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长沙市都市圈的建设思考*
李政玙 纪娜娜 杨玉莹 叶秋荻 禹四明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突破期,发改委明确指出要培育建设新都市圈。建设都市圈是统筹区域资源,加快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实现区域基础设施成本共担,利益共享。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性,都市圈模式必须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因此如何划分长沙市都市圈对整个湖南省战略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通过分析都市圈多源数据,寻找周边互补城市,合理划分长沙市都市圈范围。
关键词: 都市圈;新型城镇化;经济转型
长沙市水运陆运便利,借助创新水平的提高,长沙市对周围城市的虹吸能力越来越强。目前我国国内除了特大城市属于成熟都市圈以外,其余尚处于发展性都市圈和培育性都市圈,都市圈的发展牵动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和整体实力的发展,作为高级城市形态,都市圈使得不同功能的城市能够结合在一起。都市圈的建设打通了内部的基础设施共享,提高了城市的外延能力和造血能力。构建长沙市都市圈,可以加强长沙市同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治理能力和协同能力,实现区域内协调发展。因此如何定位长沙市都市圈,制定其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综述
(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育了大批试点城市,珠三角、长三角和首都都市圈利用政策杠杆大力发展经济,城市化水平走在国内前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龙头城市群。2018年,港珠澳大桥的竣工使得珠三角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也带领珠三角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既展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协同性和包容性,更为我国培育其他都市圈提供指导意义。
长沙市,处于中原地带偏南方,背靠湘江,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向四周发展,萍乡处于湘赣交接,构建长沙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可以使萍乡成为两省的交流区,通过承接南昌和长沙市的产业转移,萍乡市既可以同周边城市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可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平摊基础设施成本,推动物流园区的发展。近几年来,长沙市经济增长速度很快,城市房屋建筑面积也在快速扩张,城镇化脚步不断加快,但是囿于地域限制,人口增长速度、人口总量都和一线城市有很大的差距,2017年年末户籍总人口708.7939万人,随着湖南省“3+5”规划的推出,建设用地交易政策的颁布,长沙市在空间上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长沙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能牵动湖南省的全局,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长沙市都市圈迫在眉睫。
对于已经实施计算机专业微课资源开发的高职院校,其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认可的,但是其对于微课资源的开发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微课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计算机专业微课资源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1]。
ERP沙盘模拟课程是一种将企业各项计划抽象到沙盘模拟实验中的课程,旨在通过模拟反映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计划配合情况,让学生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了解企业的内部关系。
(二)基于GIS空间分析和传统数理结构分析,选取长沙市都市圈内部分变量,利用STATA回归分析构建长沙市都市圈内空间土地利用现状和空间使用图,分析长沙市都市圈在空间上的发展程度,尊重都市圈发展中的时效性,合理规划长沙市都市圈。
(二)社会保障。都市圈内建立区域性一体化管理架构,产业分工协作,政策向发展较落后的周边城市倾斜。长沙与都市圈内周边城市公共服务联通共享,吸引人才流入周边城市。如下表3,娄底和郴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处于较低的水平,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也相对低。通过构建跨区域积分跨地区累积落户体系,和公共服务的联通实现落户同城化积累互认,势必激励人才流入。
二、实证分析
(一)虽然湖南省提出“3+5”都市圈规划,促进了长株潭整体的发展,但是周边临近江西省份却难以享受到长沙市政策优势,通过纳入长沙为中心的都市圈,提高长沙市卫星城市数量,产生集聚效应,促进资源共享、资本集中、科研力量和产业链条集中、产业和创新合力发展。自2017年起长沙市GDP已达万亿,且增速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作为“万亿俱乐部”城市之一的长沙在政策上享有杠杆优势。规划于长株潭“3+5”城市群中的岳阳、常德、衡阳、益阳、娄底,从GDP的总量和增速来看,岳阳、常德、衡阳经济发展省内靠前,但益阳、娄底经济增长效果不明显。
表1 湖南各地级市GDP及排名
表2 湖南各地级市GDP增速及排名
(三)长沙市都市圈建设应当采取线性结构,索里亚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线性城市的理念,以长沙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可以借助轨道交通和陆路交通为主的线形结构,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和水路交通集散物资,从而达到区域内资源的高效流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自然的破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都市圈的建设应当是协调的建设,通过调查长沙市以及湘潭,株洲,衡阳,常德,岳阳,郴州,萍乡,宜春地区,生产总值虽然也呈增长趋势,但相比较之下,各地区的发展仍然有较大差距,贫富差距较大,长沙市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毗邻江西,近年来生产总值攀升速度较快,通过都市圈的建立,提高区域内产业协调度,以大城市带动小城市,实现产业共生耦合,进而缓解经济不协调问题。
GDP=0.0009P+1.28GI+0.60GCI 分析可知:长沙市每增加1亿元高技术产业投资,GDP增长1.28亿元。未来,长沙可在都市圈没建立高技术产业链,紧密联系内部城市,通过高技术产业链圈内构建带来的经济利益,增强长沙的经济实力及辐射带动作用。
表3 2017年社会保障情况
(三)资源优势。长沙市都市圈内各地级市可以依据产业优势,进行产业分工合作。郴州优势产业有化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宜春锂资源、钨资源加工产业优势,萍乡、益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娄底矿产资源优势。周边城市可承接长沙市产业外移,与都市圈内城市建立产业链。
三、发展水平评估
(一)城市实力。益阳、娄底两市经济增长并不突出,而岳阳、常德、衡阳已得到了较为成功的发展。通过将益阳、娄底重新划入到长沙都市圈,萍乡与宜春属于湖南省与江西省交界处,长沙与两地能够达到一小时通勤,通过纳入萍乡和宜春,可以实现资源在省际之间流通,构建跨省资源和人才流通平台,促进长沙市和周边城市的产业互补和人才共享。
(二)构建以长沙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将有利于扩大城市辐射范围,有利于稳固与周边城市群的“兄弟关系”。构建都市圈要求发挥各城市之间协同性和包容性,以湘潭市为例,其红色历史文化丰富,应充分发挥红色革命旅游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特色城市。以长沙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城市红色文化积淀浓厚,各城市红色文化又各具特色,形成功能互补,使长沙市同周边城市兄弟般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固,同时都市圈的建设可以促进周边城市共同发展,以长沙市为中心辐射到株洲,湘潭,岳阳,常德,衡阳,郴州,萍乡,宜春,新的长沙市都市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长株潭地区,而是要借助轨道交通,扩大半径,发挥长沙市的地理优势及龙头带动作用。目前,长沙市人口正逐年上升,都市圈的建设使人力资源在区域内聚集,形成最大效益的群体聚集,产生乘数效应。因此需要尽快放开人员准入,实现人才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
表4 stata分析
更有一个企业借助电商模式积极地拥抱终端市场,他们组建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平台,甚至“割肉”舍弃部分原有渠道,下沉终端,与有实力的种植平台对接、合作,将产品、技术、服务有效结合形成合力。这种合作模式,在我国当下的农村市场中极具生命力和活力。正如全国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所言:“服务是农资行业永恒的主题,只不过随着农业新形势的发展,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在发生变化。重新构架服务模式需要整个行业付诸实践和努力。”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长沙市为中心的都市圈的行政壁垒问题尚且存在。以长沙为中心划都市圈,将会把江西省的萍乡及宜春囊括进来,当长沙市在调集外省资源时,可能会受到行政限制,因此不同省级之间的行政壁垒是存在的。如果要构建长沙市都市圈,便必不可少的需要减少行政干预,降低行政体制和地市之间互相竞争造成的协调度下降,各地级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定位自己城市的功能以及自身的发展目标,争取实现整体内部的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其次在都市圈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统一标准,降低人员和企业的准入标准,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的高效发展。
模块能够提供公司应急预案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新增或修改将公司应急预案信息提交到后台数据库中,也可将不再需要的信息进行单独和批量删除。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长沙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城市病愈加严重。在扩大城市圈升级都市圈的过程中,城市集群扩大,传统管理机制难以协调各城市之间的关系,当监管不完善时,垃圾围城的情况将随着都市圈半径扩大而扩大,因此在都市圈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整体区域的协调规划,争取通过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协商,减少都市圈发展中的三不管现象,针对性的解决交叉区域问题,防止各部门推脱责任。其次在都市圈的规划和管理中,应当积极纳入公民监督,通过大众的监督和反馈,行政部门可以及时的掌握存在的问题,倒逼行政部门改革,同时应当增强地市之间的资源协调,通过调度区域内闲置资源解决燃眉之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各地级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资源的配置和流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可能会阻碍其发展。在长沙市都市圈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各地都会优先考虑自己本城市的发展,从而忽略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如果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那么可能会阻碍长沙市都市圈的发展。目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还比较慢,因此都市圈的建立必不可少的会造成许多因为协商不当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各地市之间应当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通过增加政策趋同性,实现都市圈内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区域一体化进程可以有效的提高跨区治理。在都市圈中,各地市通过统筹自身职能,精准自身定位,发挥自身的职责和功能,从而达到整体目标的最大化。
[ 参 考 文 献 ]
[1]冯奎,陆铭.把握政策窗口期契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J].求知,2019(04):64.
[2]黄亚楠.提升粤港澳都市圈协同发展水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03(001).
[3]本刊编辑部,丛晓男.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J].科技中国,2019(03):4.
[4]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强化城市间房地产市场政策协同[J].建设科技,2019(Z1):9.
[5]何雨.打造以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西北翼城市群[J].浙江经济,2019(03):23-25.
[6]胡小武.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J].群众,2019(02):28-30.
[7]黄征学,肖金成,李博雅.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改革,2018(12):83-91.
[8]汤莲花,徐行方.国外典型都市圈市域铁路发展及启示[J].中国铁路,2018(09):107-113.
[9]刘作珍,梁育民.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及发展建议[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05):121-127.
[10]胡海龙.武汉市经济辐射力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8.
[11]林劼.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8.
[12]张宇硕,赵林,吴殿廷,刘博宇.京津冀都市圈建设用地格局与变化特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01):60-71.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16-0001-04
*2018年长沙学院科技创新课题成果: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建设用地开发的创新研究。
标签:都市圈论文; 新型城镇化论文; 经济转型论文; 长沙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