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旅游文明行为实证研究
谢建宏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 一些高职大学生在旅游的“行、游、住、食、娱、购”各个环节都存在不文明行为,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形象。按照大学生的逻辑认知习惯,本文选择了大学生旅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旅游不文明行为进行调查和访谈,分析高职大学生的旅游不文明表现、不文明感知、文明做法、不文明产生原因、学校礼仪教育的作用、对国家有关法律的认知、不文明解决的途径等,提出改善高职大学生旅游文明行为需要学校和个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 旅游文明行为 高职教育 礼仪视角
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很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大学生作为外出旅游很重要的消费群体组成部分,其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旅游者的群体特征,更代表一个地区的素质教育和文明标杆。近年来,旅游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被诟病,尤其是“00后”大学生,外出旅游的动机很强、频率加快、范围扩大,这些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高职大学生旅游行为调研分析
(一)大学生的基本信息
1.性别
调研结果表明,目前高职大学生的男女比例是失调的,女性的比例占85.96%,男性的比例只占14.04%(表1)。
表1 男女性别比例
2.年级
调研结果显示,本次调研,高职大学生一年级的同学比例占59.36%;二年节的同学比例占18.72%;三年级同学的比例占21.92%。因为高职大学生各专业实习期一般安排在大二或者大三,二年级和三年级同学的样本略少。在本次样本里,没有包含“3+2”专本贯通专业的学生,也就是没有设置“四年级”,主要考虑到选择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国家骨干院校或者省特色技能名校专本贯通的专业比较少,大部分专业还是三年学制(表2)。
表2 年级比例
3.出游经历
面对一些思想理论问题,如何培养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我们知道,人的知识结构有“一横”“一纵”两个方面。“一横”是知识的广度,我们要开阔知识的视野,尽量多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全面拉开横向的宽度。在这个基础上,还有纵深的专业知识方向。经过一两年打基础的学习之后,进一步就会进入到专业学习阶段,把“一纵”延伸出去。这“一横”“一纵”连接起来,构成我们的知识结构中最基本的东西。
电动机在试制的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整改后,电动机的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要求,实现了性能和结构的可靠性。
表3 出游经历比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熄风定颤丸(由制何首乌、天麻、石菖蒲、僵蚕、龟板、川芎、白芍等组成,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制剂科,药品批号:郑药制剂(2001)BW-1005)6g,口服,每日3次。
关于高职大学生出游的经历,调查结果显示“省内”旅游比例占70.94%;“本地”旅游比例占49.01%;“国内”旅游比例占47.04%;“境外”旅游者的比例最少,占8.37%(表3)。
(二)调研内容分析
1.关于高职大学生不文明旅游行为
在有效调研问卷中,大学生十大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比例超过50%的选项占5项,包括“随地吐痰丢垃圾、如厕不冲水、吸烟不分场合、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脏话连篇举止粗俗”;比例超过40%的选项占4项,包括“争抢座位不礼让、加塞不排队、景区乱刻乱画攀爬、不尊重宗教习俗”;比例超过30%的选项1项,“个人卫生习惯差”(表4)。
表4 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内容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里最突出的内容,给学校教育或者社会宣传提供了很好的数据参考。
2.关于大学生自己或者同学存在旅游不文明行为
在有效样本中,“偶尔有”的比例最大,占73.89%;“经常有”的比例占16.01%;“从来没有”的比例占10.1%(表5)。
表5 高职大学生是否存在不文明旅游行为比
关于“从来没有”这个结果,笔者通过后期访谈,认为很多大学生在问卷调查时有意回避了自己实际旅游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主观意识里面“美化”了自己,这个比例可能略大。
3.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发生的环节
在统计高职大学生旅游礼仪行为发生的环节的时候,按照旅游的六要素“行、游、住、食、购、娱”,大学生认为主要发生的环节在“就餐”,比例占66.5%,“游览”占63.1%,“出行”占51.97%。其他环节,比如“娱乐”占38.7%;“住宿”占27.59%;“购物”占20.9%(表6)。
表6 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各环节比例
关于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通过调查统计,认为 “素质不高”的占82.51%,“法律意识淡薄”的占52.96%,“政府宣传管理不到位”的占44.33%,“景区的原因”的占43.35%,“其他”的占20.69%(表10)。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词汇能力的重要性,引起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对“词汇测试”研究广泛的关注。Meara(1992)[12]认为词汇测试是实用的诊断工具,因为可以区别不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Laufer&Nation(1999)[13]认为通过词汇测评,导师在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任务分配时,将学生放在一个项目的适当级别。在对词汇知识的评估中,需要进行不同的测试。虽然这些测试中有些是关于测量词汇深度,即对学习者词汇掌握程度的测试,还有些是关于词汇广度的测试,换句话说,就是词汇量,指学习者知道和使用的单词数量。
4.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严重程度
统计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严重程度的结果显示,比例最高的是“一般”,比例占62.07%;其次是“非常严重”“不严重”和“不好说”(表7)。
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认为旅游不文明行为不乐观,大部分人出游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甚至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在下降,和目前高职大学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缺少知行合一的氛围和土壤。一些高职大学生在学校曾经学过礼仪素养课程,但是在实际旅游过程中随大流,缺少自觉自省(表7)。
再来看“巧”义。从早期文献来看,如前所引,“巧”经常与“拙”同时使用。如前举《尚书》《老子》《论语》《庄子》等文献,“巧”与“拙”往往对举使用。巧,《说文解字》释为:“巧,技也。”从文献看来,“巧”的这一语义产生年代较早,强调的是实践主体的外在动作、语言等“技巧、技能”方面的属性特征。从现存文献来看,从“技巧、技能”义开始,“巧”语义向着四个方向发展:
表7 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严重程度
5.对于其他大学生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态度
高职大学生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态度,通过调研结果可知,“深恶痛绝”的占52.71%;“选择无视”的占37.93%;“无所谓”的占5.91%;还有3.45%的认为“无伤大雅”(表8)。
表8 高职大学生对待旅游不文明行为态度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大学生对旅游不文明行为是非常反感的,都希望大学生外出文明礼貌;极少数的大学生对外出旅游的不文明行为选择了“无所谓”,看出一些大学生比较自我,对公共领域的文明礼貌“事不关己”;“选择性无视”的大学生比例很高说明了大学生只有在涉及自己的旅游不文明行为才会有所行动,要不就随大流,和目前整个社会的风气有很大关系。
6.在旅游过程中看到其他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做法
高职大学生对其他旅游者不文明行为的做法统一结果显示,“劝导或者提醒”的占57.64%,“无视”的占30.05%,“拍照或者录制视频网络曝光”的占7.39%,“向有关部门举报”的占4.39%(表9)。
表9 高职大学生对旅游不文明的做法
通过和部分大学生交流可知,大学生内心是希望劝导或者提醒其他不文明旅游,但是仅限于熟悉或者熟知的同学,对于陌生的其他大学生就不会这样做,宁愿选择“无视”,或者非常极端的不文明现象,采取“网络曝光”或者微信吐槽的方式发泄,很少有大学生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主要是举报方式不便捷和成本太高。
7.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
通过各个旅游要素的比例,可以了解到高职大学生在旅游各环节中不文明行为最不满意的是 “就餐、游览、出行”,这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成正比的,是每一个大学生旅游都涉及的,至于“娱乐、住宿、购物”对有的大学生旅游来说可能不是必选,尤其是短途旅游、近郊旅游、周边旅游等模式。
表10 高职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原因
通过和大学生交流得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外出旅游出现不文明行为言行举止主要是自己修养不够,素质不高,缺少某些礼仪知识的熏陶和学习,也就是“不知”。部分大学生认为作为政府和提供旅游各要素的企业 (比如旅游景区等)应该加大正面引导和宣传,加强监督管理,对不文明的大学生进行引导和劝诫。有的大学生提出,旅游从业的人员,比如导游应该在旅游过程中多提醒劝导;有的大学生提出要对不文明的旅游者严加惩戒,不文明旅游行为靠道德谴责是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关于学校礼仪教育和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关联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直接影响”的占65.52%,“不好说”的占25.62%,“没有影响”的占8.87%(表12)。
8.对旅游者黑名单制度的看法
对于国家 《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及黑名单制度,73.65%的大学生支持国家旅游局的做法,认为非常有必要,能够有力净化旅游环境,提升旅游者素质;26.35%的大学生认为效果不好说,对旅游者的惩罚警示或者惩罚力度有限(表11)。
表11 高职大学生对旅游者黑名单制度看法
国家旅游局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涉及旅游者主要内容包括不遵守公共秩序、破坏公物、违反社会习俗、损坏文物、涉黄赌毒、危及他人安全行为、破坏生态环境、扰乱旅游秩序等。目前,《国家旅游局关于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早已实施,已有29人(包括1名导游)被列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纳入不文明行为记录的旅游者将被国家旅游局通报并且信息保存1至5年,且动态管理。通过访谈,大部分高职大学生认为游客黑名单制度很有必要,但是制度缺少刚性,对旅游者的惩罚约束有限,目前我们国家个人的信用体系制度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被各职能部门共享,旅游者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即使被国家旅游局通报,对旅游者的工作和生活并没有太大影响。
9.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影响
通过访谈得知,目前大学生外出旅游受经济因素制约较大,本地和省内因为交通便利,旅程较短,旅游成本相对省外和境外较低,因此旅游机会较多。
此次活动由《延河》杂志社、陕西青年文学协会、神木石峁遗址管理处主办,以“踏访石峁古城见证华夏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采风、实地调研、交流座谈、实物感受等方式,以著名诗人、主编的视野和情怀,丰富石峁文化,提高遗址知名度,为中华文化自信注入新的活力。
虹吸雨水排水系统管道安装要求的空间小;悬吊管没有坡度,可为管道安装提供方便,节约建筑空间;检查井连接管和埋地管少,地下工程量小;由于流速大,能使系统保持较好的自清作用。
表12 高职大学生对学校礼仪教育和旅游行为关联的看法
10.大学生提升旅游文明的途径
2.管理理念陈旧,大多数管理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自身的管理意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仍然习惯于采用老一套的规章制度,导致适应现代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难以建立;(3)工程的施工方式不当,导致大多数输变电工程项目难以在预定时间内交工。
通过访谈得知,开设礼仪课程的学校的大学生对于礼仪教育和旅游者的行为的影响最肯定,认为有直接影响,因为很多大学生来自农村,原来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礼仪教育,对很多旅游不文明也有“不知道”或者“不懂”的情况,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合理或者不文明,很多大学生就会有意识纠正自己的行为。关于“不好说”的选择,部分大学生认为,文明礼仪是基本的素质,除了学校外,还有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认知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不能简单说大学生行为失范就是学校没有教育好。
对于高职大学生提升旅游文明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学习礼仪知识、增强个人文明意识”的占85.71%,“社会和学校教育引导、营造氛围”的占75.12%,“旅游目的地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的占63.3%,“国家和地方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的占50.25%,其他的占12.56%(表13)。
也许阳光明媚的时候,你飞的方向不是朝向父母,但风雨稠密、面对挫折和磨难的时刻,你选择的一定是爹娘!因为那儿才是你的港湾,那儿才有你遮风避雨的伞,那儿才有为你升起的太阳……
表13 高职大学生文明旅游提升的途径
通过访谈得知,大学生认为提升自我旅游素质的主要途径依次是:个人、学校和社会、旅游目的地、政府部门。这说明礼仪修养,首先还是个人问题,离不开家庭、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和别人的鞭策。从小的家庭教育、耳濡目染,学校教育的正面引导,社会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对于不文明的旅游行为要及时惩罚和警示,多管齐下,才能营造和谐文明的旅游环境。
二、调研主要结论
(一)礼仪教育与大学生旅游文明行为有直接关系
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大学生认为学校是否接受过礼仪教育或者训练对外出旅游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比例高达65.52%,“没有影响”的比例仅占8.87%。对于大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不文明行为的原因,82.51%的同学认为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大部分大学生都认可不文明行为主要是缺少教养或者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都认为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即使有的大学生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会受到大家的谴责或者旅游者会自我反省。
算好“增存挂钩”这笔账 ..................................................................................................................................9-1
(二)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对大学生旅游文明行为有间接影响
目前大学生都比较个性和创新,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但是旅游离开了惯常环境,很多大学生就会表现出和在家庭或者学校异同的表现,更容易受到目的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具体心理活动表现是随大流,别人旅游不文明我也入乡随俗,反正没有其他熟人看得到,对自己道德和纪律要求降低。
(三)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和礼仪认知存在差异
通过访谈得知,部分大学生填写调查问卷时存在主观美化自己的可能行为,比如关于“是否有不文明行为”的调查,很多大学生都会有意识回避自己存在的不文明问题;对于身边的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具体做法,很多大学生选择了“提醒或者劝导”,同时有很多大学生选择了“无视”,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回答。很多大学生都对不文明旅游行为深恶痛绝,如果涉及他人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因为大环境使然,很多人认为是管理部门或者工作人员的职责,自己如果干涉很可能带来不便或者“引火上身”的后果,因此认知和行为存在不一致。
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针对具有可配置缓冲器的电路的时序分析和优化方法.文献[5]提出了针对芯片良率分析,基于蒙特卡罗算法的框架模型.文献[6]分析了不同存储器在电路流片中对延时、面积和功耗等方面的影响.文献[7]在文献[6]的基础上建立了静态时序电路的分析模型,并基于蒙特卡罗算法与实际电路比较.文献[8]提出了一种插入缓冲器以提高电路时序稳定性的方法,最高可以减少87.3%的时钟抖动.
三、高职大学生提升旅游文明行为的建议
(一)学校加强礼仪养成教育
高职院校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应该把礼仪有关的课程设置为通识课、必修课,延长学习的时间,增加实践的比例。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的出现是源于对礼仪专业知识不了解,因为“不懂”所以把原来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举止带到旅游活动中,例如,外出旅游要“入境问俗”“入乡随俗”,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但是因为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法律和习俗不了解导致不文明行为的产生。最后,学校教育机构有义务和责任传承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把东方的礼仪文化和西方的礼仪文化的异同解释清楚,并且“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提升大学生旅游礼仪素养
文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标杆。不管旅游还是待人接物,大学生都应该提高礼仪素养和文化素质。一方面在课堂上系统接受旅游礼仪有关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网络途径在线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旅游礼仪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做高雅有情趣的大学生。
(三)加强大学生旅游礼仪实践
目前高职院校里,理论学习的比例或者教师讲授的比例过高,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可以通过筹建礼仪队或者志愿者服务各种大型活动加强大学生礼仪实践。另外,大学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看到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为上存在差异,求同存异,见贤思齐,知行合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自己对文明礼仪的认知,做文明有礼的大学生。
回顾90例2015年2月-2018年1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2-79岁,平均(55.02±2.41)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3-79岁,平均(55.41±2.02)岁。
参考文献:
[1]张燚.当代大学生旅游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2]祁成凤,孙浩捷.大学生旅游不文明行为分析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学生为例[J].经贸实践,2018(12):257-258.
[3]常飞.旅游者不文明行为测度与矫治研究——以昆明大学生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4]甘晓毅,张雪佳,姜利丽.昆山市高职院校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7(12):20-21.
[5]杨海,郑伟民.立德树人视角下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培育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03-108.
基金: 2016年山东省文化厅 “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传统礼仪文化与旅游者行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Y201610164;2016年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基于礼仪视角的山东高职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6SZJ047。
标签:旅游文明行为论文; 高职教育论文; 礼仪视角论文;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