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 571100
摘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安全性能的关键,是实现工程施工控制目标控制的重点。它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建筑项目是由设计图纸慢慢实体化的过程,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水平会直接对建筑实体自身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对其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与此同时,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施工技术也相当的复杂、繁复,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质量问题,不仅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带来巨大影响,同时对我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也是一项巨大冲击,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进行加强。
1.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枝术管理:建筑项目的建设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受环境影响较大的特点,在不少建筑的施工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
1.1安全责任人未到位或在位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既缺乏对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也没有很好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导致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匮乏,违章施工现象比比皆是。
1.2安全技术交底不充分的现象比较普遍,专项方案未编制和审批或未能按施工方案施工,安全设施严重缺失,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给工程安全带来诸多不良影响,也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3当前有不少建筑项目都采用分包的形式,经过层层转包,项目建设往往是由廉价的施工队来完成,这类施工队的工人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无证上岗,不具备从业资格,多数依靠传统的作业方式来完成施工任务。由于缺乏对现代化施工方法的应用,工程的安全及文明施工无法得到保障。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与企业的经营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施工活动从始至终都要面对的,所以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施工的质量,企业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连。技术管理是针对与技术应用而言的,做好技术管理能很好地促进企业搞好经营管理,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利润。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向科技化经营的方向迈进,建筑工程本来就是技术要求较高的行业,所以更加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企业技术力量的提高就需要技术管理作为支撑。建筑业不断发展对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建筑施工在工艺、技术和材料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工程项目的结构更为复杂,工程实施的具体要求更加苛刻,这些外在的要求促使建筑施工技术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成为新时期技术更新的要求。
技术管理的定义是针对企业在技术方面管理的总称。建筑施工的技术管理是以系统论作为基本的理论支持点,它主要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企业的技术活动进行分析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施工技术层面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对总体的施工技术项目进行计划和决策。建筑工程首先是个复杂的工程,工程要保证顺利施工必须要不同的工种来协同操作,同时还需要技术的综合使用。特别是对于技术的综合交叉使用这一点,决定了施工企业在进行施工时,施工技术是从头到尾都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建筑施工的各种技术活动,不仅包含了施工制图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施工合作内容的商谈,甚至是施工的最后验收都是技术施工的内容。施工技术的各个要素指的是技术内容的各项指标,以及技术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等,比如说装备和技术人员。
3.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3.1工程质量控制
在进行质量的管理控制时,由于其繁复的工序交接和中间产品,从而形成了隐蔽工程,即在进行建筑工程的技术施工时,下一道施工工序对上一道工序所产生的结果进行了掩盖。一旦这样的现象在施工时没有被及时检查发现,从表面上又看不出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以次充好,使工程质量留下隐患。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完工之后,其质量检查不会像其他检查一样要进行拆除检查,因此这样的限制就导致了工程建筑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处理起来就相当的困难,同时还会造成相当的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质量的管理应当要在施工时进行加强,不能等到工程完工之后再进行判断。对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建设时,通常要经历从最初进行的设计施工到最后整个工程全部完结竣工的过程,这整个过程所要经历的周期和时间跨度都是相当大的,因此为了使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项目能够进行顺利,那么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与质量的控制都要加强,以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进行提高。
3.2施工过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⑴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水泥强度与水灰比;沙石集料;养护时间和湿度;外加剂;浇筑质量及龄期。混凝土的裂缝一般而言分为微观裂缝与宏观裂缝,其中微观裂缝包括粘着裂缝、水泥石裂缝和骨料裂缝。通常所说的微观裂缝主要指前两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温度、湿度变化条件下,混凝土逐步硬化,同时产生体积变形,这种变形是不均匀的;水泥石收缩大,骨料收缩小,水泥石热膨胀系数大,骨料热膨胀系数小;由于水泥骨料间的变形不同步,使得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约束的应力,进而引起粘着微裂缝和水泥石裂变。宏观裂缝通常均则肉眼可见,包括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按其成因,又可分为荷载裂缝、变形裂缝、施工裂缝、碱骨料反应裂缝。究其实质,则是混凝土抗拉强度小于其应力工况,是内外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⑵合理利用结构的配筋,施加预应力
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在混凝土构件中产生预压应力,藉以抵消混凝土自身在干缩或冷缩时产生的拉应力,使其延迟开裂。当然,预应力的施加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增大伸缩缝的间距。抑或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该工艺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内部的抗拉强度,这也是减少或消除结构裂缝的重要构造措施。当混凝土浇注面积或体积过大时,如无专门措施,应设置伸缩缝,要特别注意伸缩缝设置处的防水处理。
⑶梁板柱钢筋在混疑土中的位置控制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会加速钢筋的锈蚀,钢筋的锈蚀膨胀会使表层混凝土剥落,影响结构的耐久性能。保护层过大,则构件的有效截面减小,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因此保护层砂浆垫块应有适当的厚度与足够的强度和数量,用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梁受力筋的排距和重要结构,如现浇挑檐、雨篷等受力筋应垫牢绑实,防止在浇注混凝土时钢筋被位移,影响构件的受力性能:墙、柱的插筋留置不当,各层墙柱钢筋伸出上层楼面,往往会发生钢筋位置偏移,最有效的途径是把柱箍筋和横筋多绑几道做好定位筋,浇注混凝土时,应按轴线检查钢筋位置,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固定。
钢筋的连接质量控制:要严格控制钢筋接头的位置和同一连接区接头的数量,接头位置应在构件剪力和弯矩最小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钢筋出厂时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并按规定抽样进行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当可焊性和冷弯及伸长率等有疑点时还应作化学试验,且对外观进行检查,结果合格后才能使用。不合格钢材应退场或经设计验算并同意后降级使用于次要部位。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必将会运用到建筑的施工建设当中,技术管理工作的内容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有关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有关方面的学习,做到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完成管理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孟林.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浅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04期
[2]姚晓峰.对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4)
论文作者:林书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8
标签:裂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