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听说读写,重拾核心素养论文_高丽

回归听说读写,重拾核心素养论文_高丽

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二高级中学 山东 青岛 266409

摘 要:因为中高考压力下教学对分数的追逐,为改革而改革的喧嚣,叠加电子信息技术的魅惑,作为手段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日渐式微,或缺失、或扭曲,相应的,作为目的的听说读写核心素养也渐渐匮乏。回归听说读写,重拾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守正出新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听说读写 语文 核心素养 书香青春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传统经典的活动,每个读书有成的人记忆里都承载着当年自己课堂上的或听或讲或读或写的青涩影像,也都受益于这些活动并保持着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听说读写,既有工具性又有价值性;既是积淀语文核心素养的手段,也是基本的语文核心素养。遗憾的是,因为中高考压力下教学对分数的追逐,为改革而改革的喧嚣,叠加电子信息技术的魅惑,作为手段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日渐式微,或缺失、或扭曲,相应的,作为目的的听说读写核心素养也渐渐匮乏。回归听说读写,慢慢积淀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守正出新的基本路径。

一、什么是听说读写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基本活动又是基本能力。看似简单,内涵却丰富。听是用耳朵接受声音,这也是一个接受信息并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如:倾听、聆听、听决等。听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听得清晰明白。说是用言语表达意思,说明介绍或发表观点。如:解说、演说、述说、辩说等。说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说得清楚。读是看着文字念,或看书、阅览。如:朗读、诵读、阅读、品读等。读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读得清晰。写,本义是“置物”,蕴含着位置、顺序、结构,层次等要求,基本字义是用笔作字或者描摹、叙述,如:写字、写信、写生。写的基本目标是写得条理、有秩。

可见,听说读写基本目标就是清楚、明白,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当然,也有更高的目标,如听得彻悟、说得艺术、读得感人、写得优美服众;最高目标是有思想性、艺术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启迪人的情感和理性,激荡人的想象和热爱。

二、听说读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

乍一看,听说读写好像是小学的语文教学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在小学学习字词时经常被采用。但是,这样的闪念恰恰说明了一个我们熟视无睹的问题:从初中开始,语文教学与听说读写活动渐行渐远。严重的是,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叶圣陶等早就呼吁,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尤为重要的,是在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说读写貌似简单、平凡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蕴含着基本的能力、多彩的形式和丰富的素养。世间最简单、最基本的事物,往往生发最丰富的内涵。语言是心灵的花朵,文字是思想的结晶。没有语言和文字,就没有语文教学。所以,从语文课程目标来看,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是各学段的基本目标,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基本活动和路径。再上升高度分析,可以发现没有听说读写就没有语文素养,就像离开小学启蒙阶段很难成就大学理性阶段一样,离开听说读写的基本活动、基本能力,很难积淀学生人生深厚丰富的素养。所以,听说读写关系学生一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及水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和习惯是一个永久持续的工程。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在学习中、在工作中、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读写都是必需的,所以是最基本的能力,非着力培养不可”。这正是小学甚至学前班展开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的根本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再对照各学段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丰富的语言积累、熟练的语言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文化素养、高雅的言谈举止等,而这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简单而言就是听说读写能力。听得好,悦纳各方意见,可以增长智慧,并做出科学判断和决策;说可以培养演讲能力、写作能力,说得好,可以成为演说家,可以成为外交家;读得好,可以做播音主持,可以诵读,让人获得熏陶和启迪,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写得好,可以从事书法艺术,可以写剧本、写小说等,让人们悦读。所以,离开听说读写,就没有了语文素养。

谈了听说读写的价值之后,有师生仍会固执地问:“那又怎样呢?能考高分吗?”这个反问又把我们带回到问题焦点上。中高考压力确实普遍存在,这是所以师生无法绕过去的山峰,必须面对。回避不了,只有征服翻越。核心素养就是我们征服翻越横亘在师生面前险峰的双翼。实践证明,在求得高分方面,大量刷题答卷、强化答题技巧,虽然比培育学生语文素养来得简单、直接、有效(这也正是普遍趋之若鹜的原因),但是小学高年级就开始慢慢地不重视,高中学段更是忙于试卷习题,无暇顾及,这样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到高中毕业时,最基本的听说读写核心素养都未养成,遑论获得满意的分数。要知道人是要生活和工作好几十年,(中)高考只是一个插曲而已。最让我们该自省的是,中高考根本上考察的就是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各科试题都是围绕考察学科素养设计的,只不过,当前急功近利的教育信息和资料把师生们带偏了。素养深厚,取得好成绩是水到渠成的事。所以,听说读写,何乐而不为呢?

三、如何艺术地开展听说读写活动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个教师都能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但是既科学又艺术地开展听说读写,前提是要明晰听说读写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听说读写相互促进、相互生发。例如:与人交流时,倾听是一种修养,是对说者或读者的尊重;而说得娓娓动听或慷慨激昂,能够吸引听者或笔者,激发听者或笔者;朗读是体验笔者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的过程,朗读既是与作者分享,也是与听者分享。作为活动主体,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每一项活动本身,往往也同时潜在地进行着其他活动。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可以边读边写、边说边听,写时可以自言自语,读时可以听、记。多个感官的活动,多个活动协调进行,既增强了主题活动的效率,又综合提高了其他活动的能力水平。认识清楚听说读写关系,对于如何展开听说读写活动,我们的思路会更清晰。

首先,语文教师要明白,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听说读写活动契合语文学科特征。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提升听说读写的素养。听说读写,眼耳鼻口手,都集中于大脑。听说读写就是提高眼力、口力、听力、笔力,脑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力、鉴别力、审美力都得到发展。所以让学生眼耳口鼻和大脑浸润在书香中,心灵和思想在感动中慢慢长大,就可以为学生、家庭、社会、国家的为书香人生、书香家庭、学习社会、学习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语文教师思维要新,听说读写开展的对象、采用的形式等都可以不拘一格。听说读写既可以在有爱好的学生中间深耕,又可以在能力薄弱的学生身上培育兴趣点;听说读写的内容可以丰富多样,例如:读的内容可以是自己的札记、可以是自己的作文、可以是自己对父母写的话;可以配乐读、配画面读、分角色读等,不一而足。

再次,语文教师视野要广,既然听说读写是辩证统一的过程,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学段、心理、偏好,重点突破。可以针对某项活动能力重点训练;可以盯紧某个学生坚持训练;也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集中训练。总之要耐下性子,把持定力,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习惯当做培养国家和民族栋梁之才的基础工程来实施。

最后,回归听说读写,不仅学生的事,也是老师的事。老师的听说读写素养深厚,自然会影响感染带动学生。老师说得好、讲得好,学生都愿意悦纳。一般来说,所有的好老师讲课都很精彩,深受学生欢迎和爱戴。所以,回归听说读写,前提是语文教师要坚持提升自己,过听说读写关。毕竟教学课堂改革是师生共同的事。

无论从应试角度看,还是从终身的工作生活境界看,养成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可以让孩子们在学生时代少一些喧嚣的电子信息产品干扰,在书香中度过自己的青少年,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此乃家之幸事、国之幸事、民族之幸事。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142页。

[2]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80页。

论文作者:高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  ;  ;  ;  ;  ;  ;  ;  

回归听说读写,重拾核心素养论文_高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