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杨康

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杨康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6

摘要: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港口设备管理和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得以提高。相对而言,港口安全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原始的状态,依靠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发现问题采用纸质记录,再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由于纸质文件的流转效率不高,还会出现丢失情况,致使隐患整改不及时和不彻底,造成安全检查难以监管、安全记录不完全、安全隐患整改不及时等问题,难以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

关键词: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港口作为现代物流的主要节点,作用越来越突出,港口的规模与货物吞吐量快速增长,港口安全生产管理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已经是港口安全部门面临的一大挑战:如何进一步降低安全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如何使影响港口安全生产的各因素受到控制;如何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如何正确做出港口安全生产管理的决策等等。

一、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应用目前大部分仍停留在安全管理信息的统计、考核、发通知等方面,无法把系统置于安全管理的前端,即实现安全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实现对各类风险的管控和预警。要实现港口企业安全管理信息化,其信息化平台建设重点应考虑从以下方面。(1)实现实时巡查监控,即具备移动管理功能。(2)实现隐患排查、隐患审核、整改、验收以及辅助应急等安全管理功能。(3)具有对安全问题、隐患、安全问题整改情况等基础数据的全面系统管理功能。(4)建立安全管理知识库。包括隐患数据、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应急方法等内容。(5)实现检查员检查数据的实时录入,并对数据信息进行跟踪管理。(6)系统能对录入的安全隐患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导出企业安全趋势和预警信息。

二、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1.系统设计。系统开发采用群集Cluster 技术、关键设备冗余技术,以保证系统在异常情况仍能稳定工作。系统力求应用功能齐全、操作方便、显示直观,同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易于维护,便于灵活扩充,切实能够解决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够满足不同管层次的需要。另外,系统还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用性、统一性、标准性、扩展性、开放性、经济性、可维护性、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以更好地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变化。系统由4 个部分组成,即安全生产数据层、应用支撑技术层、综合业务管理层及外围信息交流层。(1)安全生产数据层。它是整个平台的中枢环节,为各个层面和业务模块提供丰富完善的数据服务能力,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其基础数据库包括企业信息、地理信息、法律法规、MSDS、知识库等,业务数据库包括危险源、隐患、人员档案、教育培训等。(2)应用支撑技术层。包括Web GIS、数据交换、统计报

表分析、知识库管理、模糊匹配等支撑管理平台顺利运行的应用技术。(3)综合业务管理层。综合业务管理层由企业日常安全管理所需的5 大核心业务与功能模块构建而成,其核心内容为包括法律法规、标准、危险源管理、隐患管理、站队达标、报表管理。(4)外围信息交流层。企业安全管理平台可通过数据接口与外界网络进行连接,达到数据实时更新、信息及时反馈上传的目的。

2.系统功能组成。本模块将企业安全管理纳入信息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一是实现对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各级内部规章制度、作业规范、操作规程以及上级机关文件的查看、上传、下载、即时更新及提示等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与企业原有的办公自动化管理做好接口,实现对发文通知、工作计划、安全会议、安全检查计划、通报、月度和定期总结的网上上传下达。三是对事故报表网上上报、建立事故电子信息档案;整理内外部典型案例、处置方案。四是实现安技措施和一些临时表格网上的实时传递、审批。本模块的主要功能实现对从业人员基本信息档案、三级教育档案以及违章、事故险情教育记录的管理,完成安全培训

合格上岗证申请办理、年度审核。目前,在港口装卸作业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劳务工,素质良莠不齐,如何对他们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一直是港口安全管理的一个难点。为了抓好这项工作,规定凡是在港内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法律、法规要求的三级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办理安全培训合格上岗证后方可上岗,确保现场作业人员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岗证采用非接触IC 卡制作,可记录员工培训、违章、奖惩等基本信息,安监人员可配备手持式读卡器在现场查看员工信息,发现违章可以随时记录在员工卡内。同时,在一些日常安全培训中,上岗证又可以作为考勤卡使用,记录安全培训信息。本模块对全港职业危害岗位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各岗位、各类职业病救助措施的上传、下载、查看功能;实现对全港相关岗位职业病查体档案

3.系统开发。港口企业安全管理系统从规划到开发运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结合企业特点和安全管理模式,组织全面调研,现场管理人员和软件开发人员一起研究具体需求,调查基本情况和硬件环境,制定分步实施方案。首先开发系统总体框架和人员安全管理模块、检查和隐患管理模块等系统组成部分,系统开发采用vc.net 语言,数据库采用sql2000,界面采用Web 页面登陆模式,利用内部通信公司等单位软件开发人员,联合外部软件开发企业,在为期4 个月的开发周期内,软件开发公司派遣客户需求经理、技术顾问、方案经理等人员进驻单位,参与港口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与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详细的沟通,软件工程师进行demo 设计,编制初步的演示沙盘,经过不断地分析评价,持续进行修改、完善和优化,直到设计出一个满意、实用的方案,由软件开发公司组织编写代码开始测试。的管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劳保标准,实现对所有劳保发放的动态管理。

4.系统的运行。系统试运行过程中,结合企业原有局域网系统,将软件安装在已有的服务器上,组织使用人员进行专题培训。系统试运行正式开始,技术人员与软件使用人员组织了多次沟通协调会,对系统功能进行了一系列补充和修改,系统的运行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在系统运行之前,以1 名普通安全管理人员为例,每月花费在文件整理归档上的工作大约占到其工作总量的46%以上,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后实现了信息快速流转,各个部门登陆服务器即可进行相应的操作,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情况一目了然,责任界定清楚,员工安全培训、“三违”信息统计分析为管理部门下一步开展工作重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企业安全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步走向现代化和信息化。只有进行港口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把港口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港口的对外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系统会根据设定的风险临界值进行智能分析,当存在重大隐患或是安全风险超限时会弹出企业安全形势趋势图,及时告诫管理者采取紧急措施加强管理。通过系统的自动运行达到安全关口前移,实现风险管控。该安全操作系统,实现了对相关生产工作人员进行岗位安全工作布置,完成了一岗双责的法规要求。

参考文献:

[1]龚 涛,张剑辉.浅谈港口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港口科技,2017(5):41-43.

[2]黄 勇,毛保华.港口安全系统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2016(1):10-16.

[3]王 捷.沿海港口交通安全和信息管理系统[J].中国航海,2017(3):41-44.

论文作者:杨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5

标签:;  ;  ;  ;  ;  ;  ;  ;  

港口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_杨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