来该种疾病的精确诊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房艳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J].交通医学,2012,26(2):192-194.

[2]张海霞,李楠,李晶晶,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9):17-19.

[3]刘健烽. 超声检查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04):853-854.

[4]高勃.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08):428-429.

[5]王玲,王萍.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病案,2012,13(09):76-79.

[6]刘英,刘勇,张立华.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价值分析[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01):65-66.

[7]董善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2):158-159.

[8]孙洁.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87.

论文作者:吕端1,周玲莉2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5

标签:;  ;  ;  ;  ;  ;  ;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吕端1,周玲莉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