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云南昆明 650021
摘要:目的:讨论屈光矫治方式对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6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疗的近视眼患者,根据患者屈光矫治方式不同分为角膜接触镜组,框架眼镜组,未矫正组,屈光手术组。再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视组。各组的患者均使用近点尺检测单眼调节幅度的情况。结果:在近视眼的单眼调节幅度方面,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以及未矫正组,正视组之间比较差别较大(P<0.05)。其中,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正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未矫正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屈光手术组与角膜接触镜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近视眼的单眼调节幅度受到屈光矫治方式的影响,其中实行合适的屈光矫治方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单眼调节幅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屈光矫治方式;近视眼;单眼调节幅度;临床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近视眼发生率逐渐增多,而且逐渐低龄化。根据研究发现,近视眼患者的单眼调节幅度小于正常眼。在近视眼治疗中具有多种屈光矫治的方式,如屈光手术,角膜接触镜,框架眼镜等。根据检查单眼调节幅度,了解不同的屈光矫治方法对单眼调节幅度的影响。本文中选取16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疗的近视眼患者,根据患者屈光矫治方式不同分为角膜接触镜组,框架眼镜组,未矫正组,屈光手术组。再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视组。各组的患者均使用近点尺检测单眼调节幅度的情况。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疗的近视眼患者,根据患者屈光矫治方式不同分为角膜接触镜组,框架眼镜组,未矫正组,屈光手术组。再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视组。各组的患者均使用近点尺检测单眼调节幅度的情况。选取的近视眼患者中有79例为女性,有81例为男性,年级中最小患者为19岁,年级最大的患者为58岁,患者的年级的平均数为39.9岁。框架眼镜组:患者均佩戴全矫框架的眼镜超过2年,每周佩戴眼镜超过5天,每天超过8小时,并且在两年内没有隐形眼镜的佩戴史。角膜接触镜组:患者佩戴全矫角膜接触镜超过2年,每周佩戴眼镜超过5天,每天超过8小时,并且在两年内没有隐形眼镜的佩戴史。屈光手术组:患者在医院中实行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手术。
1.2方法
对选取的患者以及健康人员实行屈光度的检测以及单眼调节幅度的检测。其中屈光度的检测需要使用电脑验光仪,检测三次患者的眼部屈光度。在单眼调节幅度检测中需要使用调节尺检测患者的调节近点。近视眼的患者需要在佩戴全矫角膜接触镜,将角膜顶点作为原点,根据标准的近视力表,在30厘米处进行检测,并将视标的距离逐渐拉近,之后再远离,从而得出单眼调节幅度。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统计本文中出现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实行T检验,主要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进行表达;在检验过程中如果得到P<0.05,那么比较的两组之间差别较大。
2 结果
在近视眼的单眼调节幅度方面,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以及未矫正组,正视组之间比较差别较大(P<0.05)。其中,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正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未矫正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屈光手术组与角膜接触镜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别(P>0.05)。
表1各个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以及屈光度的情况
3 讨论
近视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在发生后会视物模糊,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在治疗过程中一般使用框架眼镜作为屈光矫正的方法,但是效果不是很好[1]。在屈光矫正中使用角膜接触镜法,可以消除镜眼距的影响,能够更好的矫正视力。在检测单眼调节幅度时使用角膜接触镜法测量的结果更加的准确[2]。本文研究中选取40例近视眼的患者为未矫正组,选取40例近视眼的患者为屈光手术组,选取40例近视眼的患者为框架眼镜组,选取40例近视眼的患者为角膜接触镜组,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视组。在近视眼的单眼调节幅度方面,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以及未矫正组,正视组之间比较差别较大(P<0.05)。其中,框架眼镜组,角膜接触镜组,屈光手术组,正视组的单眼调节幅度高于未矫正组,比较差别较大(P<0.05)。可能由于未矫正组患者在视近物时调节使用比较少甚至不需要使用调节,导致单眼调节幅度较低[3]。屈光手术组与角膜接触镜组的单眼调节幅度与正视组相比,没有较大的差别(P>0.05)。框架眼镜矫治中,由于具有镜眼距,导致调节需要比较低,因此,睫状体的调节功能刺激比较小,因此,导致睫状肌退行性改变,从而单眼调节幅度下降[4]。
申华等[5]研究的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与分析,所得的结果与本文所得的结果具有相似性,说明本文研究具有重复性,可信性比较高。综上,近视眼的单眼调节幅度受到屈光矫治方式的影响,其中实行合适的屈光矫治方式有利于维持正常的单眼调节幅度,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侯杰,雷玉琳,郑秀云等.TransPRK与Epi-LASIK矫治薄角膜近视眼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5,33(6):531-536.
[2] 云丽霞,李兰根,乌兰等.影响青少年近视眼发展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6(4):161-166.
[3] 吕秀芳,杨浩江,张莉等."梦戴维"角膜塑形术矫治青少年轻中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280-282.
[4] 石容,李海祥,廖一露等.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7):4044-4045.
[5] 申华,李军,董坤峰等.准分子激光矫治屈光不正的临床应用与分析[J].河北医药,2016,38(8):1184-1186.
论文作者:汤雯,李跃祖,张洁莹,张晓帆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0
标签:单眼论文; 近视眼论文; 角膜论文; 幅度论文; 患者论文; 眼镜论文; 框架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1期论文;