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正视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论文,教育学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得怎么样?人们的说法不一。有的人说它不仅建立了,而且是完善了;有的人说,它没有真正立起来;有的说,它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等等。关于这类问题我们在这里撇开它,暂不讨论。但是,不管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也好还是没有建立也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好还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也好,完善了也好还是不完善也好,有一点总是要的,即对它继续进行“建设”。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若没有建立,需要建立;若没有突破,需要突破;若突破了,建立了,需要完善;若完善了,也还需要发展。而这些都离不开“建设”。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需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之所以需要建设,是因为它还存在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若没有立起来,是问题;若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是问题;若不完善,是问题;若没有发展,也是问题。存在问题,就需要把它解决。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学存在的问题。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必须面对它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一致
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是与思想政治工作不完全一致。
1.与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初衷不完全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越来越突出了,不仅社会的物质文明发展要求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而且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也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要内容和手段。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迫切要求有相应的理论作指导,也产生了丰富的新鲜的经验,加上相关科学的发展为其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提供了条件,于是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学科便应运而生。
我们国家,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情。1982年,当时任中共书记处书记的宋任穷同志在全国党员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思想政治工作,党员教育工作,这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治党治国的科学,在这个岗位上的几百万干部,要努力钻研这个专业,造就大批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去完成新时期赋予我们的任务。”(注:转引自张蔚苹《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3-34页。)1983年6月2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也明确提出:“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注: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编写组:《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188页。)1985年3月27日李鹏同志在水利电力部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就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专门的工作,专门的学问”,“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有专家”(注:中共中央党校毛泽东思想研究室编写组:《思想政治工作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25页。)。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0月6日听取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会刊《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情况汇报后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很重要,应当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十五年》,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6页。)江泽民曾强调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各级领导干部和政工干部都要努力认识和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注:转引自徐文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随着学习和探索的深化,在不少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之中对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已基本上形成了共识,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工作者为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可见,从当时中央的有关文件和领导人的讲话来看,是拟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专业”的。但经教育职能部门学科专业论证,把专业名称暂定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名称暂定为“思想政治教育学”。我们想,教育职能部门之所以对该专业和学科的名称是“暂定”,说明它有研究余地,有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有个修改的空间。
2.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不完全一致
现在有些同志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等同起来,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在内涵上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来看,人们都普遍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既包含思想政治教育,也包含了日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带有传授性、论理性、教学性等特点的那部分工作,诸如,以授课、讲座、报告会方式出现的讲解性教育,以传播、解释、鼓动方式出现的宣传性教育,以学习讨论会、辩论会、演讲会方式出现的自我性教育等,都正是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日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思想管理和思想交往。我们在平时思想政治工作中强化形象管理、实施法规规范、实行思想道德监督、引导人们自我管理、开发精神资源等,都正是思想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者与特定人员在思想上的相互沟通、往来和应酬,就是思想交往,交谈、商讨、劝说等是思想交往的主要方式。
可见,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上是不同的,它们只是一种包含关系。事实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工作都当作是教育他人的工作是欠妥的,有很多工作是管理性工作和交往性工作,是通过思想管理和思想交往使他人或他群体接受统治思想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时时、事事、处处都以教育他人的姿态出现,人们是很反感的。
3.与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总结和弘扬不完全一致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谓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所具有的特殊长处和出色的状态。如果我们把思想政治工作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一是影响到人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全面认识;二是影响到人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全面总结;三是影响到人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生成原因的全面把握;四是影响到人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全面发挥;五是影响到人们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仅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理解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把思想政治工作内涵界定简单了,外延界定窄了,作用看小了,影响看弱了,使人们的视野不开阔了,思维受局限了,从而不能全面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思想”的属性不完全相符合
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与“思想”的属性不完全相符合。
1.与“思想”概念的外延不完全相符合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思想”是用得最多的概念。如,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尽管人们认识还不一致,有的人认为是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等,但是这些都与“思想”不可分。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谈到的“思想”是指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显然,它不包括人的一切“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所谈的“思想”,是有特定含义的,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概念的外延是不一致的。“思想”的概念,按《辞海》解释,是指人的理性认识,它涵盖了人脑对所有客观事物反映所形成的理性认识。《辞海》解释说:思想,“亦称‘观念’。即理性认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了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注:《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79页。)显然,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仅是指人的某些方面的理性认识,而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概念是指人的一切方面的理性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不仅不包括人的自然科学、思维科学方面的理性认识,而且也包括不了社会科学领域的所有理性认识,而只能是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部分理性认识。这是明摆着的问题。
2.与“思想”的功能不完全相吻合
“思想”,作为理性认识,它是人对事物认识的一种升华。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作为认识的高级阶段,作为理性认识,“思想”具有认识功能、文化功能、生产力功能、生态调节功能、社会变革功能等。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由于它从思想一般走向思想个别,从适用范围广走向仅适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从理论殿堂走向实践应用,所以它在功能上与一般意义上的“思想”是不完全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并不具有“思想”的全部功能。
(1)一般意义上的“思想”,对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主要是为继续探索新的认识领域指明方向,为新的理论提供方法论的指导,预见客观事物运动、变化的趋势。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除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活动等起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作用外,对自然界、思维及除意识形态领域外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专业发展方向上的指导作用就不具备了。
(2)一般意义上的“思想”,作为社会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潜能而发挥着强大的文化功能,特别是对文化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的改变,对教育改革方向的决定,对人类智能状况的改善等功能是很明显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作为思想上层建筑,对人的精神道德面貌等有很强的文化功能,但是对社会的文化教育、对人的智能发展等的文化功能显得就弱一些。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思想的生产力功能是非常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是否具有生产力功能,人们认识不一,有人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生产力,有人说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具有直接生产力的功能。但是,不管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生产力,它的“思想”的生产力功能与一般“思想”的生产力功能肯定是大不一样的。
(4)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涉及到多种思想,诸如自然科学思想、技术科学思想、工程科学思想、社会科学思想、社会政策思想、社会管理思想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思想”,对改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宣传有关的社会政策等是起着应有作用的,但是对生态调节具体指导功能来说,就显得近乎没有。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不明显
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中所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它与相关学科区别不明显。
1.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相重合
现在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研究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态、发展、变化的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人的思想、立场、行为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变化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人的思想与行为变化规律的;有的认为是研究人的心理、思想、观点、道德、政治行为发展、变化规律的等等。
从这些观点来看,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发展、变化规律的话,就与哲学的研究内容相重了;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规定为研究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的话,就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内容相重了;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规定为研究思想政治意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的话,就与政治学研究的内容相重了;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思想道德形成变化规律的话,就与伦理学研究的内容相重了;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思想与行为的发展规律的话,就与行为科学的研究内容相重了;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规定为研究人的心理等发展变化规律的话,就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重了。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相关学科的研究对象存在着相重问题。
2.与相关学科的概念范畴区别不够
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所使用的概念有很多,诸如思想与行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与管理、个体与群体、自在与自为、自发与自觉、内化与外化、义与利、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理论与实践、积极与消极、疏通与引导等。这些概念、范畴几乎都是从别的学科借鉴过来的,诸如从哲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借鉴过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这些概念、范畴与相关学科的概念、范畴区别并不明显。
(1)对相关学科的概念、范畴有借无鉴。思想政治教育学借鉴相关学科的概念、范畴,是可以的。但是借鉴、借鉴,应当是有借有鉴,思想政治教育学现有的概念、范畴却不是这样的,上述一系列的概念、范畴从别的学科借过来以后,没有以相关学科的概念、范畴为“镜”,吸取相关学科在概念、范畴上的经验教训,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也就是说没有用相关学科概念、范畴之长来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概念、范畴上的不足和短处,相反,把其借鉴过来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没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范畴的短处更为突出了。
(2)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相关学科在概念、范畴上主辅不清。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里,本学科的概念、范畴应当为主,借用他学科的应当为辅。但是,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里面,其概念、范畴几乎都是从相关学科借鉴过来的,本学科所特有的概念、范畴极少,更谈不上是主要的,造成喧宾夺主之势。
一门学科借鉴别学科的概念、范畴并不一定就会出现这些问题。但是这里是有前提条件的;在一个学科里,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范畴为主,借鉴的为辅;借鉴来的概念、范畴应当融入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范畴体系。如果该前提条件不具备,那么“借鉴”他学科概念、范畴的学科就会出现问题。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在概念、范畴问题上,就不具备这些前提条件,所以在这方面发生了问题。
四、思想政治教育学与科学理论规定性有差距
思想政治教育学建设所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与科学理论规定性有差距。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科学理论,应当具有科学理论的特性、要素和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等规定性。但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来看,这些方面还有差距。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的特征还不够明显
一门学科要成为真正的科学理论,必须具备科学理论应具有的客观真理性、全面性、系统性、逻辑性、简单性等特征(注:吴岱明:《科学研究的方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47-550页。)。但是,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些特征都还不明显。从客观真理性来讲,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与思想政治教育事实完全相符,是否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切事实加以正确概括了,是否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得到完全的检验和证明了,有待研究;从全面性来讲,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学是否做到了完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事实,是否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现象和全部总和出发,从整个人类社会的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抽取本质,并能说明相关现象,尚待进一步研究;从系统性来讲,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所具有的概念是否形成了概念系统,所揭示的原理是否形成了原理系统,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原理是否形成了一个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从逻辑性来讲,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和正确的推理,是否表现出一种严密的、系统的逻辑体系,需要进一步研究;从简单性特征来讲,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学科研究对象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能否一针见血地作出简单明了的规定,能否取得以简驭繁的理论效果,能否取得以少胜多的理论经济性等,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还不够强
作为一门科学,应当覆盖它所要覆盖的范围,应该对相关现象都能作出理论说明、理论预见。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还不够强,即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所阐明的基本原理,还不能很好地说明各个不同社会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不能对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还不够强。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理论形态,着力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原理,重点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最基本的问题,为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提供理论基础。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缺乏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性的高度。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时空跨度,没有跨越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覆盖人类社会不同社会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没有从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长河中抽象出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性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学没有立足于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最一般性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从各社会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中抽象出一般性。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还不够强。从历史或现实来说,不同的阶级有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很强的阶级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所谓科学性,很重要的就是对不同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都能作出科学的说明和预见。但是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来看,阶级性明显,科学性尚待加强。主要表现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对历史上各个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总结不够;对现实中的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经验总结不够;对其他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借鉴不够;对各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的基本问题研究不够;对从各个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中抽象出一般性东西不够。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人们没有把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放到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来考察,放到整个社会系统中来研究。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要素尚未完全生成
一门学科的科学理论由研究对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逻辑结论等基本要素所组成。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这些要素尚未完全生成。
(1)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尚未真正把握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论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文、著作,所说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或是可以从现有的别的学科的研究对象中找到,或是不符合一门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定性,或者所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并没有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
(2)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没有被抽象出来。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运用的概念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运用的概念基本上是从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人才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借鉴过来的,几乎没有自己学科的概念,即本学科的特有概念。第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所使用的概念,相互之间的生成关系不明显。一门学科的概念之间是有着特定关系的,即生成关系脉络很清晰。也就是说,任何一门学科的概念,都是从一个概念开始逐步衍生出其它概念的。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之间的生成关系不明显。第三,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所运用的概念,没有形成概念体系,没有形成概念群。因为用来反映一门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联系的绝不是仅仅一个或几个概念,而是需要通过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诸多概念才能全面反映的。一门真正立起来的学科,应当有自己的概念体系,有自己的概念群。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要领体系、概念群是什么呢?当然在有的论著中也谈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诸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个人与社会、教育与管理、理论与实际等等,但是这些论著中所提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要么是别的学科的基本概念,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育学的概念,个人与社会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教育与管理是管理学的概念,理论与实际是哲学中的概念;要么是诸多概念不是从某一个概念发展而来的,内在联系不很强,体系性不明显。
(3)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很好阐述。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基本原理。如,在政治经济学中,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原理,社会生产再生产原理,剩余价值原理,利润、平均利润原理,资本循环和周转原理等等;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中,有管理组织原理,管理行为原理,管理问题原理,管理控制原理等等;在社会学中,有社会结构原理,社会行为原理,社会控制原理,社会变迁原理等等。可见,真正建立起来的学科,都能说出本学科的基本原理,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呢?要么很难说出个一二三来,要么说出来的基本原理是别的学科的原理,要么说出来的所谓基本原理并不具备基本原理的规定性。
(4)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有待揭示。一门真正立起来的学科,对其研究对象的发展规律都进行了科学的揭示。如,政治经济学就揭示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剩余价值规律等等。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什么规律呢?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著作、论文中也谈到了这些问题,但是,它是不是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里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检验。
(5)思想政治教育学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门学科真正立起来了,一般说来迟早是会得到社会普遍认可的。诚然,一门学科真正立起来了,不一定很快就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这之间可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只是由本领域的普遍认可走向社会的普遍认可的过程。但是,就思想政治教育学来讲,不要说社会普遍认可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就是本领域普遍认可的问题也还没有得到解决。如,本领域的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广大的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名称、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基本规律等就还没有一个普遍的认定。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在学科建设上的“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利于学科建设的前进;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这门学科本身正在培育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